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堰记忆:豆腐店

水波

<p class="ql-block">南堰街的豆腐店在小盲子海忠家的斜对面,也是我家的斜对面。豆腐店不太大,只有一个门面宽,进深只有其它店面的一半,里面的一半和楼上是我小学同班的邢同学一家,他妈长得高高大大,他姐姐和两个弟弟也长得高大。</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7-80年代吃豆腐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首先由居委会按家庭户口通过小组长每个季度会发三个月的豆腐票,我印象中每人每月大概最多7-8张,属于各类计划供应的食品中的一类,所发票子不多的。</p><p class="ql-block">记得一张票子能买两块豆腐、或四块豆腐干、或一刀片腐,也称千张。豆腐2分钱一块、白豆腐干1分钱一块、香豆腐干1分半一块,油豆腐也是1分一只,片腐多少钱一叠,记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尽管有票子,但要买到豆腐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每天人力车送来的豆腐只有不到10板,每板豆腐用豆腐刀横竖一拉能划出2-30块豆腐。没有几个人好卖的,如单位食堂采购员来买可以不排队,但他们是买豆腐大户,用提桶来装豆腐,一桶就是两板多。把排在后面用搪瓷碗和盆装豆腐的散客,搞得心急如焚,担心等排到后豆腐却没有了。</p><p class="ql-block">买豆腐排队也是一桩不轻松的事,一般至少要早上5点左右起床赶过去排队,晚一点的话,只能买到几块豆腐干了。时间长了也有人动出歪脑筋,晚上睡觉前拿一只破篮子去放在豆腐店门口,这样也算排队了。慢慢地有人学样,每天大概有5-6只排队的篮子了。一段时间后,甚至还有人用一块石头,或半块砖去放在篮子前后也算排队了。现在想想当时的社会风气还算不错,人们连这样的排队方式都基本认可的,只是偶尔出现一点小纠纷。</p><p class="ql-block">早晨5-6点钟,要买豆腐的人慢慢都来到了店门口等开门,这时南堰豆腐店的营业员,一位50多岁的阿妈慢悠悠地从附近的家里逛过来,一块一块地卸下排门板,把前一天卖完豆腐的空架子端到门口,微笑着坐在柜台里,等送货的人力车到来。</p><p class="ql-block">拉豆腐的人力车,与一般的平板车不同,是一种下沉式人力车,一板一板的豆腐叠放在下沉式车兜里,上面放一匾一匾的豆腐干、油豆腐和片腐,这样摆放嫩嫩的豆腐不容易碎。</p><p class="ql-block">6点半左右,在排队人群焦急的等待中,远远地看到豆腐厂专用人力车在送货人的推拉下出现在视线里,队伍里也会出现一点小小的骚动,但在卖豆腐阿妈的“排好队、排好队”的喊声中,骚动的人群安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大家端着碗、拿着盆,看着豆腐阿妈协助卸好货,把要卖的豆腐搬上柜台,气定神闲地翻开四边的纱布,用木板覆盖上,然后有如耍杂技似的一个上下翻转,“嘭”地一声摔在柜台上,再掀去木框揭掉纱布,用黄铜片做的豆腐刀上下左右把豆腐划成四四方方的一块块,接着朝排队人微微一笑,似乎在说:开始卖豆腐啦!</p> <p class="ql-block">随着豆腐阿婆手起刀落,一块块白白嫩嫩的豆腐铲放进碗里盆里,买到豆腐的排队人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排在后面的几位最多只能买些豆腐干、油豆腐,或片腐回去将就一下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天能买到豆制品,家里的伙食肯定改善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