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及其旅游路线图

自然而然(xm老谢)

<p class="ql-block">近期翻阅《徐霞客游记》全书,这真是第一部探秘华夏山川的地理奇书。</p><p class="ql-block">400年前的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号霞客。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少即有“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之志。</p><p class="ql-block">徐霞客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对图经地志尤为衷情。十五岁时参加童子试,未能考上。后来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是立志游历天下,探寻自然的奥秘。这种与众不同的志向,使他在那个时代显得独树一帜。</span>徐霞客的父亲去世后,便在家中种田侍奉母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正式出游。三十年徐霞客出游的30余年里,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广西南宁一带,他踏遍21个省、100多座城市,翻过1200余座名山,探访过500多个岩洞……。长时间山野跋涉,徐霞客患有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已无法走路,于是徐霞客更为专心地编写《游记》《鸡足山志》,基本完成《徐霞客游记》的编撰。后徐霞客身患重病,丽江土司派人担架护送回家。</p><p class="ql-block">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病逝,终年五十四岁。</p><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记》是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在三十年间,“倜傥负奇,天下奇胜无不游,奇人无不交,奇书无不鬻,大都小五岳而隘九州”,并在历尽千难万险,行程数万里,游历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之后撰写出千古不朽的名著——《徐霞客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敍述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中的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p><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一生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游历了名山大川,如黄山、庐山、泰山等;穿越了广袤的原野,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塞北风光的壮丽;深入西南边陲,探访了神秘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他所到之处,不仅观察自然景观,还详细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他在旅途中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风餐露宿、疾病困扰、路途艰险,但他从未退缩。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然的执着追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旅行。</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徐霞客对中国地理探索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务院将每年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徐霞客游记》在中华文化历史上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各种选读版本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许多徐霞客到过的地方,借助他的路线,加强了当地的文旅宣传。</p><p class="ql-block">为了方便阅读《徐霞客游记》,特地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路线地图,在这里集辑成篇,以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出游路线总图</p><p class="ql-block">(地图可点击放大查看)</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出游时间、路线动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出游时间、路线动画之二</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出游时间、路线动画之三</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份。徐霞客走过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大多数已经晋升为5A级旅游景区。对照2022年7月15日发布的中国5A级景区最新名单(共318个),徐霞客一生共去过100多个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主要出游经历:</p><p class="ql-block"> 1607 年,他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探寻灵威丈人遗迹,地点在江苏。</p><p class="ql-block"> 1609 年,游历了齐、鲁、燕、冀等地,登上泰山,拜谒孔林、孟庙,探访峄山枯桐,范围涉及山东、河北和北京。</p><p class="ql-block"> 1613 年,游历天台山和雁宕山,并著有相关日记,在浙江。</p><p class="ql-block"> 1616 年,与浔阳叔翁一同在正月下旬由水路南下至杭州,经安徽休宁抵达白岳山,再游黄山;又经徽州、金华过仙霞岭到福建崇安,游览武夷山。</p><p class="ql-block"> 1618 年,与荫兄雷门、堂侄白夫从江阴出发溯长江而上,经九江探访庐山,渡鄱阳湖,过景德镇、安徽祁门,重登黄山。</p><p class="ql-block"> 1620 年,由水路南下,经杭州,第二次入福建,经崇安、崔田,游九鲤湖。</p><p class="ql-block"> 1623 年,沿运河北上,经徐州、郑州,游嵩山和龙门石窟,再西行经潼关,游玩华山,后沿丹江水路出陕西,进入湖北,游武当山,随后走汉江水路,进入长江,顺江而下到家。</p><p class="ql-block"> 1624 年,携母近游宜兴荆溪、金坛句曲。</p><p class="ql-block"> 1628 年,第三次游福建,沿水路南下,进入福建,游金斗山、玉华洞,水陆兼程到漳州,再到广东游罗浮山。</p><p class="ql-block"> 1629 年,沿运河北上到京师,游盘山、崆峒山及碣石山等。</p><p class="ql-block"> 1630 年,第四次南下福建,仍走水路,经浦城抵漳州。</p><p class="ql-block"> 1632 年,再游天台山、雁荡山。</p><p class="ql-block"> 1633 年,再次北上京师,随后西行进入山西,游五台山、恒山,返回京师,随后沿长江直下漳州。</p><p class="ql-block"> 1636 年至 1640 年,远游四年,完成西南万里征途,期间未再回老家,直至双脚尽废无法行走,被人护送回乡。</p> <p class="ql-block">1609 年,游历了齐、鲁、燕、冀等地,登上泰山,拜谒孔林、孟庙,探访峄山枯桐。</p> <p class="ql-block">1613 年,游历天台山和雁宕山,并著有相关日记,在浙江。</p> <p class="ql-block">1614年,溯长江而上,游京口、扬州、金陵(今南京)等地,尤其着意于二十四桥明月、三十六曲浊河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1616 年,与浔阳叔翁一同在正月下旬由水路南下至杭州,经安徽休宁抵达白岳山,再游黄山;又经徽州、金华过仙霞岭到福建崇安,游览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1618 年,与荫兄雷门、堂侄白夫从江阴出发溯长江而上,经九江探访庐山,渡鄱阳湖,过景德镇、安徽祁门,重登黄山。</p> <p class="ql-block">1620 年,由水路南下,经杭州,第二次入福建,经崇安、崔田,游九鲤湖。</p> <p class="ql-block">1623 年,沿运河北上,经徐州、郑州,游嵩山和龙门石窟,再西行经潼关,游玩华山,后沿丹江水路出陕西,进入湖北,游武当山,随后走汉江水路,进入长江,顺江而下到家。</p> <p class="ql-block">1628 年,第三次游福建,沿水路南下,进入福建,游金斗山、玉华洞,水陆兼程到漳州,再到广东游罗浮山。</p> <p class="ql-block">1629 年,沿运河北上到京师,游盘山、崆峒山及碣石山等。</p> <p class="ql-block">1630 年,第四次南下福建,仍走水路,经浦城抵漳州。</p> <p class="ql-block">1632 年,再游天台山、雁荡山。</p> <p class="ql-block">1633 年,再次北上京师,随后西行进入山西,游五台山、恒山,返回京师,随后沿长江直下漳州。</p> <p class="ql-block">1636 年至 1640 年,远游四年,1636年年届五十的徐霞客感到老病将至,毅然向友人借了十两银子,踏上了那一段被后世传颂为“万里遐征”的壮丽旅程。四年期间未再回老家,直至双脚尽废无法行走,被人护送回乡。</p><p class="ql-block">这是1936年路线,江阴——杭州——江西玉山——吉安——湖南茶陵</p> <p class="ql-block">1637年,湖南,广西。</p> <p class="ql-block">1938-1939年路线,从广西河池,到贵州,云南。</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第一句“癸丑(癸丑:干支之一,此处指年)之三月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公历1613年5月19日,现在每年5月19日定为中国的旅游日。他三游天台山,除了热爱天台山“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的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天台山的佛教文化,济公活佛就是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的。徐霞客一生游览的地点都是有他的目的的,各有各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他留下的记录和故事都是精彩的。</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三下漳州,初衷除了访时任漳州府任推官、代理南靖县令的族叔徐日升一家,后来主要为了是和黄道周、张燮、李宓等名人会面。张燮是今龙海石码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一生致力于写作事业,有集数百卷。张燮创作的《东西洋考》是中国“海学”初步形成的第一部著作。两部地理著作《东西洋考》和《徐霞客游记》先后面世。这两部著作体例不同,但作为同一时代叙事,令人联想。作者张燮和徐霞客有三次交集,他们一个放眼海洋,一个内观大陆,收放之间,是一个时代正在剧烈变化。1628年,崇祯元年,张燮与徐霞客相遇了。</p><p class="ql-block">此时,张燮已经完成《东西洋考》,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海洋世界,从漳州月港出发,有吕宋、麻剌加、真腊……四十几个国家、二十几条航线。此时,月港已经开洋60年。浩瀚的海洋、无畏的远行,一切令人兴奋。而徐霞客的旅行,也已经持续了整20年。山川名胜,逶迤而来。他们的相遇仿佛是上天安排,都是为了国家的地理事业,他们的会面可称盛事。关于黄道周,后面有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五十岁时,在今衡南县新塘遭遇的匪患,这是他一生中最惊险、最惨烈的经历,土匪烧船抢劫,丢失了银两和重要文稿,被困衡阳,只能靠朋友筹集旅资。一路伴游的静闻和尚因寒冬下河,抢救文稿和贵重物品而患下重病,不久在广西身亡。静闻和尚矢志大理鸡足山,刺血抄就《法华经》,许愿供奉鸡足山,徐霞客为完成静闻遗愿,背上其遗骨和经书,不畏艰辛跋涉5000里,到云南鸡足山安葬,《法华经》供奉在悉檀寺,静闻与徐霞客的友谊可谓生死不渝。</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一路游一路记,不但留下了宝贵的地理和文化成果,也在各地留下了许多故事。2014年,中华文化促进会、人民政协报社、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等单位,联合启动了“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和论证项目”。其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抢救文物,为推动徐霞客游线申遗奠定基础,许多地方考证路线,立碑定线,开发旅游项目,对沿线各地的文化、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下图是云南省的徐霞客游线标志地。</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记》包含着丰富的地理学和生态学内容,涵盖了地貌、江河、水文、地质、气象、植物、动物、泉瀑、地热、火山等领域,可算我国古代的地学百科全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 "盖以科学精神研治地理,一切皆以实测为基础,如霞客者真独有千古矣”。</p><p class="ql-block">徐霞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p><p class="ql-block">(引自:浅论徐霞客的人生价值与成因 /作者: 陈锡良)</p> <p class="ql-block">他的连襟吴国华为他写的墓志铭曰:“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其中徒步出游占60%,剩下的路程他选择坐船、坐马车或轿子出游。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种执着的旅行,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了不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霞客旅途中经历过“3次遇盗,4次绝粮”,友人惨死,常常身无分文,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徐霞客作为当时的知名人士,一路上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1639年正月,徐霞客晚年游至云南,受到丽江土司木增热情接待,为木增诗文集写序作赋并修志,两人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徐霞客生病双腿无法行走,木增派出几名壮汉,轮流用滑杆抬他回家,还特地绕道去他心仪已久的峨眉山。走了150多天,到了楚江盘缠用完又困住了,幸有黄冈的何县令为他准备船只,徐霞客这才得以顺江而下到达江阴。</p><p class="ql-block">如果一生只是游玩,那徐霞客绝成不了“旷世之游圣”。他写下的63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是兼具科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鸿篇巨制。徐霞客用一生就写了一部书,而这部书也写尽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徐霞客用一生考察华夏大好河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游圣,他的《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古今中外第一游记。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中国地理的鸿篇巨著,更是一部展现人类勇气和智慧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附1:《徐霞客游记》全本目录(上海古藉出版社2016年版)</p> <p class="ql-block">附2:黄道周《徐霞客纪游急就章》</p><p class="ql-block">黄道周是福建省漳浦县(今漳州市东山县)人,明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霞客壮游一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要说其中最为契合的,便是这位德才兼备的黄道周了,闽游时特地到漳浦县拜访丁忧守孝的黄道周。从崇祯元年(1628)到崇祯六年(1633),两人共有4次相见,或坐而论道,或结伴畅游,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几十首(篇)优美的诗文,更给历史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友谊佳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有关地图资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