游故里,忆总理

陶然罟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占地3.15平方公里,是淮安市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景区包括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河下古镇。</p> 周恩来故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故居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是周恩来12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周恩来故居整体是由青色砖石和灰色瓦片共同组成,呈现出古朴且典雅的特征,具有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故居是清朝道光19年(1839年)由周恩来的曾祖父周光勋兄弟以260两银子购置的老式宅院,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故居大门朝东,门匾“周恩来同志故居”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12月亲笔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大门,正对面墙上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东宅院包含了周恩来成长的众多场景。其中有周恩来童年时的读书房、出生地、周家主堂屋、乳母住房、嗣父母住房、水井、厨房、菜地等。走进故居正门,首先看到的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3年,刚满5岁的周恩来便入家塾馆读书,取学名恩来,字翔宇。他勤奋好学,记忆力过人,成绩出众,展现出聪颖天资。他八岁开始读小说,读过的第一本小说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后来陆续读过《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通过经典名著的潜心阅读和塾师的启蒙教育,年少的周恩来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家塾馆中间悬挂着周氏先祖、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周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祖训对童年时期的周恩来产生重要的影响。两侧悬挂黑色木制阴刻对联一幅:“未熟黄粱,弹指光阴经富贵;无欺暗室,居心忠厚即神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读书房向西过一个门洞,便是周恩来父母住的三间房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中为客堂,面积不大,只摆放一张方桌和两把椅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出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据说周恩来母亲万氏临盆时,梦见鸾凤神鸟入怀,鸾在《山海经》中是“见则天下安宁”的神鸟,所以周恩来父母为其取乳名“大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乳母蒋江氏的住房。蒋江氏出身于山阳县(今淮安区)一个劳动人民家庭,勤劳而善良。在周恩来幼年时,乳母就经常带着他到后院的空地上种瓜浇菜,讲述春种、秋收等许多农耕知识,培养了周恩来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周恩来乳母住房前有一口水井,为日常生活用水井。井沿上的洞孔是当年系井绳用的,井沿边的沟痕是打水绳索长期摩擦留下的。至今,井水仍然清澈透明,并且可以正常饮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周恩来当年跟乳母蒋江氏在菜园里学习种瓜、种菜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堂屋,是周恩来祖父周攀龙居住的房间。周家祖籍浙江绍兴,清咸丰年间开始逐渐迁居淮安。周恩来的祖父到淮安当师爷,并定居在淮安。曾任淮安府山阳县知事、江苏候补同知、海州直隶州知州等职。周攀龙50多岁时去世,从此,周家日渐衰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间是周恩来嗣父母住房。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得了肺病,为"冲喜消灾",周恩来的父母把不满周岁的周恩来过继给小叔父为子。小叔父病故后,幼年的周恩来就由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知书达理,善诗文书画,在思想上、文化上给予周恩来良好的启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宅院是周恩来二伯祖父的住房,现辟为“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周恩来故居书画苑”、“桑梓情深---周恩来与家乡图片展”等展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厅正中是青年周恩来的半身塑像。周恩来乳名“大鸾”,他在家乡度过了人生起步的12个春秋。1910年春,童年周恩来告别家乡,踏上了远赴东北的求学之路。因此将这里称作“大鸾腾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塑像左右墙面是描绘周恩来童年时期生活、学习等相关图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的生父周贻能是旧社会的一名职员,曾在湖北武汉等地教书,为家庭生计常年在外辛勤奔波,收入微薄。这使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的生母名叫万冬儿,万氏乃县令之女,生性豁达开朗,办事精明干练。幼年周恩来耳濡目染,跟生母学到了许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在旅欧勤工俭学期间,周恩来在一封信中写到:“自己天性富于调和性。”这一性格的形成与早年受生母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嗣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性格温和、待人诚挚。她善诗文书画,有着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文化修养。丈夫去世以后,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幼小的周恩来身上。在周恩来三四岁的时候,教他认字、练书法;五岁时,教他吟诵唐诗宋词,还给他讲述历史和神话故事。嗣母的教育,对幼年周恩来的性格和文化修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周恩来后来满怀深情地说:“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个部份: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是一间中通过道,两侧为展厅的房子。过道两侧悬挂周恩来的两首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年9月,青年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写下这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言绝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雨中岚山》是周恩来于1919年留学日本期间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他借景生情,抒发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0年,周恩来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大鸾从此腾飞,他用自己实际行动实践了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为了最初的信仰和誓言,周恩来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八婶母的住房 。八婶母杨氏是周恩来八伯父周贻奎的妻子。1908年,周恩来的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八婶母杨氏成为了周恩来的实际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道跑当铺典当衣物,将房子押给人家,艰难维持着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氏笃信佛教“积善行德”,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仍不忘烧香拜佛,并在住宅面前栽种了一株观音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棵观音柳,历经百年沧桑仍是一片生机,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7年,在周恩来故居的后花园新组建了周恩来墨迹碑廊,在此展示周恩来的书法题词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颖超纪念园位于周恩来故居内,于2004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匾额由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园的建筑风格和故居相同,青砖、粉墙、黛瓦,尽显朴素清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列室前是邓颖超半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天过后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你的生命要与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白发就上不了你的头”,这是邓颖超同志喜爱的诗句,也是她晚年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与邓颖超是一对举世景仰的革命伉俪、模范夫妻和世纪伟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颖超同志对淮安有着深厚的感情,生前曾多次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是周家的媳妇,淮安是我的婆家"。周恩来故居精选了120幅珍贵的照片,在邓颖超纪念园展出。</p> 周恩来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国家一级博物馆,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整个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纪念馆面积很大,我们乘摆渡车直接来到周恩来铜像广场。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寓意周恩来走过78个光辉的春秋。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色大字是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铜像重量两吨多,周恩来总理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平易近人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铜象北面是“仿中南海西花厅”。该厅于1998年2月落成,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具晚清风格的北方四合院,按照周恩来曾经工作生活26年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格局,以一比一的比例设计和建造,并按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原貌陈列。下层为文物库房和办公用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时期建筑,位于中南海的西北角,原是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登基后为其父摄政王载沣修建的摄政王府的西花园,后为北洋时期的国务院,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北平特别市市政府。1949年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后不久,周恩来移住西花厅,将其作为办公和生活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仿西花厅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周恩来百年诞辰的献礼工程。它于1997年1月19日奠基开工,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客厅,是周恩来当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内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总理卫士值班室、后客厅、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东西两侧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总理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客厅,是周恩来会见国内客人及亲朋好友、审看影片、阅览报刊的地方,还兼作餐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颖超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总理卧室,屋中陈设非常简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子中央景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纪念馆南北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瞻台、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这是在最北的仿西花厅前向南望铜像广场和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在陈列馆后面向北望铜像广场和仿西花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此馆为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增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列馆内设四个展厅,按年代和专题分别陈列展出了周恩来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图片和相关的文献、文物。正中是周总理全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7年,19岁的周恩来在东渡日本前夕,为同学郭思宁题写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由立志求学、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风范永存共五个部分组成,用图片、油画、雕塑及声光电等多种展陈形式,再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互敬、互爱、互助、互勉、互信、互慰、互让、互谅”。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八互"原则,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爱情婚姻之道德新风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坐落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上,象征着周总理无私奉献,一生为中国人民着想,他将永远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上。这是纪念馆北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南侧为正面,主馆呈四方形,内八角。四方八面体寓意着周恩来的精神普照着中华民族。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四次提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主馆分三层,底层为影视厅。二层为瞻仰大厅,厅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坐像一尊。三层为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馆大厅正中安放着周总理汉白玉坐姿塑像,左手抚膝,右手握卷,凝视着远方。馆区建筑都由花岗岩外贴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砖铺盖,全部采用青、白两种颜色,象征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清清白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鸾一日同风起,远渡重洋求真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投身革命即为家,誓为中华之崛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舍生忘死勤奋斗,鞠躬尽瘁理万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私奉献为祖国,人民怀念好总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