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菉猗堂

一丁

<p class="ql-block">菉猗堂,确切地说,是由三座古祠堂组成的建筑群,包括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p> <p class="ql-block">今年5月某天,我和妻子相偕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祠堂。</p><p class="ql-block">祠堂坐落在一个宁静整洁的小村落里。我们到达时,却没有人参观,也没有导游介绍,属于一个免费参观的景点。给人第一感觉,整座祠堂非常的古朴典雅,幽静怡然,具有历史的厚重感。</p><p class="ql-block">三座古祠堂并排而建,坐东朝西。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坐北朝南大相径庭。原来,如此布局,是因为祠堂西边不远处即为崖山海战点,属依势而建。</p><p class="ql-block">祠堂以“天衢”“云路”“云衢 ”三条青云巷道,相连成为一体,又相互分开。每间祠堂三进三间,地势逐渐升高,越往里越高。中间以天井或庭院相接,左右配以庑廊,形成典型的中式对称布局。</p><p class="ql-block">不过,据我观察,三座祠堂在建筑形制上还是有所差别的。比如,菉猗堂的进门台阶为七阶,而逸峰祠、崑山祠则分别为五阶、三阶。仅这一点,就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古法典制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三个祠堂都大量使用了石雕、砖雕、木雕等作装饰,四周墙体绘有多幅山水、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的图画,清新雅致,古韵悠然。</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称奇的是,菉猗堂的外墙居然都是由蚝壳铺就的。对这一奇观,作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着实把我看懵了。我想,大概是古人踅摸着蚝壳成本低的特点,因陋就简、顺势而为的吧?不过,事后我查资料才得知,以蚝壳作墙体材料,还具有防台风性能好、冬暖夏凉等特点,南方不少地区的房子都喜欢采用蚝壳造墙呢。</p><p class="ql-block">在足足有三人高的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小均匀的蚝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个个眨着五彩斑斓的眼睛,整整齐齐、一闪一闪地排列堆砌在那里,蔚为壮观。正所谓“千年砖,万年蚝”。始建于明代的蚝壳墙,至今仍屹立不倒,让人叹为观止。据称,菉猗堂的蚝壳墙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p><p class="ql-block">而这一奇观,不知为何,却没有出现在另外两座祠堂中。我猜,是后来制砖工艺逐渐成熟、安装使用更为方便等原因使然吧。</p> <p class="ql-block">菉猗堂及建筑群不仅展现了建筑之美,也述说着宋朝皇室后人定居珠海斗门的故事,更具人文之美。</p><p class="ql-block">据《赵氏族谱》记载,宋皇室赵族有太祖、太宗和魏王“三派”之分,即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光义(即宋太宗),四弟赵匡美(后追封魏王),三个族裔各一支。珠海斗门镇地处虎跳门水道下游东侧、黄杨山西麓,从南宋起至清代末是历代地方行政机关驻地。当地很多乡村的赵族,大部分是魏王这一支的,俗称魏王派。菉猗堂及建筑群的主人,就是这一支的。</p><p class="ql-block">在菉猗堂后殿,赫然端放着一块“忠孝义士”的牌匾。据史料记载,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驻跸沙涌马南宝家。当时,已居住在南门村的宋魏王后人赵若梓得知事件,马上准备小舟,并招募了村内居民迎驾以勤王。当时随行的丞相陆秀夫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脉,后来令赵若梓等人归家入山隐居,并敕赐赵若梓为忠孝义士;其兄弟赵若桃授为承直郎;赵若榉封为武翼大夫。后来,赵若榉、赵若梓兄弟二人为民请命,三百户人家得以安居。赵氏族人也因此得以繁衍生息,成为斗门地区大族。宋皇室后裔自从在斗门地区开族以来,赵氏族人秉承“诗书传家”的皇室古训,以“知书识礼”的美称饮誉当地。他们与百姓一道,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菉猗堂,也称赵氏祖祠。宋魏王第十五代传人赵隆,为祀其曾祖父赵梅南而修建的。始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赵梅南,元朝诗人、理学家,著有《菉猗诗集》。“菉猗”一词源于《诗经·淇奥》,代表“绿竹茂盛”的意思。赵梅南一生喜竹,菉猗也是他的别号。整座祠堂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头门设置的“菉瞻淇澳 猗颂商那”楹联,有绿竹茂盛美丽、颂宋赵王朝盛世福泽之意。</p><p class="ql-block">另两座古祠,一座是逸峰赵公祠,也称世寿堂。供奉的是九世祖赵逸峰,名承瑄,字朝瓒。占地和菉猗堂不相上下。大门口有楹联称“世承三派,寿锡九畴”,意为继承宋太祖、宋太宗、宋魏王三派遗志,以上天赐给圣人的九章大法治理天下。另一座崑山赵公祠,也称世德堂。供奉的是九世祖赵崑山,名承珍,字朝辅。崑山赵公祠占地面积比菉猗堂和逸峰赵公祠都大,约七百余平方米,是三座祠堂中最大的一个,于1997年作过修葺。楹联书“世承美奂,德溯祥符”,为祠堂高大华美,德泽追溯到宋太祖之意。</p><p class="ql-block">“杨山苍苍,梅海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沿袭千年的古代至高皇族祭礼,至今仍在斗门赵氏一族中代代相传。现如今,赵氏家族祭礼每年都在菉猗堂广场进行展示,推广传统文化,同时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斗门参观访问。</p> <p class="ql-block">站在菉猗堂上,我依稀看见,赵氏家族的荣光和过往,仿佛就隐匿在这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祠堂之中,就像墙壁上一行行、一列列、像极了人眼的蚝壳一样,在回望历史,照见未来。</p><p class="ql-block">妻说,不论在形制上,还是修葺、装饰、维护的复杂程度上,菉猗堂远胜另外两座祠堂。我笑道,“谁让人家是祖祠呢?是爷爷的N次方的级别!”</p><p class="ql-block">妻一脸尬笑,对我的解释不置可否。</p><p class="ql-block">祠堂规模虽然不大,却耗费了我们整整一下午的功夫。返程途中,妻子感叹道,这趟真值。我想,她应该是视觉上、心理上都非常满足才这样说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