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695753</p> <p class="ql-block"> 清泉飞瀑,竹海松涛的莫干山,不仅是秀美清凉的避暑休假胜地,而且是革命历史遗迹丰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革命纪念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后寻访了国共谈判旧址、中共浙西特委旧址、中共中央东南局交通站旧址、毛泽东主席下榻处和莫干山会议旧址等五个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云山馆:国共合作谈判旧址</b></p><p class="ql-block"> 绿荫环抱,风景秀丽的芦花荡公园上端,一栋门牌509号,尖顶方窗的二层英式别墅的石墙上醒目地悬挂着“白云山馆”的铜牌。87年前,这栋建于1915年的老别墅曾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一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p> <p class="ql-block"> 走进白云山馆,底楼靠南的一边有两间房,一间是会客厅,当年周恩来就在这里同蒋介石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会客厅里摆放着一只长沙发,一个大办公桌和三只单人沙发和书橱。另一间是餐厅,有张圆桌。</p><p class="ql-block"> 登梯上二楼,中间是一个东西走向的过道厅,南北各有两间房,北侧是卧室和起居室,南侧是两间客房,周恩来在谈判期间曾在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应蒋介石邀请,派周恩来和潘汉年同蒋介石、张冲(字淮南,中将、中统二号人物)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秘密谈判。谈判先在杭州满觉陇烟霞岭,后移地莫干山“白云山馆”,基本内容是陕甘宁边区政权和红军改编问题。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为了保证两党合作抗日,周恩来建议起草一个民族统一战线纲领。经反复磋商,蒋介石同意由中共起草民族统一战线纲领,国共两党初步达成合作抗日的一些具体方案。</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谈判为停止内战,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年6月和7月,周恩来又两上庐山会谈,最终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吹响了全民族抗战号角。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敌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以高超的谈判艺术和人格魅力,确保了莫干山谈判成功。1941年,张冲病逝,周恩来发文《悼张淮南先生》,亲自参加追悼会并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以示哀悼,肯定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这是周恩来与张冲在谈判期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参观了白云山馆当年谈判的现场和周恩来、潘汉年下榻的卧室,观看了陈列的有关国共谈判的历史资料和使用过的遗物,深深怀念为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功盖千秋的一代伟人周恩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云山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旧址,促进形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红色印记而载入史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莫干山著名的旅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40号和553别墅:浙西抗日基地</b></p><p class="ql-block"> 层叠的山峦,曲折的山径,茂密的林竹,是开展地下工作极佳的隐蔽之处。踏山径,穿竹林,过溪涧,一路寻访,来到隐藏在莫干山深处的140号别墅和553号别墅。</p><p class="ql-block"> 在烽火燃烧的岁月,这里分别是中共浙西特别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东南局政治交通站旧址,分别是领导浙西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部和东南局的地下交通情报中心,是莫干山上用鲜血浸染和烈火锤炼出的红色印记。</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上横路140号,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别墅,是一栋依山而筑,绿荫遮掩,小巧玲珑的西欧田园式乡村别墅。</p><p class="ql-block"> 1940年2月~1941年6月,中共浙西特别工作委员会在这里先后建立起8个县级党组织和8个特(总)支,以及2个秘密联络点,领导富春江、钱塘江以北的杭嘉湖和安徽宁国等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p> <p class="ql-block"> 敌人恨之入骨,不断上山“扫荡清剿”,特委干部和许多党员被逮捕并杀害。1941年6月,因叛徒泄密,特委交通员和秘密联络点4人被捕,中共浙西特委驻地被暴露而被迫转移。易地后的浙西特委,仍坚持领导浙西人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斗争。莫干山的山里山外依然枪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 浙西特委旧址,现在是湖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参观了浙西特委史迹陈列室,通过照片、文字和实物,进一步了解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红色指挥部领导浙西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可歌可泣事迹,也深深缅怀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p> <p class="ql-block"> 来到满目苍翠的莫干山屋眷头,掩隐在竹林中的553号别墅(又名栖霞山庄)。这栋山林间毫不起眼的老别墅,曾是1940~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交通站。这个地下红色驿站负责东南局与浙江省委联络的联系,传递过一份份秘密情报,护送过一名名高级干部冲破层层封锁赴延安学习培训,演绎过一次次传奇的潜伏故事。交通站伪装得极为隐蔽,秘密得连山上原住民直到解放后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共产党的交通站。</p><p class="ql-block"> 1940年1月“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当局疯狂逮捕共产党员,各地党组织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是年6月,这个红色驿站因叛徒告密而暴露,遭到敌人破坏。幸运的是,书记及时获知情报,带人安全撤离,转移至长兴地区坚持抗日斗争。</p> <p class="ql-block"> 站在灰墙绿顶、藤蔓缠绕,昔日中共中央东南局的地下交通站前,回忆峥嵘岁月,这个红色驿站曾经与敌人开展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地下隐蔽斗争,深深铭刻在心里。2006年5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交通站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皇后饭店:毛泽东主席下榻处</b></p><p class="ql-block"> 迎着柔和的山风,踏着弯曲的山径上行,摇曳的翠竹发出悉窣的声响。来到126号别墅一一皇后饭店。这栋浓荫下灰色石砌墙体的两层别墅,环境幽雅宁静,是莫干山最耀眼的红色印记,因为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就餐和下榻。</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2月27日到翌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西子湖边的北山街84号亲自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里,毛主席几乎每天通宵达旦,伏案工作。中共华东局和浙江省委特邀毛主席上附近的莫干山去放松身心。考虑到宪法草案修订已近尾声,毛主席便在汪东兴和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等人陪同下,乘车上山,览胜观景。</p> <p class="ql-block"> 在莫干山,毛主席步履轻松,兴致勃勃。王芳回忆,毛主席一边观赏风光美景,一边吟诵古人描绘莫干山的诗句。在剑池,毛主席看到飞瀑和磨剑石崖壁上“周吴莫邪干将磨剑处”的题刻,驻足良久,喃喃自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游罢芦花荡和剑池,毛主席游兴不减,敞开衣裳继续登山。</p> <p class="ql-block"> 已到午餐时间,有人建议去武陵村。毛主席说:老冤家了,蒋某人住过的地方,鄙人不去。于是毛主席在皇后饭店午餐,餐毕在房间休息片刻,随后继续游览塔山、炮台山。当时,有同志说山里的路崎岖不平,太难走了。毛主席笑着说:“革命的道路也是坎坷的,曲折的。”一路上,他对莫干山飞瀑鸣泉、林涛竹海赞叹不已,指示说:“这地方风景好,要好好开发和利用”,“莫干山应成为全国绿化的典范”。后来有几次召开全国绿化会议,毛主席都提到莫干山绿化很好,全国都可以了解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 是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917张同意票,全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成为我国治国安邦的第一部根本大法。</p> <p class="ql-block">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神秘的皇后饭店。踏上门前的台阶进入大门,一楼为陈列室,首先看到以莫干山为背景的一座毛主席半身塑像。墙上挂着毛主席的诗《七绝·莫干山》。走廊墙上,展出了“毛主席在莫干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莫干山”等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顺着旋转楼梯到二楼毛主席曾下榻的卧室,里面的摆设十分简单:一张木板铁床、一只衣櫉、二只床头柜、一张书桌和一些书籍。会客室里有两把竹椅、一只茶几、一张小圆桌。伟人简朴的生活,令人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 皇后饭店以“毛泽东主席下榻处”的莫干山红色印记而为世人瞩目,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纷至沓来,寻访伟人足迹,怀念伟人功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50号聚会堂:莫干山会议旧址</b></p><p class="ql-block"> 门牌450号的聚会堂,是英国人海依士建于1923年的教堂。这座石径石墙,古松青藤,中世纪城堡型的百年建筑,因1984年9月召开影响深远的1984年莫干山会议而载入史册,并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但如何冲破计划体制束缚,推进改革,发展经济,成为全国从上到下关心和寻求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1984年9月3日至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4位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自己发起、自己组织,在莫干山聚会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八天里,代表们怀着“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的初衷,解放思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大胆探索,最终形成了价格改革、企业体制、对外开放、城市功能、金融体制、农村经济、基础理论等七个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专题报告,上报国务院。</p>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国务委员张劲夫对专题报告批示:"中青年经济工作者讨论会上提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极有参考价值。"10月10日,赵紫阳总理也作出批示,予以肯定。国务院采纳了报告提出的建议,以价格“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改革为突破口,搞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推进城市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也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掀起了改革热潮。</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会议被称为“开创性事件” ,“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脱颖而出。当年参加会议的王岐山、马凯、楼继伟、周小川、李剑阁、周其仁、黄江南、翁永曦、华生、贾康、常修泽等人,后来有的进入政府体改部门,有的分别成为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部长、人行行长和省市领导,有的则成为知名的经济学家,成为国家经济和改革方面重大决策的高级智囊。</p> <p class="ql-block"> 走进莫干山会议旧址聚会堂,仰望漂亮的彩色玻璃门窗和屋顶,看到两侧走廊陈列的当年会议的照片和资料,我们似乎能感受到40年前研讨经济体制改革的阵阵余热。 </p> <p class="ql-block"> 陈列的一张当年全体与会人员的集体合影,吸引了我们驻足细看。照片图解中的47人:前排左34王岐山;二排右2常修泽;三排左8李剑阁;左四排左8马凯……,却不见楼继伟的名字。这可能是照片中人多、人像小、年代久而未熊㸤认出的缘故吧。之所以遗憾,因为楼继伟1988年随朱镕基来上海,任市政府体改办副主任。在那热火朝天的改革年代,他与大家一起调查研究,制订政策方略,有声有色地推进上海改革。1992年他调离上海,后任财政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 白云山馆、东方汇理银行别墅、栖霞山庄、皇后饭店、聚会堂,这五个莫干山的革命历史遗迹,镌刻着一道道红色印记,留下了一篇篇史诗般的不朽华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背景音乐:《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