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上山地——将乐

二0二四年五月十三日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三日,我们一行8人有幸相约再次赴近六十年前的上山地——福建将乐县。</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让我们曾经尝尽酸甜苦辣的县城!尽管时间已过近六十年,但那时那刻那种种遭遇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回到这人生的第二故乡,说明我们对这个地方还是充满着感情。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店及商品,使我们感受到这个曾经是贫穷落后的山村小县城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到达将乐的消息被留守知青知道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让我们感到格外的亲切!毕竟是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我们的心始终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从没忘记过!</p> <p class="ql-block">福建将乐县,隶属三明市管辖,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流,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西与沙县为邻,县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区。</p> <p class="ql-block">将乐县人民政府前的石碑上刻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将乐县的题词:将乐是个好地方!</p> 清晨的街道还是有点冷清! <p class="ql-block"> 将乐三华桥</p><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以前,将乐县城与水南隔着一条金溪,两岸来往只靠船渡,遇到洪水暴涨,只得停渡。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回乡探亲的兵部侍郎黄伯固为方便乡亲们过河,牵头捐款倡建横跨金溪的木浮桥。桥址选在与县衙街为直线的金溪河段上。金溪南北主流处用铁链链接造好的船,船上铺设桥板。河中沙洲处建石墩木架桥,与南北浮桥相连。桥建好后,取名利涉桥。由于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加上金溪水深流急,水文地质复杂,后几经毁建。</p> <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在原有桥墩的基础上,动工改建石墩木梁公路桥。1960年1月建成通车。桥长302.17米,高13.2米。桥面车行道宽4米,两侧行人道各1.25米,15孔桥采用八字撑,跨径18-19.5米;另一孔钉梁板,跨径37米。桥荷载为汽一8级、挂载30吨。</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因桥木料腐烂,造成倾斜,车辆禁行。当年8月,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动工改建为空腹式双曲拱桥,城区的干部、群众和驻军官兵义务劳动23650个工日。施工中,采用拱筋缆索吊装工艺,节省木材。1978年4月,此桥改建工程完工,命名为“新长征桥”。桥2台5墩,每孔净跨43米,拱失度为1/8,桥长297.08米,桥面面包车行道宽7米,两侧行人道各1.5米。北桥头接线平面线半径为30米。荷载汽—15级,挂—80吨。后此桥复名三华桥。1999年此桥车行道加宽为2米。</p> <p class="ql-block">仰望晴朗的天,可曾记得当年的我?一一个在厨房烤鞋被烧坏的那个无知的小女孩?</p> 深夜的将乐步行街 将乐夜景 <p class="ql-block">留守知青热情宴请和我们答谢的场景画面。</p> 参观万全乡常安桥 在往“证觉寺”的路上。 参观将乐“证觉寺。” <p class="ql-block">将乐“证觉寺”形似“观音座莲,”分上、中、下三殿,皆雕梁楼,斋堂,僧房,方丈室,阅览室,旅客卧室,放生池。</p><p class="ql-block">证觉寺又名“证果寺”。较福州鼓山的涌泉寺早288年。所以民间素有:先有将乐“证觉寺”后有鼓山涌泉寺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建此“树来亭”据说有一段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树来亭”之由来</p><p class="ql-block">证觉寺初建于唐初武德三年,(公元621年)是闽西北佛教之圣地,至今已有1380余年。</p><p class="ql-block">相传康熙年间为重建本寺,住持法师率领俩个徒弟外出,跋山涉水采择上等原木,不日在建宁见到一片又大又直的杉木林,即向山主求购,而山主初时不允,法师以佛家积德修善为由,再以请求,才答应“山中有几根断尾的杉木可卖于你。”当晚法师施展了法术,降了倾盆大雨,次晨入山一看,所有杉木均已断尾。山主无奈,只好全部出售。法师很是高兴,即叫俩徒弟运木回寺。徒弟不解其意,法师掏出一捆犹如火柴般的小木杆,用袈裟包好,嘱咐徒弟俩切勿打开偷看,日夜兼程赶路,人到寺里,木头亦到。俩徒弟急行到芦庵时,以为此处离寺甚近,却未见木头形影,不知师傅是何玄术,在河边休息时,俩人商定,打开袈裟看看究竟,刹时所有小杆突变成一根根大木头滚入河中,二徒惊恐失惜,直奔寺中告急,已回寺的法师闻之,闭目片刻,继而曰:“木头已到寺前塘里,你们赶快去拔!”徒弟俩前去一看,果真塘内冒出木头,随手一拨即出。一根复一根接连不断,数以千根,斯时传来建寺木匠声音,:“小师傅,夠了!夠了!”话音一落,塘里露出的半根木头,再也拔起来了。推之则动,拔之则难。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尚存。后来就有了“千柱落地”证觉寺。本寺在此建亭,依据传说名为“树来亭”!</p> <p class="ql-block">据寺中和尚介绍:此井即是拔出无数杉木建亭的地方。其井中还有一棵即将吐出的杉木,因师傅喊声夠了即时停在近井口处再也出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下图采用解琴女士拍摄的图片,在此深表感谢!</p> <p class="ql-block">证觉寺“如来佛祖”前的石狮有“公母”之分!你发现了吗?</p> <p class="ql-block"> 五蕴皆空观自在</p><p class="ql-block"> 一心不乱见如来</p> <p class="ql-block">“证觉寺”中的孔雀正如一位可爱、可亲的兄弟,它不怕生,与人类友好相处,对于客人的来访,表示着热情好客,摆出种种姿态,与客人频频互动,尽得众人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参观证觉寺后我们前往杨氏宗祠,那个曾扬名四方的“延平四贤”之首“杨时”故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作为红三军团六师的师部所在地,现为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涉台重要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四天的旧地重游转眼就过去了,我们不但重游了我们的上山地和将乐的名山古寺,也拜访了我们当初的战友,再次体验了当地的生活习惯,战友用当地最高的待客礼节招待我们,那就是擂茶。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回忆。珍惜吧!曾经我们的战斗友谊,珍惜吧!曾经我们为之奋斗的地方,我们将永远铭记那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代!</p> <p class="ql-block">  本篇部分文字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摄影:林鸣剑</p><p class="ql-block"> 整理:林鸣剑</p><p class="ql-block"> 编辑:林鸣剑</p><p class="ql-block"> 二O二四年五月二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