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徐志远,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攻城略地,对战争进攻一方来讲,既是一种作战方式,也是一种作战目标追求。但《孙子兵法·九变篇》却告诫人们:“地有所不争。”</p><p class="ql-block">对此,张预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说:“得之不便于战,失之无害于己,则不须争也。又若辽远之地,虽得之,终非己有,亦不可争。如吴子伐齐,伍员谏曰:‘得地于齐,犹获石田也。不如早从事于越。’不听,为越所灭是也。”这里,张预所例举的是,当年吴王夫差伐齐,伍子胥劝谏说,得地于齐,不仅无利反而有害,不如腾出手来对付越国,但夫差不听,结果吴国被越国所灭。</p><p class="ql-block">战场上要坚持有所争、有所不争,而职场上也有一个争与不争的问题。那么,在职场上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呢?</p><p class="ql-block">该争的是业绩,不该争的是功名利禄。不是要在功名利禄面前秀境界,而是不争反会入家门;不是功名利禄不诱人,而是贪求反会得其害。</p><p class="ql-block">萧嶷是南齐武帝萧赜的弟弟,被封为豫章王。有一次,齐武帝的另一个弟弟长沙王萧晃到京城的时候偷偷带了几百人的武器,结果被有关部门发现,扔进了长江,因为按规定,亲王在京城的时候,只可以带四十名武装的卫士。齐武帝听说此事后非常震怒,准备用法令惩罚他。</p><p class="ql-block">当时朝中人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情的,只有萧嶷站出来叩头哭泣,请求齐武帝看在先父面上,念及兄弟之情赦免萧晃。齐武帝最后没有杀萧晃。</p><p class="ql-block">那么,萧嶷在皇帝面前说话为什么这么有分量呢?皆因为他的“不争”深得萧赜的信任和喜欢。萧嶷经常担心自己的权势太大,多次请求解除自己扬州刺史的官职,改授别人。萧赜一直都不答应,后来对萧嶷说:“扬州刺史你要做一辈子,不要再说什么了。”</p><p class="ql-block">宫中奏乐设宴,萧赜允许萧嶷穿着便服参加,但他坚决推辞,只有萧赜到他家时,萧嶷才穿白色的便服,并且还要戴上乌纱帽侍奉宴饮,以示尊重。平时的衣服、器物的标准,动不动就汇报给萧赜,从不自作主张,只求越俭省越好。</p><p class="ql-block">萧嶷历来淡看权势、钱财,他家里的库房失火,把所有的资产烧光,估计价值三千多万钱,他却只将库房的负责人各打几十棍而已。萧嶷病重,立遗嘱对几个儿子说:“才能,有人高有人低;官位,有人通有人塞;运气,有人好有人坏。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不足以让你们去欺凌别人。”</p><p class="ql-block">萧嶷去世,萧赜十分悲痛。很久以后,提起萧嶷,萧赜还哭泣流泪。萧嶷去世那天,家里没有一点现钱,萧赜下令每个月拨给萧嶷家一百万钱,直到萧赜去世。</p><p class="ql-block">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不争者让人起敬,而乱争者往往让人生厌。有一个单位,科长空缺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应该是现任的一位资深副科长“转正”,但科里一位自恃“上边有人”的同事,信誓旦旦、上蹿下跳地争取这个位置,一时搞得沸沸扬扬。那位副科长一看这个架式,便对自己“转正”不再抱任何期待,找了个理由外出了。不过,最终当上科长的还是那位副科长,而那位同事被搞得灰头土脸,领导敲打他,大家嘲讽他,没过多长时间他就生病住院了。</p><p class="ql-block">人在职场,爱拼才会赢,而爱争未必能赢。相反,那种处处当仁不让的争,很可能是争得越狠,输得越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成春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