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溪古河道的演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直来,有许多人问我,香溪古河道是永乐丙申年的特大洪灾改道的吗?香溪古河道的走向,从漫长的历史上看,真正改变香溪古河道的原因是很难找到的。从近代现有资料上查看,还是人为的因素占大比重,更重要的是时间改变了香溪古河道的走向。</span></p><p class="ql-block">兰溪,亦称瀫水,是汇衢江和婺江两大水系于兰城西南,成为三江六岸的兰江之汇,自金衢两江的汇合处至梅城与新安江合流的富春江止。香溪水系处在兰溪的中段属于古香溪集镇流域。它曾上接石骨山,下连与建德交界的将军岩。就是在解放后的上世纪中叶起,岩山乡都是属于香溪区址的岩山区管辖。</p><p class="ql-block">香溪指兰溪下段,《正德兰溪县志》载曰:“香溪在县北武昌乡,即兰溪之下流,俗谓兰香至此而益清,故曰香溪。”</p><p class="ql-block">《兰溪市志》载曰:“香溪镇位于兰溪境东北部,西临兰江,是镇政府驻地。香溪因东南有香山盛产无叶玉兰,兰花飘落溪流,幽香十里,故称香溪。</p><p class="ql-block">明代,兰溪籍诗人江伯容(《青萝馆集》中诗曰:“香溪,山径晴光草露晞,兰香冉冉袭人衣。溪声几曲流何处,直下严陵旧钓矶”。是指兰溪中的香溪流域。</p><p class="ql-block">一名瀫水,《青萝馆集》,“何代传来瀫水名,微波轻皱绮罗纹。西山霞色遥相映,一片红光荡夕曛。”说明香溪曾属瀫水中流。</p><p class="ql-block">又名兰陵江。见宋﹒赵公豫诗《喜范茂明至》,诗曰:</p><p class="ql-block"> 兰陵江下富春连,三色桃花色泽鲜。夜雨忽然添尺涨,晓寒犹可着重绵。忍轻囊括尽烟霞,逸兴吟成风月篇。太息尘氛京雒客,谁能潇洒得安禅。</p><p class="ql-block">是说明香溪属于兰溪,也曾名兰陵江。</p><p class="ql-block">香溪河道的变迁。</p><p class="ql-block">香溪几与地球同龄,起码经历数万或上亿年。河道的大致方向应该变化不大,但它的流经线路也许一年好几变。根据已知的记载就有二次自然变更,一次人为变动。无数次的小变动,使得香溪河道走向有了大变化。使得香溪流域成为了大片的水网湿地。</p><p class="ql-block">一是自然灾害引起的大变动。永乐丙申年(1416)五月、七月二次洪灾,改变了兰溪部分河道。《兰江导报》曾报导过焦石《邵氏宗谱》的“永乐丙申洪水记”一文,记述了608年前兰江两岸“一岁之间,罹此三重之难”的实况:先是(农历)五月第一次大洪水,经三天“淋漓骤雨,汛腾百尺”,洪水于黄昏时漫入室内,拂晓时就淹至屋檐,“田禾淹没,屋宇漂流。园圃葱茄多绝类,田畴菽麦尽抽芽。”而在人们“再整田园,开涨地补种粟苗,理荒田复勤稼墙”时,又来了连旱60多天,“烈炽皎阳于六月,晒枯禾稼于千畴”。却想不到还来一场从未有过的、一年中第二次特大洪水。“时维(农历)七月。十四日忽起括地之飚风,十五日顿下倾盆之骤雨。”“溪间登成孽海,山崩地陷,浪激波飞。”“十七日,高滂滔天之洪水,震扬卷地之狂风。洪汛起自一朝,比前更高八尺。民抱树浮,人随屋去。仓箱浮浮而至,牛羊滚滚而来。嗟夫!何期一日之水灾,断送万千性命。直至十八日,方见三分水退。”“簇簇烟村,变作深深沟堑;丛丛市井,浑成漠漠沙滩。江边白骨掩黄沙,岸上腐尸横碧草。子含悲而认父,夫啼哭以寻妻。愁归故里,稻梁屋宇尽成空;惨步荒郊,鸡犬牛羊多绝类。竟无措手,何处安身……”这是最早记述兰江洪水的一篇文字。考诸有关水文记录,那次洪峰比上世纪最高的1955年洪峰还要高出一二十厘米。</p><p class="ql-block">据洲上吴氏宗谱记述,那年的兰江河道,自汇潭之上改道十余里,包括女埠段。改甘溪水流从洲上东侧外江为从洲上西侧而流,绕洲上北流向十里长湖。也曾过九丼西神殿东而入十里长湖,西神殿因殿在古甘溪之西而名。而原兰溪古河道仍然从石骨山脚流经岩头、黄泥岭,过高墈头,从豹山西麓,香溪镇西,过密山西与梅溪汇合,流向鲍村西南角,从现今的十里长湖流过至将军岩。</p><p class="ql-block">香溪的河道还没有改变 ,只能说是甘溪的河道改变了,</p><p class="ql-block">二是人为的兰溪河道变更。康熙五十九年(1720)兰溪县衙决定修筑黄湓永惠堤,经五年的努力终于修建成永惠堤,使水流自溪西直冲石骨山改为从黄湓以东流过。河西的黄湓村变为河东的黄湓村。而香溪的河道还是没有改道。</p><p class="ql-block">三是自康熙间自然经历二百年,逐渐改变香溪老河道外迁到洲上西侧,洲上成了香头的延伸,继承了香头水埠繁华。《光绪兰溪县志》载有古河道自香溪流向金家梁之说,金家梁处在九杨村九丼自然村的大坝内脚边。此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办过学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筑拦河坝时,在兰江底下还挖到了一里多长的街道石子路和两只水缸,此街原名虹村街,有三里路长,曾是一个大集镇。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岁月,香溪于光绪初年(1875),还在镇西重修码头殿“平浪侯庙”。光绪乙未年(1895),香溪范氏重修家谱时,还在谱中绘有《香溪地图》,地图上标注有香溪河流和香头潭,水中还有许多船只。据传,是民国初年(约1911)之后,才被一次次的洪水冲积,淤积了层层泥沙,抬高了河床。香头段成为上十里长湖,官塘段名为下十里长湖。而今上十里长湖成为种植作物的良田。下十里长湖即名为“十里长湖”,十里长湖是上天留下来的自然遗宝。</p><p class="ql-block">香溪河道走向真正地改道了,合并了甘溪,改走九杨村、施下村的西侧通向将军岩。形成了新的大片湿地。</p><p class="ql-block">自1416年到1720年约三百年,1720年到2024年又是一个三百年。真正成了“三百年前石骨山,三百年后黄湓滩”的佳话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