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大树村一一刘少奇旧居

从容中道

<p class="ql-block">  还有两天到夏至,今天我随社区党组织来到红色大树村一一刘少奇旧居参观。</p> <p class="ql-block">  天气预报很准,说是阴天,天就阴下来,但还是有点热。从连云港开发区范庄社区坐车出发,大巴车在省道行驶,车内的空调保证大家乘坐适宜,我坐在靠车窗坐位,好望车外的景物。放眼望去,田野小麦已收完,大巴车仿佛行走在朦胧诗行里,给人开阔的想象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就在这样的空间里想象着大树村的美,琢磨这个有些特别的地名。在我的认知世界里,一般地名往往会与那个地方的家族姓氏有关,或者来源于历史典故等,带有着传统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用一个多小时就开到大树村一一刘少奇旧居。我和党员、要求进步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走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让我神清气爽,一切景点也都跟着清晰起来。车停在广场上,周边是民居,十分打眼,村庄装扮得整齐清洁,一看是个观光红色旅游村。</p> <p class="ql-block">  车到大树村,村内现存1942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这里曾经是刘少奇居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1992年,黑林镇维修了刘少奇旧居,建起了纪念室,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亲自为“刘少奇纪念室”题写了室名;1996年,续建了刘少奇纪念广场、纪念碑墙、刘少奇同志半身铜像。</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大家走进刘少奇旧居。旧居不大,一般村民房,但这里却展示着刘少奇在大树村的工作经历。刘少奇旧居内陈列着一幅幅老照片,是一本厚重的革命记事本,深情地记述着刘少奇为中国革命留下的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当我和党员在刘少奇旧居参观,就感受到大树村这片红色热土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讲,大树村位于苏鲁交界、黑林镇区东北部,是有名的红色堡垒村。早在1938年,村民熊友生、熊化民等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建立了大树村党支部,是赣榆县最早建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大树村地处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形势比较稳定,党组织健全,群众基础好,成为著名的红色堡垒村。</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同志曾在连云港大树村工作生活战斗整整25天。1942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受中央指示回延安工作并筹备七大,毛泽东主席指示刘少奇在由华中返回延安的途中,顺路检查指导山东工作。而刘少奇来到山东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党政军军事指挥上不统一的问题,帮助山东理清工作思路,扭转山东抗战的被动局面。</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1942年3月,刘少奇从盐城阜宁出发沿着苏鲁地下交通线穿越陇海路到达临沭县朱樊村,他来到朱樊村第一件事就是将山东党政军的领导干部召集起来,进行集中谈话,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山东面临的具体形势和困难,明确了日后的斗争任务和方向,并发出了党史上著名的“少奇三问”,即“为什么没有取得对敌斗争的优势?为什么没有树立起基本的群众优势?为什么群众没有真正发动起来?”除此以外,刘少奇还仔细查阅了山东分局的党刊党报,全面了解了山东当时的具体斗争情况,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原则性,果断处理好山东抗战斗争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开启了山东工作全新篇章。随后6月,刘少奇随中共山东分局和115师师部移驻大树村,化名胡服。</p><p class="ql-block"> 在大树村期间,刘少奇还十分关心大树村青少年的成长。当时,滨海区抗日子弟学校,就设在大树村,这也是今天大树小学的前身。刘少奇经常到大树抗日子弟小学为学生讲解革命历史和理论,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建设新中国。他还亲自为大树抗日子弟小学修改校歌,鼓励教职员工为抗战培养人才。“同学们,同学们,前进的困难要我们克服,解放的担子要我们担当。前进吧,前进吧!大树抗小的学员,祖国未来的希望。”这铿锵有力的旋律寄托了刘少奇对大树村青少年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在大树期间,非常注重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全国都在开展的“双减”运动,而在大树村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这一切源于以熊老七为首的反动势力相当嚣张。为了能顺利开展“双减”运动,刘少奇首先找到团长孙汉卿,了解当时大树村减租减息开展的情况,随后找到熊方文等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思想发动工作。刘少奇先以安源路矿工人团结战斗取得罢工胜利的例子来启发他们,接着又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形象地比喻说:“一根筷子很容易断,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断了。”这一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让老百姓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刘少奇的启发下,大树村的贫苦农民建立起了第一个雇工组织——职工会。在农历端午节第二天的晚上,七十多名长工扛着叉、耙、扫帚、木锨来到熊家大院,高呼“实行减租减息,要求增加工资”的口号。熊老七迫于职工会的声威,答应了“减租减息”的要求,签订了增粮增资的合同,“双减运动”第一次在刘少奇的带领下取得了胜利。后来,大树村“减租减息”工作经验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得以推广。</p><p class="ql-block"> 1942年7月11日,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安排,刘少奇一行在115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率部护送下,渡过沂沭河,重新开启了返回延安的艰难行程,一路艰难跋涉,于12月30日顺利到达延安。</p> <p class="ql-block">  大树村没留住我行走的脚步。我听从安排,收好思考,走上大巴车,从刘少奇旧居出发,走向另一个参观点一一八路军一一五师纪念馆。我想,那里的革命人足迹、为人民谋幸福的红色基因应该和刘少奇旧居一样的值得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