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三年疫情,出国游计划搁浅,其中包括巴尔干半岛。凑巧北大同学于方想参加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巴尔干半岛四国游找搭子,邀我同行,一拍即合,而且北大还有伊纭、云逸夫妇,宝琴、丽明四位校友参加,此生有缘与母校同学校友一起出国游也是难得的机会。</p><p class="ql-block">5月27日是出发的日子,我一早坐上上海到北京的高铁,下午2点多到北大中关园,于方热情接站,到她家放下行李,就陪同我逛逛多年未回的校园,西校门、未名湖是一定要拍摄留影留念的,目睹今日北大校园之美丽辉煌,就想起我们在校求学期间学习生活的情景,不禁令我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27日晚八点半前我们赶到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导游刘莉莉年轻靓丽、高高的个子似金鸡独立已在指定位置等候大家,我们同行的四位校友也已到达,于方一一介绍,虽初次见面,却感觉一见如故。经莉导介绍得知我们这个团共30人,团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沈阳、哈尔滨等地,年龄也是老中青都有。事实证明,这样的人员组合团队,在13天行程游览过程中,有莉导因势利导的组织带领下,有大巴司机罗奇的默契配合,整个团队相处融洽,凡事谦让,即使有个别身体不适或意外伤,大家都能不怕麻烦、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就像家人或朋友般的给予关心和照顾,让我深有感触,心存感激!因此这趟巴尔干半岛四国之旅,不仅巴尔干四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整个团队在十多天游程中始终保持那份融洽、惬意而又愉快的相处模式,也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p><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乘坐的是土耳其航班,28日0:10分北京起飞,经9个半小时飞行,到达伊斯但布尔转机,伊斯坦布尔飞往贝尔格莱德一个多小时,于28日上午8:05准时到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机场。下了飞机,取了行李,坐上大巴,马不停蹄,我们就开始了巴尔干半岛四国的行程。因此我们也结识了大巴司机塞尔维亚当地人罗奇,他擅长冷幽默搞笑,每天不辞辛苦帮我们上下搬行李,并且开车水平一流,无论是公路还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山路,他都能平稳安全的驾驶,让我们坐在车上非常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刘莉莉导游是全团灵魂式人物,吃喝拉撒住、事无巨细她都要一管到底,每天大巴一开动,一路上不停的讲解景点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还考虑到我们这代人对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茜茜公主”情有独钟,特意带了录像带,在去景点游览参观之前,先在大巴上分别放录像给大家看,温故而知新,再去实地游览参观,印象尤为深刻,更感觉此次巴尔干半岛四国游终于使年轻时的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整个行程莉导还要与大巴司机及时沟通、默契配合,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一丝不苟,真的是不容易。所以莉导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自始至终爱待每位游客的热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首都国际机场乘坐的土耳其航班TK89</p> <p class="ql-block">早上8:05土耳其航班从伊斯坦布尔抵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机场。此视频由同行团员傲雪寒梅录制。背景音乐(啊,朋友,再见)非常符合场景,也是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铭记于心的经典老歌。</p> <p class="ql-block">此次巴尔干半岛四国游的领队、导游刘莉莉,我们叫她莉导。</p> <p class="ql-block">大巴司机塞尔维亚人正在替我们搬行李。</p> <p class="ql-block">巴尔干半岛四国游整个行程及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1: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p><p class="ql-block">~瞻仰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遗址上建的三名烈士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参观前南斯拉夫联盟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铁托总统纪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参观塞尔维亚圣萨瓦东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游览塞尔维亚卡拉梅格丹古堡</p><p class="ql-block">~漫步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米哈伊洛大公步行街</p><p class="ql-block">2:~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小镇是塞尔维亚一个国家的“颜值担当”。</p><p class="ql-block">~参观品尝红酒小镇Zivanovic家族酒庄。</p><p class="ql-block">~游览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p><p class="ql-block">3:~游览世界最孤独的“河中小木屋”。</p><p class="ql-block">~游览建在兹拉蒂博尔山区美卡维尼克山上的木头村。</p><p class="ql-block">~乘坐9公里长的黄金缆车到达山上的滑雪胜地。</p><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度假滑雪胜地—兹拉蒂博尔市。</p><p class="ql-block">4:~大巴驶离塞尔维亚,沿着山路向黑山共和国进发,三个多小时后,到达黑山北部的塔拉河大桥,即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拍摄地。</p><p class="ql-block">~游览黑山杜米尔国家公园冰川融化形成的黑湖。</p><p class="ql-block">5:~大巴驶离黑山共和国,朝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进发。下午一点多到达华人开的长城饭店,吃了第一顿正宗可口的中餐。</p><p class="ql-block">~参观并感受位于萨拉热窝机场旁的“生命隧道”。</p><p class="ql-block">6:~参观萨拉热窝引发世界一战的“拉丁桥”。</p><p class="ql-block">~漫步萨拉热窝老城,探寻“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影片中瓦尔特当年保卫老城走过的足迹,即影片拍摄的主要取景地。</p><p class="ql-block">7:~大巴驶离萨拉热窝,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波黑另一座桥:即二战时期遗留的亚布拉尼察断桥。</p><p class="ql-block">~游览波黑第五大城市莫斯塔尔—波黑中世纪最美小镇。</p><p class="ql-block">8:大巴驶离莫斯塔尔,前往科托尔峡湾,再次入境黑山共和国。</p><p class="ql-block">~游览科托尔峡湾。</p><p class="ql-block">~游览佩拉斯特古城。</p><p class="ql-block">~游览科托尔古城。</p><p class="ql-block">9:~游览黑山布德瓦古城。</p><p class="ql-block">下午大巴驶离黑山前往阿尔巴尼亚 ,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山鹰之国首都地拉那。</p><p class="ql-block">~参观地拉那市中心市容及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10:~大巴驶离阿尔巴尼亚,车程很长,直到下午第三次入境黑山共和国到达斯库台国家公园,租船环游斯库台湖。</p><p class="ql-block">11:~参观黑山波德戈里察奥斯特罗修道院,像黑山的“悬空寺”。</p><p class="ql-block">~波德戈里察市是黑山的首都,二战时期毁于战火,现在的城市是战后新建的,规模很小,没有名胜古迹 ,没有繁华大道,但有一机场,可供游客往返中转。当晚我们就从黑山波德戈里察返回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再飞北京。</p> <p class="ql-block">简版行程图</p> <p class="ql-block">行程第一站首先瞻仰了因1999年5月8日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致使三名优秀记者年轻的生命永远被定格在贝尔格莱德的夜晚,这是我们这代人心中从未抹去的痛。25后的今天,被炸毁的遗址上已建立了三名烈士的纪念碑,碑文上用中文、塞尔维亚文、英文刻着:</p><p class="ql-block"> 缅怀烈士 珍爱和平</p><p class="ql-block">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6月17日立</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方放着许多鲜花,大多是中国游客来此瞻仰时敬献给三位烈士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向三名烈士深深的三鞠躬致敬!</p><p class="ql-block">被炸的遗址上已盖起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的大楼,现在是中国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与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值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10周年祭,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这块纪念碑上用塞尔维亚文和中文刻着:</p><p class="ql-block">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给予的支持和友谊</p><p class="ql-block"> 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p><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共和国贝尔格莱德市敬立</p> <p class="ql-block">来到贝尔格莱德,铁托元帅的陵墓是游客必打之地。铁托墓位于贝尔格莱德南部一个较偏僻的山上~乌日策大街15号,因为墓地过去曾经是铁托元帅工作生活过的花房改建的,所以也叫“花房”。</p><p class="ql-block">进入花房,一眼望去,一大片似白桦林树木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树林间,微风吹过,树影婆娑,漫步走在树下,深感惬意。毫无墓地之感觉。</p><p class="ql-block">然后就见到一个石头雕塑,六个圆形被连接在一起,当时不知其意?后来才知道有相当寓意的。</p><p class="ql-block">1918年12月,塞尔维亚、邻国黑山以及由原奥匈帝国所管辖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南斯拉夫王国的前身。</p><p class="ql-block">这六个圆形,代表了每一个国家,被紧紧的相连。南联邦成立后,铁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直到1980年在斯洛文尼亚病逝,执政南联盟37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说南斯拉夫解体之前,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花房瞻仰铁托墓,每逢铁托的生日或忌日,来瞻仰和献花的人更多。如今,这里是如此的安静。更多的是各地游客来此参观瞻仰铁托墓。</span></p> <p class="ql-block">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与夫人。</p> <p class="ql-block">在院子的草坪上立着铁托戎装背手沉思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花房的房顶,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极好。玻璃顶下面,白色灰纹大理石地上放着同样是白色灰纹的大理石棺椁,上面用金色的塞尔维亚文刻着“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1980”。</p> <p class="ql-block">铁托纪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铁托前南斯拉夫总统,二次大战中为反抗德国法西斯,赢得国家独立做出卓越贡献。战后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推行“不结盟运动",在反对霸权主义、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地位方面作出贡献,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要展出了铁托使用过的桌子、书橱、沙发等办公物品外,还展示了他的元帅服、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服饰以及国内民众、外国政要送给他的各种礼品,其中包括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送给铁托的一个象牙球礼品。</p> <p class="ql-block">1955年毛泽东主席送给铁托元帅的象牙球礼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博物馆展出的一张画册:1980年5月10日前南联盟为铁托举行隆重下葬仪式,有来自全世界128个国家首脑209个代表团,参加了他的葬礼,我国华国锋主席也在场。铁托去世后第12年,由于民族矛盾激化,南斯拉夫彻底解体。</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坐落于贝尔格莱德老城区东部的一座丘陵的花园内,建造始于1935年,由于二战爆发,工程被搁浅,1984年再次动工,2003年底结束。教堂总占地1800平方米,采用了东正教常用的拜占庭式设计。其标志性特征是巨大舒展的穹顶,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4000吨重的穹顶连同12米高的十字架,全部在地面上整体完成,称其为巴尔干之最。教堂西南,是一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屹立,他双手侧举,一手持圣经,一手紧握十字架的便是放弃王位、对宗教情有独钟、创立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圣萨瓦.奈瓦尼亚。</p><p class="ql-block">圣萨瓦教堂是世界上最大东正教教堂 可以说它是塞尔维亚人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东正教教堂 ,可以说它是塞尔维亚人的精神支柱,是它让塞族人坚毅勇敢团结有凝聚力,也是它让塞族人从黑暗走向光明。这就是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城堡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区西北角的最高点,面对着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城堡历史悠久,最早建于新石器时代,以后多次被摧毁多次重建 ,直到17世纪建成整座城堡主体,用巨大的白色石块堆砌而成,历史上又经过了多次的修缮与扩建,至今我们在卡莱梅格丹城堡仍然可以看到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贝尔格兰德“白色之城”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你从遥远的地方过来 ,远远的看到一座白色的城堡 ,那就是贝尔格兰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堡处在山坡上,自然形成上城堡,下城堡。一进入边门,就能看到中世纪的城堡大门,一座白色塔楼豁然挺立在我们眼前,城堡的平台和空地上还陈列着许多年代不同的大炮和坦克,这些武器都曾经参加过一战和二战,原来城堡内还有军事博物馆的露天展示。</p><p class="ql-block">穿过白色塔楼下的城门,就来到了下城堡,下城堡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和绿化带,这里却是俯瞰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最佳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便是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一艏快艇飞驰而过,激起平静如镜面、湛蓝而清澈的河水层层涟漪。</p> <p class="ql-block">在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留影留念,此生此行多大收获,足矣。</p> <p class="ql-block">宽厚高大的城墙连着高高耸立的碉堡、塔楼,历经千年饱受战争沧桑,虽已残破不堪,但想当初坚守在这里,居高临下,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御敌于城墙之下。</p> <p class="ql-block">与于方在高大厚实绵长挺立的城墙下合影留念,为塞尔维亚民族生生不息的卡莱梅格丹城堡精神点赞。</p> <p class="ql-block">1928年,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人们在城堡的制高点安放了名为“胜利者”的纪念碑,成为了贝尔格莱德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站立的裸体青铜男性人物,左手擎猎鹰,右手持利剑,作为和平与战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卡莱梅格丹城堡连着大公园早已是塞尔维亚人对外旅游的文化打卡之地,也是当地人清晨锻炼、遛狗、休闲、举办音乐会场所。城堡风光秀丽,花木扶疏,绿草如茵,远眺多瑙河与萨瓦河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漫步走在城堡的小路上,犹如置身于充满浪漫色彩的童话般世界里,令人陶醉,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据说贝尔格莱德市府已连续五年在城堡内举办中国春节联欢晚会,颇受塞尔维亚人的青睐。我们虽刚到贝尔格莱德 ,但在城堡遇到前来游览的当地中学生,见到我们就一个个青春笑脸的用中文说:你好!你好!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与友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步行街是贝尔格莱德最负盛名的商业街,具有19世纪典型欧洲建筑的风格。如今的贝尔格莱德市民喜欢在此扎堆逛街,也是全球旅游人打卡浏览地。米哈伊洛大公街虽没有精品商店,但街两侧汇集了许多百年咖啡冰淇淋店、艺术画廊、古董店等,走累了坐下来喝杯咖啡、吃个冰淇淋,发发呆,然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5月29日早上大巴驶离贝尔格莱德,来到</p><p class="ql-block">位于多瑙河畔的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一个名字长到让人记不住的小镇,却是塞尔维亚一个国家的“颜值担当”。建于19世纪的浪漫小镇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虽饱经战争沧桑,仍保持着巴洛克旧时的风貌,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走进小镇,就让人眼睛一亮,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里,浪漫氛围无处不在,鲜花、绿植与红瓦白墙或粉墙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坐在自由广场的椅子上,充分感受到小镇岁月静好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位于多瑙河畔的小镇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上第一所塞尔维亚语言学校,堪称塞尔维亚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源泉。内设孔子课堂。小镇上会说几句简单中文的孩子都是在孔子课堂学的中文。</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颜值担当的小镇上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那个小小的喷泉名为四狮喷泉,顾名思义,石柱上四只铜狮子的口中正源源不断的吐着水线。</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广场上 桌椅板凳都是木制的,看上去很简陋,但干净,整个环境幽雅宁静,坐在椅子上稍息会儿,感觉很舒心惬意。</p> <p class="ql-block">小镇上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这是一座拥有双塔尖和巴洛克式立面的教堂,建于18至19世纪。</p> <p class="ql-block">小镇市政厅大楼</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上遇到一群群初高中学生,见到我们,就听到“你好”“你好”的招呼声此起彼伏,于是乎,我们中的老白同志用英语与孩子们热情攀谈起来,并且合影留念,孩子们的热情奔放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塞铁对国人的热情与友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名字长到让人记不住的小镇因位于多瑙河畔 ,其地理位置、气候、光照都非常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因此小镇历史上就以盛产红、白葡萄酒著名,小镇也被称作“红酒小镇”。红酒小镇以家族酒庄为主,据了解小镇现在尚有20家酒庄在全力运作,安排我们参观品酒的是Zivanovic家族酒庄 。</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有百年历史的葡萄酒酿造传统,小镇每年在9月底10月初会举办卡尔洛夫奇葡萄收获日(Karlovci Grape Harvest Days),不仅标志着葡萄收获的开始,也敦促当地葡萄酒业者继续生产这种珍贵饮品。</p> <p class="ql-block">酒庄主人特意带我们下到酒窖参观,虽说是家族作坊,但酒窖里一排排装满红白葡萄酒的橡木桶,看起来规模也不小。</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是Zivanovic家族酒庄几代人生产、经营红、白葡萄酒的设备及发展历史,墙上悬挂的都是他们酒庄获得的国家红酒协会颁发的质量认证及获奖证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据酒庄主人介绍,桌上这瓶红酒是他们酒庄当年特供给泰坦尼克号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酒窖,听完介绍,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品酒买酒了,红白葡萄酒一共给我们品尝了7个不同品种、不同年代的酒,每人一个透明锃亮的高脚酒杯,酒庄主人亲自为我们倒每一种酒,喝之前端起酒杯轻轻晃一晃,然后抿一小口。爱喝酒的酒仙这时候可以发挥其特长,品出每一道酒的品味,摇头晃脑的评论一番,可我们六个都不喝酒,所谓品尝,大概其也就是品出个酸中带甜,或甜中略有酸味,闻闻每一种酒都挺香嘀。三十一人团品酒很喜庆。</p><p class="ql-block">尽管这里的酒价廉物美,毕竟不喝酒,带着又不便,最后葡萄酒没有买,大家都买了酒庄的麻酱蜂蜜,直接涂在面包上,好吃又营养。</p> <p class="ql-block">诺维萨德~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与我国吉林长春结为友好城市。诺维萨德城市位于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距贝尔格莱德约70公里。1694年建城。</p><p class="ql-block">诺维萨德的地标性建筑~彼得罗瓦拉丁要塞是位于河面上一块四十米高的火山岩石上,被称为“多瑙河上的 直布罗陀 ”。</p><p class="ql-block">彼得罗瓦拉丁要塞是诺维萨德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为防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而建立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炮兵堡垒,还有一条超过16公里的地下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登上百多个台阶,穿过两个隧道就来到要塞顶部,抬头就看见高高耸立、黑白简朴的钟塔,塔的最大看点是时针和分针调换使用,长针指“时”,短针指“分”。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多瑙河上的船家考虑,他们能在较远的位置看到钟点。大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寒冷的日子走得稍快,炎热的日子走得稍慢,常被戏称为“喝醉的大钟”,这样设计是为了让船家更好地掌握航速。目前时钟仍然正常运行,并在整小时响起。</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体验了一下要塞的地道,在黑乎乎的地道里走了好长一段,感觉比我们地道战里的地道还要简陋。</p> <p class="ql-block">远处多瑙河上的瓦拉桥和热热桥连接着诺维萨德的城市两岸,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塞尔维亚进行狂轰滥炸,这两座桥也被炸得只剩下桥墩子。现在看到的瓦拉桥和热热桥都是在桥墩子上重建的,萨尔维亚人对战后涅槃重生的生活非常珍惜,但愿人类不再有战争。</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我们还参观了诺维萨德博物馆,以他们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艺术及其古迹向观者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未来发展的远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2年8月份,一张关于德里纳河小屋的摄影图片登上了《国家地理杂志》。摄影者将小屋誉为“令人遐想”的建筑杰作,小屋自此名声大噪,世界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便是位于塞尔维亚巴依纳巴什塔小镇的德里蒂纳河中央的河中小屋,遗世独立52年之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我们也到此一睹河中小屋之芳容,探究河中小木屋的故事?为何能在河中央独立半个多世纪,依然“令人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每年夏天的德里纳河,都是孩子们的天堂。河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礁石,当孩子们玩累了的时候,他们就爬上去休息。1968年夏天,数名萨尔维亚少年在河里游泳,其中有两个少爬上礁石休息 觉得不舒服,一时冲动,心想何不在石头上建造一个小屋作为休息的基地。这两个少年说干就干,像鸟儿建筑巢一样,一点点地将建造木屋所需的材料从岸边运到了河中的大石头上。一年后,小木屋成功建成。</p><p class="ql-block">从第一代木屋的建造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加固与更新,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是第7代小木屋,当年的少年也已经是饱经沧桑的大叔了。</p><p class="ql-block">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名少年的亲叔叔,就是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地进入世界杯决赛的名帅——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是的,就是我们熟悉的米卢!</p> <p class="ql-block">河中小屋自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后,不再孤独,世界各地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德里纳河观景台,与它小小的木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德里纳河小屋已经成了小镇居民们共同的“执念”。作为人类与自然数次交手的成果,它在一次次重建与加固中顽强地留存下来,成为“塞尔维亚精神”最有力的佐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惜别德里纳河小木屋,大巴又沿着弯弯曲曲山路向兹拉蒂博尔山区进发,探秘由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拍摄电影《生活是𠆤奇迹》而亲手打造的拍摄基地,建在美卡维尼克山上的木头村。</p><p class="ql-block">这部影片没有看过,但影片中这处被寄寓美好希望,远离城市喧嚣和私欲纷乱的“世外桃源”木头村的秀丽景色,让今天前来游访的我们耳目一新,犹如进入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世外桃源,这里群山环绕,鸟语花香,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屋散落在绿树掩荫的山坳中、绿草如茵的草场、湖泊、松林、窄轨小火车,令人眼花缭乱、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木头村所有建筑都采用当地原始木头建成,村落以一座小小的东正教木头教堂为中心,一幢幢木屋依山势而建,一条条木头铺成楼梯、道路也是用木头铺设形成木头村主街道,向四周辐射,并按照塞尔维亚民族特色手工建造。木头村虽小五脏俱全:教堂、商铺、餐厅、图书馆、体育场、礼堂、旅店等设施应有尽有,按影片情节,还有窄轨8字小火车呢。整个一个乌托邦之城,现在木头村不仅是著名旅游打卡之地,还是休闲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楼梯建在外的二层木屋,萨尔维亚人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于方发现新大陆~…是旧时电话机?</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有幸搭乘一条9公里长的黄金缆车,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缆车,链接兹拉蒂博尔市中心,横跨里布尼察湖的托儿尼克滑雪胜地。缆车终点是托儿尼克山顶,海拔1496米。</p><p class="ql-block">兹拉蒂博尔市介于塞尔维亚与波黑的边境城市。</p> <p class="ql-block">坐在缆车里,俯瞰大地,森林、草原、吃草的牛群、湖泊,,,一览无遗,在蓝天白云下,尽显大自然的美!</p> <p class="ql-block">兹拉蒂博尔市,又名为“金色的松树”。在兹拉蒂博尔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树干笔挺而又金黄的松树,每当斜阳西下,折射的光线能将整片山林渲染成一片金黄,辉煌壮美。老一辈在塞工作的中国人为兹拉蒂博尔取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金松岭”。</p><p class="ql-block">走在兹拉蒂博尔的山水之间,大口呼吸着清新如洗的空气,曼妙的风景移步换景,远处辽阔的山峦、如茵的草甸,茂盛的森林,潺潺的流水,近处如卫兵般挺拔的松林、黑土上盖满松枝的山坡,以及绿荫掩映下错落有致的一栋栋小别墅,还有如宝石般镶嵌在市中心的一泓清泉尽收眼底,一路上,两条小狗狗欢快的尾随着我们,给我们也增添了不少乐趣,这里的生态平衡太好,宠萌包括流浪狗狗都能与人类和谐共处。金松林的美好家园让生活充满无限希望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兹拉蒂博尔市中心的喷泉广场,我们傍晚到达时,远处天空还有一道淡淡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兹拉蒂博尔市随处可见笔直挺拔的松树,雕像是该市第一任市长。</p> <p class="ql-block">在别墅区随走随拍,一路上两条小狗狗始终欢快的跟着我们俩。</p> <p class="ql-block">在巴尔干游览的日子里,大多还是以西餐为主,而西餐上菜的程序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先上一道汤,很少见食材很稀薄的汤,汤的味道还可以,然后是一小盆蔬菜沙拉,大多是西红柿片、包菜切成丝、黄瓜片,沙拉拿桌上调料自己调味。面包片也早已放好。这个蔬菜沙拉我们是百吃不厌,还有巴尔干的面包和欧洲的面包一样好吃,有韧劲、嚼劲,特香,我想不仅仅是工艺问题, 主要还是面粉优质。</p><p class="ql-block">待蔬菜沙拉吃的差不多了 ,就上大菜了,一般是烤肉,好一点的吃烤鱼,最难吃的是当地的特色菜~穆莎卡 ,即土豆、牛肉馅、豌豆、胡萝卜烤成饼状的,弄不好就是一盘散沙,齁咸,很难吃。</p><p class="ql-block"> 吃完大菜 ,最后一道就是甜点,不是冰淇淋就是巧克力蛋糕,这是我的最爱,冷饮在家基本不吃,在巴尔干放开了吃,过了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一早我们离开塞尔维亚,向黑山共和国进发。大巴沿着山路行驶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我们这代人因为一部电影、一座桥、一首歌曲而心心念念铭记了一生的地方。今天终于不远万里来到“桥”的所在地:位于黑山共和国北部横跨在世界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之上,连接了杜尔德维察和拉萨维察两个村庄,也就是前南斯拉夫著名影片《桥》的拍摄地~塔拉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桥头有一尊雕像是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中尉,生于1915年 1941牺牲"</p> <p class="ql-block">大桥建于1937年至1940年间,是一座混凝土拱桥,长365米,高度近200米,拥有5个拱,横跨欧洲最深的塔拉河大峡谷,两侧就是悬崖峭壁,四周茂密的松树林围绕,也是二战激烈的战场之一。站在桥上,耳畔就响起了《啊!朋友再见》的主题曲,脑海里就浮现出少校老虎率领游击队炸毁桥的惊险、曲折、惨烈的战争场面。大桥1946年修复,现在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同成长,经典老电影老歌对我们的成长有相当的影响,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和插曲“啊,朋友,再见”,在当时精神食粮相当缺乏的情况下,“桥”反复看、朗朗上口的“啊,朋友,再见”张口就唱,喜欢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们20出头,谁能想到时光一晃过去半个多世纪,我和于方都70多岁了,我们还想着来看看年轻时为之激动过的“桥”,在桥上脚踏实地的走一走,感受一下老虎队长率领游击队员炸桥的惊险、惨烈的一幕。现在终于圆梦了。</p><p class="ql-block">于方用自拍杆将我们五位北大老校友在塔拉河大桥桥头灿烂的笑容定格留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大峡谷作为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一部分,高达13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世界第二大峡谷。塔拉河峡谷拥有黑山最绿色、最原始的环境,得益于其丰富的植被和野生生物,可饮用水和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平静,也可以寻求刺激与冒险。</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德军党卫军霍夫曼上校的办公室现在建成餐厅了。在餐厅露台与两个当地小伙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金妙娟、于方、伊纭</p><p class="ql-block">录像:刘莉莉、傲雪寒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