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治淮,有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年青共产党人己经开始了治淮工程!

固镇抗战纪念馆(邢斌)

<p class="ql-block">说起淮河治理,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解放初期毛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从而在沿淮地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淮工程”。但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军民就对淮河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治理,留下了一个个佳话。</p> <p class="ql-block">1943年8月下旬,淮北地区连降大雨,淮河水位猛涨,使得淮北大堤多处报警,险象环生,人心惶惶。刚转移到路东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当时正在淮北大堤旁的大柳巷出席医工会议,于是就利用会议进行了防汛紧急动员。他在会上说,新四军是在老百姓中成长壮大的,吃饭穿衣都要靠老百姓供给。平时我们说要爱护老百姓的一草一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现在淮水猛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要舍生忘死,奋力保住大堤,保护根据地的安全。这是彭雪枫走在淮河大堤上!</p> <p class="ql-block">据《淮北市志》等史料记载,彭雪枫身先士卒,不顾自己曾多次身负重伤,带头抱柴草,抬土石,扛木板,使在场的军民医生很受感动,干劲倍增。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堵住了缺口,避免了一场灾难。随后,彭雪枫又找来区乡干部和部队指挥员,要他们组织人力、物力,继续加高加固大堤,并要求提高警惕,注意大堤隐患,夯实土方、防止冲刷,确保大堤万无一失。</p> <p class="ql-block">很快,彭雪枫和新四军将士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事迹就传开了,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据史料记载,非常谦虚的彭雪枫当场题写一副对联:政府军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为了感谢彭雪枫救民于水灾的功德,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副对联镌刻下来,在大堤旁立碑纪念,并把修好的这段大堤命名为“雪枫堤”。</p> <p class="ql-block">1944年春节刚过,中共淮北区党委决定由泗五灵凤县委组织进行的蚌埠至五河段淮河大堤复堤工程就开工了。时任县委敌工部长郑淮舟任工程指挥部指挥兼工委书记。工程技术则由钱正英等人负责。钱正英是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到抗日根据地后以在一所中学任教为掩护从事抗日工作。这次抽出来修复淮北大堤。据史料记载,钱正英一到工地上,就和男同志一样,黑夜行军,拂晓上堤,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到处奔波,掌握质量标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完整的档案,主人叫肖静轩,当时是监工员,与钱正英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份档案完整记录当时的情况,当时叫淮堤修理工程,主任是王庄区长蒋汉青,掌握经济的是泗五灵凤县委秘书郑怀洲(郑淮丹,当时四师敌工部长,后为蚌埠专区,宿县专区地委书记,安徽大学党委书记,省人大付主任)。收方员钱振英(钱正英现在是水利部部长)。当时提出以工带赈,就是把民工分成班,每班五十人,每天每人六斤洋面,完工后由郑淮丹写条子到根椐地后方各村粮库去领。</p> <p class="ql-block">最为特别的是,复堤工程是在抗日的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施工堤段在日伪控制地区,而当时的蚌埠又是汪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伪军与日军勾结,一心掠夺人民的财富,不仅不可能为百姓兴修水利,还极有可能搞破坏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在这样的地段组织成千上万的民工上堤施工,如果敌人袭击破坏怎么办?哪怕是敌人从淮河巡逻艇上向工地打几枪,民工也会遇到不少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指挥部一方面作了周密的军事部署,县委调一个连交指挥部指挥,派一个营和两个区队在附近活动;另一方面,由区乡干部带领根据地一万多名民工为施工基本队伍,突击施工。</p> <p class="ql-block">当时负责掩护的新四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治淮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中学时期的钱正英!1943年,淮河发起了大水。次年春天,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以工代赈,组织群众投入到这项工作。21岁的钱正英,担任淮北行政公署建设处水利科科长,负责修复那段堤防,从此走上水利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当时钱正英任中共淮北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县弥陀中学浍南分校教员、训导员、教导员、党支部书记。这是钱正英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年仅27岁的钱正英被破格提拔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女部长,被称为“丫头部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积极投身治淮工作,参与编制新中国第一部流域治理规划《治淮方略》。</p> <p class="ql-block">1952年奋斗在治淮工地上的钱正英!</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四军四师主要干部在钱正英设计的彭雪枫墓地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己是国家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2日,钱老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p> <p class="ql-block">而经过复堤的修建,淮河蚌埠至五河段在一段时期内防御了洪水的袭击,更重要的是,我党的政治影响扩大了,抗日游击区发展了,与沿淮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情况下,还完成了几次“治淮工程”,实属奇迹,更树立了党和新四军的历史丰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