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中国古建筑博物馆

幽兰蕙草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公里的悬翁山下。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地,也是西周晋国国号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晋祠——堪称“三晋之根”的建筑群,以水系相沟通,大殿森然,古柏摩天,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是山西近三千年祭祀烟火不断之地。</p> <p class="ql-block">晋祠有“三宝”“三绝”“三匾”。</p><p class="ql-block">“三宝”分别是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p><p class="ql-block">“三绝”分别是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p><p class="ql-block">“三匾”分别是水镜台、对越、难老。</p><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也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p> <p class="ql-block">游览点:</p><p class="ql-block">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赛戏是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晋祠有多座戏台,其建筑集殿、台、楼、阁为一体,西面为戏台,单檐卷棚顶,其余三面为重檐歇山顶。 “水镜台”牌匾悬挂于水镜台正中央,是晋祠的第一名匾。该匾由清代杨二酉所书,字体雄浑,笔力遒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越”:此匾高悬于对越坊,相传为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对越”二字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对”是报答,“越”是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献殿:殿、亭相结合的模式,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可能是为了贡品的通风防腐而设计,被认为是古代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晋祠中较为独特的一座建筑,其殿内没有一根柱子,完全依靠殿顶的重量来平衡。献殿的建筑结构精巧,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鱼沼飞梁:是一座十字形的桥梁,造型独特,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字形桥梁实例,古人有“圆为池,方为沼”之说。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为全祠的中轴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殿外四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中“殿周围廊”的最早实例,八根木雕蟠龙柱尤为壮观。殿内供圣母邑姜像,四周环列侍女像36尊(中央龛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后补),姿态各异,共有43尊宋代彩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正门上所悬浅蓝背景色的大匾为宋真宗真笔,还有许多其它历代大家所提的匾额,很有排场和气势,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保留了宋时风貌,</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其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亭始建于北齐,现存为明嘉靖年间重建,保留了一些北齐时期的建筑风格,亭上牌匾为傅山所书,谭中石堰上的10个出水孔是晋祠分水功能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 “难老”:出自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之手,现在悬挂于难老泉亭上。“难老”二字用笔流畅,气势磅礴,是傅山书法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唐碑:全称“唐太宗御制晋祠之铭并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的碑文,它是晋祠的镇祠之宝,它开创了我国行书上碑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周柏是北周时期种植的柏树,位于圣母殿北侧。它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树干粗壮,需要数人才能合围。</p> <p class="ql-block">宋代彩塑是指圣母殿内的 43 尊彩塑,这些彩塑栩栩如生,展现了宋代高超的雕塑艺术。</p> <p class="ql-block"> 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 年),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神态威武,气势雄壮。</p> <p class="ql-block">晋祠不仅是中国古建筑平面布局的典型,而且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中包含了殿、堂、亭、台、楼、阁、桥、榭等各种建筑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精湛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看了这个视频,大致知道为什么梁思成林徽因对山西建筑情有独钟了。</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里,千年与晋祠重逢的我们,站在伟大的建筑面前,多停留一会儿,安安静静的感受这座千年古祠的建筑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