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飞雪

<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飞雪、老张</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飞雪</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雨中钢琴曲</p> <p class="ql-block"><b>“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b>此非虚言!南京鼓楼区颐和路一带,坐落着不少中西合璧的民国别墅花园,这些民国建筑群形成了独特、别致的街景。<b>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街道,是南京的一张名片,我早想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暮春初夏的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历史都城,环境优美,空气湿润,鲜花盛开,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气氛……</p> <p class="ql-block">因大女儿工作生活在南京,我们老俩口常来小住时日,便喜欢上这座城市,常在闲暇时间出去走走。这里钟灵毓秀,江南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叹为观止,常常留恋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避开五一节假日的旅游高峰,4月30日早8时许与老伴乘市内公交前往。车上几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听说我们要去民国风情街,热心地介绍情况并顺路与我们同行,深切感受到南京市民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下车后,热情的南京大姐与我们走了一段路,分手后我们沿路向前就到江苏路民国风情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时,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是南京特有风景,高大法国梧桐树形成的林荫大道,路两旁是造型各异的洋房花园,路上行人不是很多,偶有轿车穿过,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说起颐和路也大有来头,它位于南京鼓楼区西南至东北走向,长度不足1公里。原来这条路是1931年命名的《民国首都计划》,借自北京“颐和园”有保养、祥和之意。</p> <p class="ql-block">林荫道两边的别墅花园,有的房门紧锁,或许主人在远方久未居住;有的院内凉晒着衣物,院大门上贴有:私宅,请勿打扰的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花园围墙上窥视过去,这些别墅用料考究、造型独特,达官贵人的奢靡生活不可想象!这里是中国拥有民国建筑最多的街区,被誉为<b>“民国建筑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很快来到颐和公馆,看内容介绍,才了解到颐和路公馆区原建有花园洋房9265幢,宫殿式官邸25幢。</p> <p class="ql-block"><b>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蒋介石亲笔提写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33年开始,具有西方现代设计手法的建筑,风格各异的别墅花园陆续地建造起来,以颐和路为主干道,辐射至江苏路、宁海路等街区。</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曾为民国重要历史人物住所与外国使馆的所在地。有陈诚、汪精卫、郑介民、汤恩伯、陈布雷和闫锡山……众多民国上层要人名流及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还有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巴西、瑞士等八处使(领事)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政府为了展示民国公馆建筑群的独特魅力,让世人能够直接了解民国南京都市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按照“保护与利用”与“分段实施的原则”,</b>从2006年启动整治改造工作,2013年完成第十二片区的改造,即颐和公馆开始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b><u>颐和路公馆保护区:</u></b></p><p class="ql-block">保护区占地37.8万平方米,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12个片区。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p> <p class="ql-block"><b><u>颐和公馆即第十二历史文化街区:</u></b></p><p class="ql-block">这个片区的面积约为整个颐和路公馆区的十分之一,占地约2万平方米,位于宁海路与江苏路相交的三角地带,也是公馆区最东面的地块。这里有陈布雷、薛岳、熊彬、黄仁霖等名人故居26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经过几年保护修缮及活化利用,被打造成民国主题文化体验的酒店,集展览、休闲、旅游、度假和餐饮一体的民国风情街。</b></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才明白建成开放的颐和公馆仅有整个保护区很小一部分,是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实验田”,所以,改造和保护利用这些民国建筑还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一走进公馆院落,就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石板路宽阔整洁,各种颜色的花卉盛开,彩蝶飞舞,修剪整齐树林及灌木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整个院内显得幽静雅致。</p> <p class="ql-block">正值初夏,颐和路、宁海路一带蔷薇花已盛开,从别墅花园院墙上蔓延下来,香气四溢,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成了南京人打卡拍照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b>人生最美的遇见,我刚好路过,你恰好盛开,暮春浅夏,浪漫相遇……,</b>今年网络流行语用到此时的颐和公馆再恰当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到《万国春》中餐馆,不知是哪位民国要员私宅改造而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万国春》中餐馆是民国以来南京的老字号,主打淮扬菜,淮扬菜讲究鲜活时令、刀工精细、口味平和,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b></p> <p class="ql-block">打量门前挂的菜谱,150~350元/位。享受这里的民国风情,品尝一下淮扬特色菜,还是可以接受的。想到若大的别墅群需参观,还是止住脚步往别处参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时看到穿着中式袢扣服装的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还有几辆黄包车等着游客来体验民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我不仅喜欢这里的环境,更喜欢这里的民国建筑。一幢幢二层、三层小楼,有欧式、中式、现代的;有的豪华,有的简朴;形状、颜色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哪位哲人说过,<b>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b>这些百年民国建筑错落有致,如同音符为我们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又如凝固静止的油画,让我们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曾经住在这里的每一位名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这些名人故事展示着那个时期的历史底蕴,刻录下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栋灰色二层小楼是陈布雷的寓所,建于1936年,抗战后曾在此居住,浙江慈溪人,曾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枝笔”。他是中国近代史备受关注而颇有争议的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布雷1926年加入国民党,后任蒋介石秘书。他早年是著名报人,因文笔犀利、文才斐然而名重一时,抗战时期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終年58岁。他自杀原因是个谜,各种猜测都有,至今无人知晓真正缘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楼内陈列着陈布雷生平图片,手迹、书信文稿及著作。</p> <p class="ql-block">这栋花园洋房原是薛岳的旧居,建于1936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薛岳,字伯陵,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民国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民国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b></p> <p class="ql-block">薛岳1909年参加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任孙中山警卫团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多次围剿和红军长征的追击时,他的<b>步步推进,紧追不放的策略,</b>让红军吃尽苦头。当两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结束时,<b>毛泽东幽默风趣道:有劳伯陵兄远送!</b></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任国民军团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参加沪淞抗战、三次长沙会战及兰封会战时击败日军的侵犯,取得很大胜利,被誉为“战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共内战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进攻苏北、安徽和山东各解放区,在莱芜战役中失败被撤职。1950年海南战役后撤往台湾,任“总统府”的战略顾问。<b>1998年5月3日在台湾逝世,享年102岁。</b></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薛岳的抗战历程,他的旧居被改建为抗战陈列馆,集中展示了一批记录薛岳抗战历程的珍贵资料,以及他亲笔写下的书信等文物,使公众有机会了解和感受这位将领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面前的小红楼也叫艺风堂,作为颐和公馆的文化馆,一层为藕香零拾精品店;二层是一间高水准的小型放映馆;三层则为展览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的是,艺风堂曾经的主人,很多人并不知道,但是一说到如今流行的自助餐,还有集体婚礼,则无人不知了,他就是蒋介石的后勤总管、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p> <p class="ql-block">据说,1929年元旦集会上,黄仁霖开启了自助餐的先河,从蒋介石开始,每位军政大员都端着自己的盘子,沿着柜台顺次前行,挑选自己所需的食物。这种方式既节省费用,又便于管理,很快风靡全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4年的“新生活运动”,黄仁霖又向全国推广了一种新的结婚仪式,就是集体婚礼。第一次集体婚礼在中山东路励志社大礼堂举行,有100多对新人参加,场面颇为壮观。 </p> <p class="ql-block">走进艺风堂,走马观花参观了一下,便在外面座椅上稍事休息,环顾周围环境,节假日到这里参观游览休闲拍照,这里很有民国腔调。</p> <p class="ql-block"><b>国民党中将刘嘉树的公馆是一幢一级保护建筑,不仅体量大,艺术风格也很独特,门前两根罗马柱雕饰十分精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幢别墅也是1936年所建,令人奇怪的是,南京沦陷前夕,他还在大兴土木,说明许多人认为南京作为首都,仍然是安乐窝。</p> <p class="ql-block">刘嘉树,别号,智山,湖南益阳人,黄埔军校一期。国民党少将以上军官中被共产党军队俘虏次数最多的一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是黄埔军校同学,两次俘虏被释放,他仍然死心塌地跟随蒋介石。最后一次是1949年1月,在广西战役中,他的兵团被解放军38军打得节节败退,他成了俘虏。1972年3月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熊斌的旧居位于江苏路27~29号两幢楼,分别于1934年和1937年建成,是风格不同的中西合璧二层小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已改造成《万国春》花园餐厅和百年西餐厅。如今只有在佳肴中品味到民国的滋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熊斌旧居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熊斌,字哲民,湖北礼山人,国民革命军将领,陆军中将。曾任湖北军政府北伐军第一军参谋、陕西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由于拥蒋态度不积极,1946年被解职,1949年赴台湾,1964年11月在台北病逝,享年71岁。</span></p> <p class="ql-block">这幢黄墙红瓦二层西式楼房,是杨公达于1936年购建的,占地面积339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二楼有阳台,内为木质地板。与江苏路17号建筑样式较为相似,亦称“姐妹”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杨公达旧居</span></p><p class="ql-block">杨公达,重庆人,曾留学法国巴黎、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大学教授,“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常务理事。1972年12月29日逝世,终年65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有《最新国际公法》、《西洋外交史》、《政治科学概论》、《政党概论》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当时的民国将军和社会名流,在历史的舞台曾经叱咤风云,或悲壮或黯然失色寂寞离去,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述说着自己的故事,让我想起一部部电视剧,<b>真是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匆匆游览已到中午时分,要返回了,却意犹未尽。望着天空,蔷薇花,梧桐大道,民国建筑,相互呼应,最美的季节赶上最美的风景!颐和公馆是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 感谢欣赏,再见!🌷🌷</i></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