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图书的断舍离(3)——锲而不舍的计算机之路

恕义

<p class="ql-block">这一部分书单也是图书处理掉之前的拍照。</p><p class="ql-block">想到即将和影响我工作与生活的“朋友”告别,一幕幕往事止不住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接触照相是高中毕业后的一次和插队的朋友张泰军郊游。小张后来和我一起被应聘为大队的民办教师。当时他带了一架上海产便携式海鸥牌相机和一卷黑白120胶卷。虽然没有洗出几张满意的照片,但是照相的魅力已经吸引了我。</p><p class="ql-block">后来大学物理系的光学课正好有照相、洗像(显影、定影、上光)的实验课,特别是和蔼的董老师把暗室钥匙交给我们学生,使得我们可以通宵达旦的在暗室学习各种技术,包括使用放大机虚化洗印艺术照。没想到现在和他的儿子孙女在海南又成为邻居!</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就是在这期间从校园门口的书店购买的。它为我业余生活增加了乐趣;工作后摄录编是我管理的其中一个部门工作内容之一;退休后更是把“摄录”扩展到海陆空,“编辑”则从电脑到手机一体化!</p> <p class="ql-block">虽然之后的3所大学都有可以使用方便的影视设备,自己还是购买了理光微型胶片相机、美能达700照相机和JVC磁带摄像机。</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物理专业,但是大三以后班级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我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了应用物理。主要课程有脉冲电路、数字电路,HMCS—6800微机系统原理和开关理论与逻辑设计四门课。</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前面三门课的难度比做学习过的普通物理,最后这门课则相当于理论物理的难度。担任这门授课的是张晋梗老师,我回到学校工作时张老师已经是教学校长!退休后定居美国,前几年还为我发的视频片评论点赞。</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在学校对门的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做毕业论文时所需。它的内容仅仅是张永昌老师授课的微机原理的一部分。张老师特别注重课程的前沿、实用性和实践,在微机硬件和软件汇编语言部分不辞辛苦每周带领我们去哈船舶(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做实验,我们几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和BASIC语言有关,又帮助联系学校对面的研究所上机实验。特别是我毕业后在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现在的齐齐哈尔大学)主持一项科研需要鉴定时,欣然接受作为鉴定专家的请求并且热情介绍我去哈工大、黑大、哈理工联系专家一同前往。记得那一次在张老师家里看到他正在阅读英文版计算机报,并向我介绍微型机发展前沿。</p><p class="ql-block">脉冲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是学究感觉的李治唐老师担任。李老师治学严谨,上课极为认真。</p> <p class="ql-block">谭浩强这本书虽然是电视大学教材但是极为畅销,哈尔滨根本买不到!是我的父亲托人在北京买到又托人送到我正在上课的教室。这是我的父亲第二次对我大学学习的直接支持!</p> <p class="ql-block">封二铅笔字是我大学室友孙东辉的手迹,我很喜欢他的龙飞凤舞,没有舍得擦掉。他当年虽然选修的是理论物理方向,但是后来也兜兜转转做了计算机教师,最后在广州交通学院退休。</p><p class="ql-block">我从插队民办教师身份考入大学时,同事送我的纪念品有一只金星牌的金笔,孙东辉喜欢笔尖的柔软丝滑,经常拿过去炫耀书法,当然免不了时不时贬低我。记得他把“赤壁怀古”竖排写在白纸上,笔锋大气如行云流水,的确令人羡慕。毕业前夕我把金笔赠与东辉作为纪念,也算物有所值啦!</p> <p class="ql-block">虽然在电子计算机研究所有幸使用了当时极为珍贵的苹果Ⅱ微机硬件,但是并没有中文书籍参考,只有查阅配套的英文资料,记得操作系统应该是cromac systemsiii。这本书是后来在轻工学院得到。</p><p class="ql-block">小城市的一般大学条件也一般,只能使用国产仿制苹果的长城Ⅱ或者紫金Ⅱ,我已经有些模糊,实验室能有两台多亏老主任王世蕙的争取,两台都连接了打印机和5吋磁盘驱动器。为了保护起来不落灰尘,王老师还定做了两个有机玻璃罩。我的实验都是用它们处理实验数据。还有就是一个抓小偷和一个打飞碟的游戏经常吸引人下了班还不回家。</p><p class="ql-block">记得后来在北工大我的研究生开发的“教育在线”上线,我为了提高热度在里面开篇了微博,其中就引用了两台微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到3万人的北满(已经改名齐齐哈尔)钢厂,被留在党委宣传部,因为离家距离远,先后住厂招待所和职工宿舍,结婚后坐通勤火车两个市区上下班。因为不喜欢擦地、打水、然后坐下来看上下午版的16开“大参考”呆板但是安逸的工作,几个月后主动要求去了职工培训处(其实是相邻的职工钢铁校园的诱惑),再然后为了告别火车通勤,调入市广播电视局技术事业科。时间一长发现虽然带“技术”二字,实际依然是管理性质的事务工作。由于不甘心荒废所学,最后还是进入轻工学院。一干就是十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接着是应聘回母校工作5年,再应聘北京工业大学工作15年后退休。</p><p class="ql-block">几次换单位,困难的都是要疏通原单位“放人”,以至于后来的两所大学离开时采取了不带关系,新单位先开工资的策略才调转成功。</p> <p class="ql-block">在轻工学院是物理实验教学,我提出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或许是和基础部宋主任(后来升任教学校长)的兴趣相同,或者因为和他的外甥女曾经与我是钢厂一个科室好友的缘故,能够与宋主任聊的来,宋主任也很支持我的想法。他给当时隶属基础部的计算站管理员小刘打了招呼,让我领取在学校还很少的日本夏普PC—1500袖珍式计算机。</p> <p class="ql-block">实验员小刘(也是无线电爱好者)神秘的告诉我,计算机一共5台,计算站主任一台,宋主任一台,两位专业的教授各领一台搞科研,我(当是还不是讲师)拿的是最后一台!</p> <p class="ql-block">计算机即使安装了扩展内存也就几百K,所配打印机其实是可以设置起点坐标到终点坐标画线的三色绘图仪。我研究不长时间就编程打印出了松鹤延年的贺卡送给宋主任切磋。</p><p class="ql-block">每次实验课数据一出来,同学们围着我录入数据,看到瞬间得到的实验结果觉得很神奇!</p> <p class="ql-block">我也不断查找资料,深入学习研究。</p> <p class="ql-block">1987年在大连海洋学院(如今的海事大学)的一次物理实验研讨会,看到人家用PC1500自动采集数据,甚至控制实验过程进一步打开了我的眼界!</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本书的精心保护就能看出我是反复研读使用。</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的周明德把计算机原理讲得清楚透彻,汇编语言程序的实例被讲课老师唱江华分析得清晰生动。我就是在经委办的这个培训班与轻工学院唱老师相识。</p><p class="ql-block">参加这个培训班是从唱老师的姐姐,我当时广播电视局技术科唱科长那里得到的消息,并且为我申请了培训费。</p><p class="ql-block">与唱老师聊天知道他是文革前实验中学的老高三,他也是77级考入大学,他的高中同学正好是我的大学同学好朋友王英群,唱老师又和我二哥早就相识都是实验中学校友。所以不长时间我俩就成为朋友。唱老师的很多计算机课我都听过,对我帮助很大。后来在轻工学院我俩虽然是不同部门但是经常往来切磋讨论计算机技术,有共同语言且惺惺相惜。他的小提琴、女儿唱一铮的钢琴组合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他的家里和学校礼堂我都欣赏过。之前我在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还商量过一起购买、邮购钢琴之事。</p> <p class="ql-block">这个才是封面</p> <p class="ql-block">与这门课同步的实验课是使用北工大电子厂生产的TP801单板机,也是初识北工大。相关的说明书及其资料都留给了原单位。我忘记了调入轻工学院后如何得到这一设备,估计或者是培训班期间报名费所包含的、或者是唱老师所送吧?</p><p class="ql-block">记得习题课由也是学员的建行计算机科的王英杰负责。不久王英杰、经委李南飞和我都成了轻工学院同事。不同的是他们二位被唱老师调入刚刚成立的计算机研究所。</p><p class="ql-block">做得漂亮的有一次汇编作业,要求巡检数据输入端口,我没有用常规思路,而是简捷用一个循环“移位指令”配合“加一计数”完成,得到王英杰的高度赞赏,而且事后还和唱老师及其他学员分享了我的作业!</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用半导体二极管采集迈克尔干涉仪激光条纹数据,汇编语言编程,手工代真机器码,固化程序到EPROM芯片,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同时发表了论文。正是这一工作得到清华大学精仪系金国藩院士(当时还兼任国家科学基金委主任)和同一课题组乌敏贤教授的认可。使我有机会在清华大学作了访问学者。</p><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我拥有了袖珍、台式和单板计算机,为我进一步迈入计算机之路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到清华我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干涉条纹测试课题组研制的相位光栅(纳米级)的刻槽厚度。利用CCD摄像头采集,然后通过可以编程的图像处理板(据说教科文支援的价值几万美元),最后经微机386处理。使用TURBOC语音编程。同时两个学期我修了两门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p><p class="ql-block">记得金国藩院士签字的证书上写得是“完成了电视干涉仪的研制”。并且在期间和以后相继在一级学报共同发表3篇相关论文。</p><p class="ql-block">这期间我的科研及论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飞速提高。</p> <p class="ql-block">后面几本书满载了我及其项目组在轻工学院的艰辛科研历程。</p> <p class="ql-block">访问学者的工作进入后半场时,寒假接到在市社会保险局哥哥的请求,能不能在轻工学院找计算机人员帮助开发一套可以联网供各区县和市局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微机处理系统?</p><p class="ql-block">“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说得没错!此时的我已经踌躇满志。清华大学教授们申请立项精神告诉我不能错失机会。我找到教研室比我年轻的王少华和金浩,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不料在科研处申请立项时却要求我们论证,据说是校长对我们不大放心。此时我已经返回了清华。金浩拉了两位计算机系的迟乐军老师和邓文新老师加入,这叫“拉大旗”吧!我也积极搜索资料,很快选定依托NOVEL网络,利用dBASEIV数据库开发。并且去机电部六所(后来的计算机研究所)调研。</p> <p class="ql-block">顺利立项,并且得到第一笔打款进账。几位兄弟在保险局的哥哥带领下,奔赴大连保险局学习成功的经验,接着转战北京和我汇合,采购开发正版软件,AST486计算机和打印机,购买了大量相关图书资料。然后回去就是热火朝天的开发编程!</p> <p class="ql-block">据说中文版dBASEIV数据库是机电部六所的开发人员在新加坡汉化测试完成。</p> <p class="ql-block">5吋安装软磁盘8张。</p> <p class="ql-block">所带资料在开发中反复学习,遇到问题一起讨论,记得有一阶段说话过多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担心咽喉是不是得了重病。79级的校友王少华,因为压力休息不好神经性头痛有时想撞墙。金浩因为家境好同行朋友多倒是能轻松工作。有了优越环境,先后又吸引了自动化系和机电系两名学生参加。挂名的两位计算机系老师在论证完成,又帮助保险局建设机房后就基本退出了。</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春天,在甲乙方不断磨合需求,开发者的不懈努力下,微机网络系统可以和手工处理同步试运行了!</p><p class="ql-block">接着就是省局和轻工学院一把手到会,哈工大、黑大、哈理工、哈师大专家教授的鉴定小组根据我的汇报评审,结果超出预期,当天的省市电视新闻作了报道。记得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月资料,足足一大纸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功后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实验教研室的老师自费投资,建设机房,提供学生收费用机;面向社会招生办培训班。当年就收回了投资。</p><p class="ql-block">这期间我带领老师学生每年都去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一招的工作人员已经熟悉了我们,知道包下的几个房间装得满满时,就会有汽车来拉货了。我的大学同学在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的赵利军博士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一方面分享赵利君在数字傅立叶变换、信号处理不断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利用赵提供的自行车穿街进巷调研、采购,直到自行车被盗!所谓“终于成了北京人”!</p> <p class="ql-block">仿照清华的开发环境,我用科研经费购买了CCD摄像头和MPU图像处理卡,回去后指导学生驱动点阵式打印机,开发了电脑画像应用:为市电视台的字幕机提供技术支持;甚至邻居大庆市电视台的广告机也去维修;在哈工程大学出版社物理实验教材;在哈工大出版社出版计算机培训教材;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聪明的实验员孙少歌自学“北大方正排版系统”脚本语言,自己打字排版;联系学校和市政府印刷厂制版胶印。</p><p class="ql-block">那几年公交车、电视报和电视节目都有我们的培训广告,感兴趣市民都知道“学微机练打字请到轻工学院物理实验室”!收入多了我们设出纳、聘会计,工商税务登记,申请了财务账户,我成了账户法人。</p><p class="ql-block">这本C语言,我在培训班讲授十几次!</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校庆回轻工学院,看到校史介绍科研项目时才知道,我们当时的“网络化养老保险微机系统”的到校经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王少华和我说:周老师太直,不能灵活办事,有一次管教学的宋校长写了条子,要把我们机房列入学期排课计划被我拒绝。可能是我走后培训停办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本北工大作者丘玉圃的编写的教材,使我第二次了解了北工大。当时轻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在开学前,唱老师急需此书做教材,拜托我从北京购买30多本随身带回。</p><p class="ql-block">从PASCAL语音开始,我后续又听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几门课程。使我的计算机之路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居住了10年不到10平米的住房,以至于家里的自行车、洗衣机、钢琴特别是多余书柜都放在物理实验室一楼的一个房间,去使用时老伴洗衣服,女儿弹琴我使用计算机倒也其乐融融。一次宋院长指着套在钢琴外面的纸箱幽默的说,里面是宝贝吧?若是在北京,估计这种情况是不被允许的。</p><p class="ql-block">虽然有缝纫技术(下乡时做的裤子穿到大学)却不敢添置缝纫机。结婚几年,彩色电视机、高保真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我的爱好家电已经挤得房间满满,进屋除了必须的写字桌、书柜,就只有上床啦!</p><p class="ql-block">为了改变生活环境,为了领略更大舞台,在母校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应聘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回到母校,老伴和女儿也得到理想安排。</p><p class="ql-block">唯独自己不能办理调离手续就已经搬家、每周两个城市坐火车两校上课!最后还要感谢刚刚升任校长的唱江华拍板!</p><p class="ql-block">五年以后,在一位位朋友、贵人的帮助下,我最后应聘到已经两次结缘的北工大。</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0日撰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