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 创建铁路总局成都子弟中学</p><p class="ql-block"> 1958年10月更名为成都铁路局子弟中学。</p><p class="ql-block"> 1962年更名为西南铁路局子弟中学。</p><p class="ql-block"> 1966年更名为铁二局子弟中学。</p><p class="ql-block"> 2006年交地方管理,更名为成都市通锦中学</p><p class="ql-block"> 2020年成为七中万达学校教育集团紧密型成员,加挂《成都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与本部实行一体化办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老校门在现在大门的左边。</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平面图。2005年左右,学校与相邻的铁二院中、小学合并,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提升硬件设施,运动场塑胶硬化,面貌一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我们学校只有三栋楼,: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及附属的礼堂,厨房。学校和铁二院中小学一墙之隔。(见上图)</p> <p class="ql-block">从学校科技楼的平台上俯瞰学校运动场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通锦楼,七十年代修建。当时为高中楼及理化生实验室,现为高中楼。</p> <p class="ql-block">通锦楼南侧。</p> <p class="ql-block">因为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的前身是铁路子弟中学,因此特地在通锦楼前设置了一组火车轮和钢轨的雕塑,可谓不忘初心。</p> <p class="ql-block">交子楼。原址为当时的办公楼,大约2000年拆除后修建此楼。</p> <p class="ql-block">交子楼现在楼下为餐厅,楼上为交子学术报告厅。</p> <p class="ql-block">通达楼。现在学校唯一保存下来50年代的老建筑,当年是学生宿舍。现为校史展览馆,被挂牌成为成都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确实应该把这栋楼列为历史建筑,不但它是从50年代保留迄今的老建筑,而且仔细看看,墙壁上还留有文化大革命武斗时留下的许多弹孔(现在修复了,外墙上依稀可见),真可作为那个疯狂年代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致博楼。六十年代铁二院小学楼。</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的风雨操场,有一个钢琴角,师生在业余时间可弹奏。</p> <p class="ql-block">风雨长廊另一面,设置了阅读角,一排书架陈列,感到一种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运动场对面住宅楼位置,是当年老铁中三层黄色教学楼。大约在八十年代被铁二局物资处拆除,修建成家属楼。</p> <p class="ql-block">学校足球场背后的高楼处为原铁路卫校地块,2010年左右卫校被拆迁,修了中铁艺术城住宅群。</p> <p class="ql-block">通惠楼。原铁二院中学楼,现为学校初中楼。</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铁中的礼堂,现被改建为电教厅。当年每到八月份,新生的分班名单就贴在礼堂门口四根立柱上。全校开会的礼堂几乎封闭,一千多学生开大会吵闹得太厉害时,杨光荣教导主任在台上大喝两声,全场顿时鸦雀无声…。</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学校利用礼堂前面的空地,修建了当时的初中楼,现在改为实验楼,名曰:致知楼。</p> <p class="ql-block">现在学校仍把排球、足球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培训学生。</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侧的灰色宿舍楼位置是原铁中食堂所在地。看到铁中食堂,不禁想起了1960年~1963年我们的中学生活点滴:这段困难年间,学生吃不饱,营养也不够,在操场上几乎看不到运动的学生。有的同学在上学时路过农民的地里,偷农民的萝卜,带到班上和其他同学分享。甚至有老师上第四节课的时候,把小勺子插在上衣口袋上,我们坐在下边清晰可见,准备铃声一响就奔向食堂。在铁中食堂搭伙八个人一桌,选出桌长,负责分饭。他把一盆饭分成八份,在其中一块上插上筷子,旋转饭盆。盒子停下,筷子指着哪一位,就从这里开始依次盛饭,还略微公平。但是转盆子时用的力太猛,也有把饭盆扣到了地上的,大家都傻眼了…。生物老师廖淑卿组织我们,把食堂顶棚的球形灯罩取下来培养小球藻。待小球藻繁植充分后,又把它过滤送到食堂做馒头,馒头绿茵茵的,还带一股尿味(培养小球藻家的肥料。)说实话国家还是很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成都中学生粮食定量每月30斤,保证了身体的基本需要。成都市居民的粮食定量每月仅18斤。有多少父母还节约下口粮,填在我们不知满足的胃里。1963年底开始,经济逐渐好转,粮食也够吃了,也有肉了,于是姑娘和小伙子们又活跃在球场上。</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学校(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的党政领导和科室干部。</p> <p class="ql-block">七中万达学校通锦校区(现学校)初中有24个班,高中23个班,在校人数2700多人,。有教职工194人,其中具有高级教师职称教师57人。</p> <p class="ql-block">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们学校名称因从属关系变化,多次更名。不管怎么变,还是称为铁中最顺口😇。</p> <p class="ql-block">铁中一九五四年建校,一九五六年就开办了高中,但不久就被撤消,这使得上百名高中学生失学。学生很有意见,贴大字报反对。当时正值五七年抓右派,一个同情学生的年轻教师(兼团委书记)被打成右派,判劳动改造。庆幸的是1976年拨乱反正,为他摘帽平反,又回到学校重执教鞭,深受学生欢迎。</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O年学校重新恢复开办高中(每届只有两个班),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六年,是铁中辉煌的高光时刻。学校高六三级有陈建国、王新民丶董正筑、吴楚、周天雄丶刘光裕等七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和哈军工,石宏池等四名同学在首届四川省中学数字竞赛中获二等奖并考入知名高校。高六四级有温路生、赵静勤、班道平、吴志章、苏发新、李斯胜等考入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高六五级有黄达武、俞光正、温冬蝉、包薇、罗章寿五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考入其它学校的则更多,当时与成都四中、七中、九中的高考水平不相上下。学校还有当空军飞行员的校友,更有值得敬重的是高六五级廖幼鹏、蔡家棠、张绍鲁、郑应洪丶匡桂苹、刘懋昭…等七位同学:其中好几位同学学习优秀,但因当时受到所谓家庭历史问题的影响,高考落榜。他们毅然选择上山下乡,到西昌小庙公社插队落户。第二年,还专门派代表给我们高六六级的同学宣讲,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p><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1969年2月,全校初、高中六个年级千余人,除少数人外,连锅端去实践英明领袖的教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注:笔者本人并不认为只有考入北大、清华才是衡量办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考入其它学校或当优秀的工人、农民或职员,一样是成就,是成绩,只不过了解这些的情况的渠道太少,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文革前的三届高中毕业生取得不错的成绩,得益于当时良好的校风,一批敬业又高水平的教师,单纯又好学的学生。那时候铁中的学生是汇聚了当时铁二局、成都铁路局、铁二院、机车厂等铁路单位的优秀子弟,又从初中的6~8个班中录取了高中各年级两个班。学校如同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迎进新生送走毕业生,而关键的就是这批老师在指引年轻人在人生重要时刻的成长,师生共同努力,互相成就。就是到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老同学聚会时,还念念不忘当年的老师们的风采笑貌:语文课张德权老师在讲台惟妙惟肖的模仿“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纤纤作细步”👏(后来为此挨批判),对同学像大姐姐一样亲切的英语吴元林老师,说话幽默的数学老师杨庭煦,椐说自学成才的解析几何老师张治贤,高瘦的三角老师蒋正夫(外号蒋扣分,因为每次评讲数学题的时候,都说了一句口头禅,做错了这一步,扣多少分!),他们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学老师张治贤任教高63级数学课,所教那个年级有4名学生在第一届四川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惊动了成都市数学界。川大数学系系主任柯召教授专程来学校听课,研究他的教学方法。很遗憾,那天大教授来听他的课,他也很紧张,把题给讲错了。还有周正贵、李明果、王仪良、向翔…等老师也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还有天天查毕业班晚自习的段秀兰校长,严格又包容的杨光荣教导主任等领导们把握以教学为中心的方向使师生们共同努力向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高六三级同学在校上晚自习时间都很晚了,学校还做好宵夜送到他们的课桌旁。……谢谢当年全体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培养出了一代代各行业的正直、向上的劳动者。</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学校那几年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文化革命期间被狂热学生批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典型。他们把段秀兰校长、米耀光校长和资深老师拉到各班弯腰,敲锣游斗,戴高帽子,甚至给校长剃了阴阳头…</p> <p class="ql-block">从上往下:白底,通学生校徽,;红底,教师校徽;黄的住校生校徽。</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极左的狂热中,家庭出身职员,工程师的学生干部被撤换,要学生向组织“汇报思想”,与家庭划清界限。对不向他们摇尾乞怜的学生,在毕业评语中写下:要正确认识红与专的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问题…。甚至在有的学生政审档案上,明确写上该生高考不宜录取。以致在文化大革命中,有的知识分子的子女贴大字报,揭发自己的父亲,宣称要和家庭划清界限…,</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16日《516通知》后,当年高考被取消,没有想到这一取消,竟创造世界教育史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长达十一年高校停止招生!停课闹革命,红卫兵组织搞破四旧、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活动,斗领导,斗有"问题"的教师,甚至逐本研究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中的评语中是否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论。还组织学生破四旧,把周边所谓地、富、反、坏、右、资的家翻了个底朝天。在学校,所谓革命派学生翻脸无情,把认为家庭有问题的同班同学和老师弄到铁路工地劳动改造。他们留在成都,趁机遂个查抄这些同学的家。把这些同学家里的老照片,父母的结婚照,书籍,毕业证,甚至徐悲鸿奔马画等,凡值钱的东西通通抄走,迄今下落不明。在铁路工地劳改造的教师,被罚硾道渣,不小心一块石子打到在监督所谓牛鬼蛇神劳动的红卫兵身上,被称为阶级报复,立刻现场开批斗会。学生被区分为红五类、麻五类、黑五类,这些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国家的十年动乱埋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 学校成立所谓造反组织,从文斗发展到武斗,以致有六名学生不幸死亡。</p><p class="ql-block">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一声令下,全国几千万中学生被送到农村。我校学生有上山砍柴摔死的,被马踢死的,还有在水田抢收抢种触电而死的。</p><p class="ql-block"> 感谢邓小平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顺应民心,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使国家踏上了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七七年恢复高考,许多被判为家庭有历史问题的"老"青年考入大学,那个被判定为不宜录取的同学还当上了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人材济济的学校物理、电教组。</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章尚果,王尚林,蒋采华,张湘琴,陈新华,王智慧,邹兴舒,谢燕蓉,赖康贤。</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余中立,朱凱元,凌仲尧,王渝,张志毅,俞川北,丁肇栋,何元隆,龚汝维,李广利。</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的物理组。</p> <p class="ql-block">铁中外语组老师:前排左起董克钊,聂聪,杨克义,汪大明,吴元琳。后排左起曹兆麟,沈莲娣,赵春柏,曹均怡,刘琼康,杨致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铁中年轻的教职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枚苏联中学生三好学生奖章,像章中间是列宁幼年头像。</p><p class="ql-block">话要从我校学俄语的学生交苏联朋友说起:大约1960年前后,初中一个学生的邻居叔叔在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实习,他参加当地中学的联欢会时,表达中国学生希望交苏联朋友的愿望。苏联中学特地选了两个三好学生与我们铁中两个女学生通信。其中一个苏联学生卓娅把她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章送给了一个中国朋友。由此开始了铁中交苏联朋友的活动,并扩展到成都市中学。</p> <p class="ql-block">铁中高六五级二班同学表演的舞蹈《女民兵》引起了全校的轰动。</p> <p class="ql-block">“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歌曲似乎还萦绕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中,有一个重头戏:请杨光荣教导主任的夫人,英语老师吴元林唱歌,吴老师带有浓厚云南味道的歌声引得满堂喝彩。</p> <p class="ql-block">初六三级六斑同学表演舞蹈《红珊瑚》。</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我们铁中的女排姑娘们。</p><p class="ql-block">第一排 贾津南 陈玉 周祥庆 李亚丁 刘光渝 韩亚琴 </p><p class="ql-block">第二排 文家春 申慧琳 黄梅松 陆素英 谭杏云 张玲峨 </p><p class="ql-block">第三排 罗教练 孙蓉 安宁 欧阳瑞珩 孙杰 王兰莉 赵教练 王教练。</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校女排的威名记忆犹新!女排的队员们活跃的身影带动了全校,各个班的同学们都喜欢排球运动。我们虽然没有训练,打得不好,但学校也是经常组织班级间的比赛。我们甚至在课间休息时都会在走廊上练习翻滚接球![偷笑]热情高涨。文革前整个学校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热闹得很,各种活动都有,排球,篮球,都在各个不同的区域。食堂里则是羽毛球,宿舍楼右前方那一排则是很多乒乓球台,一下课大家就跑去抢桌子!那种生龙活虎的场面真是让人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眼前。我这一向还在想:怎么没有人说说我们学校的女排呢?[憨笑][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铁中的足球健儿们:前排左起,丁世平,蔡强,颜小天。后排左起,包容、刘厚楨、蔡兴辉、钟永森。</p> <p class="ql-block">老刘和包子(叫外号更是回到当年)</p> <p class="ql-block">1970年,铁中大会战的一代学生(才是刚小学毕业的小弟弟小妹们)虽然在校时间不太长,但是体育运动有声有色。学校女子排球大多数队员作为二局排球队队员参加贵阳比赛。还代表贵阳市,参加全省比赛,真是名噪一时!!。</p> <p class="ql-block">学校女排队员们四十年后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铁中七十年代的女子排球队,多次取得成都市中学生排球赛好名次。照片中间是业余体校赵教练和铁中体育老师莫荣喜。</p> <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铁中初六一级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铁中初六三级二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铁中初六五级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铁中初六五级二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七五级四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七五级五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四十九年前,铁中七五级六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1990年7月。高九零届四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1月,即将去唸大学的教师和他的七九届学生告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校在1978年高考中获得好成绩的应届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佘剑鸣 铁二局一中七九届毕业生(1978年提前毕业,破格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数学系)</p><p class="ql-block"> 1982 年 6 月,武汉大学计算数学学士</p><p class="ql-block"> 1993 年,西弗吉尼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p><p class="ql-block"> 2016 年 5 月至今,MITRE 公司,首席系统架构师 ;项目主管,管理南太平洋卫星增强系统</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招生,刚唸高一的佘剑鸣同学破格报名参加高考。他考入武汉大学数学应用系。有意思的事,他是我的学生,当年我们师生进入同一间考室参加高考。😅</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张尚果老师指导下,佘剑鸣同学获四川省青少年航模比赛第二名和取得成都市航模比赛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一位聪明好学,动手能力强,是全面发展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黄海峰 铁二局一中 七九届毕业生 。2000年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2023年-至今)、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2023年-至今)…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曾分别以中文、德文和英文合作出版有十多部有关经济转型、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等领域的学术专著,一些专著列入大学教学参考教材,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2009年。铁二局一中七九届学生毕业三十周年之际和老师欢聚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b>1969年2月6日一列南去的列车,将铁中一千多名学生拉往攀枝花市上山下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五十年后的2019年1月16日,当年的知哥知妹们聚会成都红砂村,纪念这难忘的时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i> 青山依旧 韶华不已</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当年知青口头禅:同德同德 啥都没得。</i></b></p><p class="ql-block"><i> </i><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i>风采依旧 谁说青春不在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i> 欢笑如旧 萧疏鬓已斑</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知青口头禅:务本 务木 穷得打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 </i></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i>这是一首歌 我们心中流淌的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知青口头禅: 银江 银江 穷得心慌。</i></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岁月如梭 知青精神永存 </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流年似水 岁月如歌</i></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我们学校建校七十周年,作为曾经在学校初中、高中学习六年,又在学校折腾文化革命三年的老学生,继而下农村、当工人,最后又回到自己的母校教书三十年,所作这个美篇仅是自己有感而发。</p><p class="ql-block"> 美篇初稿发表,之所以得到校友的关注,是它勾起新老校友对学校的久违记忆:青葱岁月难忘!求学时光难忘!同窗好友难忘!老师教诲难忘!</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谨此真诚感谢为美篇提供珍贵照片和文字的校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