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前南斯拉夫的影响,对塞尔维亚这个我国在东欧的铁杆盟友,一直怀有特殊感情,希望他好,也希望能走近他,多看几眼,尽管是走马观花。 驾车从山峦连绵的波黑进入塞尔维亚,哇塞!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好亲切呀,像极了咱们东北的三江平原。 一周前,习主席到访塞尔维亚,到现在,中国国旗依然飘扬在贝尔克莱德的街头,让我既亲切又自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巴尔干之钥--贝尔格莱德</font></b></h1>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是欧洲与中东之间的天然桥梁和叉路口。被称为巴尔干之钥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东欧第四大城市。 贝尔格莱德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古老的城墙、城堡、港口和教堂……不讲历史了,太累,直接说感受吧。 这片土地历经战火,战争使各种文明在此交织,看看吧,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共存,这就是贝尔格莱德。 <p class="ql-block"> 战争不仅带来多元的文化,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的街头,既有现代化的大厦、精美的古典建筑,也有众多年久失修的房屋,反差极大。</p> 我看着觉得不太和谐,也极不适应。 贝尔格莱德老城区的街头很朴实,这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你是否似曾相识。 <p class="ql-block"> 当你看到这满墙的涂鸦和广告,不要奇怪,这就是贝尔格莱德老城区的特色。</p> 除了教堂,没有多少建筑能幸免。习惯了,也没觉得有多难看。 除了破旧的建筑和涂鸦,贝尔格莱德还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骨子里的优雅。<div><br></div> <h3><b>圣萨瓦大教堂</b></h3> <h3><b> </b>贝尔格莱德的圣萨瓦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世界十大教堂之一,名声显赫。</h3><h3><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3> 拜占庭式设计的教堂,特点是四座钟楼镶嵌于四个直角处,共挂铜钟49口,总重23755公斤。每当钟鸣时分,四座钟楼一齐发动,悠扬悦耳的钟声传遍贝城。 教堂于1935年开始建造,因战争及经济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全部完工。 富丽堂皇的教堂内部装修。 塞尔维亚王国的开国之君圣萨瓦・奈马尼亚的塑像屹立在教堂前,教堂也因其而得名。 <h3><b>缅怀先烈</b></h3> 来贝尔格莱德有一个夙愿,就是去给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牺牲的三位烈士殉难处献一束花。<div><br></div> <h3> 老天帮忙,晴空万里。在大使馆遗址上新建的“中国文化中心”大气恢弘。</h3> 文化中心前,贝尔格莱德市设立的感谢和缅怀纪念碑。周围松柏耸立,芳草青青。 <p class="ql-block"> 三烈士中的许杏虎是江苏老乡,牺牲时31岁,同时牺牲的其妻子朱颖28岁。缅怀先烈,珍惜和平,但和平需要用实力守护。</p> 这桩血案,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div><br></div> <h3><b>贝尔格莱德要塞</b></h3><h1><b></b></h1>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要塞位于老城区西北角,萨瓦河和多瑙河在它的脚下汇聚流过。</p> 这是一座中世纪时期的重要堡垒,具有巨大的考古价值。<br> 自公元前 279 年建成后,堡垒屡遭战争摧毁。 历史上虽经历数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可见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br> 19世纪,收复堡垒的塞尔维亚军队在地牢中找到用来折磨囚犯的绞刑架、锁链和刺穿桩,士兵们还声称有“食尸鬼、无头无肢的幽灵”在堡垒中游荡。<br><br> <p class="ql-block"> 因此军队曾下达命令,尽管已经没了敌人,但所有警卫必须“至少成对”地站岗。搞笑!</p> 但站在城堡顶端,看着萨瓦河和多瑙河在此缓缓交汇,贝尔格莱德静卧河边,感觉岁月悠悠,沧桑和美丽共存。 <h3><b>瞻仰铁托墓</b></h3> <h3> 来贝尔格莱德,怎能错过瞻仰一代伟人铁托墓。</h3> 这儿是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名叫花房,只有一座房子和几尊雕塑。 <p class="ql-block"> 我怀着虔诚的心情,买了600第纳尔(合人民币4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了花房,铁托墓在这座房子里。</p> 谁能想象这是一座总统的陵寝,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刻着铁托的名字和“1892—1980”,旁边小的是他夫人的墓,简单而肃穆,我肃然起敬。他被安葬在小花房里,因为这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 铁托,别名“瓦尔特”,1917年加入共产党,1940年被选为南共总书记。1953年当选南斯拉夫总统,1980年病逝。<div> 在国际舞台上,铁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生都在战斗,带领南斯拉夫游击队抗击法西斯;组建国际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南斯拉夫建设成东欧最强大且发达的联邦国家,对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iv><div> 可惜,他逝世十年后,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和贫弱又回到这块土地上,值得深思。</div><div> 但愿巴尔干人不要忘记他。<br><div><div><br></div></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彼德罗瓦拉丁要塞</font></b></h1> 前往诺维萨德的途中,又见到广阔而且种满庄稼的平原,一片生机盎然。这种景色在西欧和北欧,很难见到。 彼德罗瓦拉丁要塞位于诺维萨德市多瑙河的右岸,被称为 “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 这座强大的军事要塞,由于对哈普斯堡君主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而被称为 “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 彼德罗瓦拉丁要塞规模宏大,有许多隧道以及16公里的地下防雷系统。 在拿破仑征服之时,奥地利统治者就藏匿于此。 如今,它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艺术中心,神秘地下世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探险家。 高地上竖立着一座有100多年历史的钟塔,它因分针和时针互换而著名。由于热胀冷缩,大钟夏天走得慢,冬天走得快,被戏称为“喝醉的大钟”。<div><br></div> 此处也是欣赏诺维萨德和多瑙河全景的最佳观赏点,绝对的热门打卡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野味十足的波热加农舍</font></b></h1> 因要在距离贝尔格莱德西南170公里的波热加住二晚,我们预定了一栋农舍,可就是找不到具体位置。联系到房东,他带着我们七拐八拐才到地方。 看看,这就是门牌,还是自制的,能找到才怪呢! 这荒山野岭的,四周也没有邻居,不过我喜欢。 民宿的院落在高坡上,这栋房子是主屋,有客厅和厨房,能住5-6个人, 木柴垛,用于烧烤、篝火和壁炉。 林中的桑拿浴室。 酒吧前的露台,景观不错,喝酒聊天的好地方。 当地自产的葡萄酒,味道有点淡。 到处充满野趣,也许是我一时的新鲜感吧。 我们夫妇住的客房。 晚霞晚风邀清月,异乡红酒不醉人。 天幕低垂,篝火噼噼啪啪地燃起来…… 酒吧的灯也亮起来,天幕黛蓝幽远。 就我们几个人,怎能撑起这个场子? 这个树根雕的小玩偶,嘲讽地看着我们,好玩么? 房东是个热情的人,哥们般地请我们喝酒,当然是免费的。怎么办?礼尚往来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只好请房东及他的朋友吃我们带来的榨菜和豆腐干。 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天气突变,乌云悄悄地涌上来,没有一丝风。 这样诡异的天气在巴尔干半岛一点也不稀奇。 各种形状不可思议的云随时都可能出现你的眼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现实乌托邦——木头城</font></b></h1> 在塞尔维亚西部的崇山峻岭中一个叫湿山的地方,有一座用木头搭建的村庄。 从教堂到房屋、从影院到餐厅,桌椅板凳甚至道路,全部用当地的木材打造。 这个带着破钢盔、抠鼻子的木门卫,鼻子已被游客摸得油光锃亮。 是塞尔维亚知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一手为自己打造的“乌托邦”,,寓意远离城市、喧嚣和战乱。<br> 全木结构的小教堂,不仅漂亮,还五脏俱全。 <p class="ql-block">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在这里取景。</p> 现在改造成了度假村,电影院、图书馆、酒吧、餐厅、旅馆一应俱全。 <p class="ql-block"> 这种木屋试样是塞尔维亚农家的传统风格,村子里小木屋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从塞尔维亚各地收集过来。</p> 木头城四面环山,绿荫重重。要是雨后云雾缭绕,视觉上更具仙气。 其实也没啥,就是一处不具传统生存意义的精神乌托邦。不过,能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需求,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我喜欢这些木质结构,年轮与风吹雨淋的裂纹,透着一些时间的沧桑,像一首遥远的歌谣。 木头城之所以能火,还因为这里建造了世界上唯一的窄轨距铁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乌日策弹孔纪念碑</font></b></h1> 去弹孔纪念碑的路上,一朵形似海豚的云,飘在公路上,在蓝天衬映下,生动有趣。 远远就能看见耸立在乌日策青山之上的弹孔纪念碑白色的身影。 1941年的秋天,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解放了乌日策市区及周边地区,这是整个欧洲战场第一个解放的区域。 但很快招致了德军报复性的反扑,德军投入了非常强势的战力,旨在震慑所有的反抗力量。 在这次反击战中,众多的游击队战士牺牲在这里。 即便失败了,这场战争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后来被拍成了电影《乌日策共和国》。 为了纪念这些作出了伟大贡献的游击队战士,1952年在这旧战场上建造了纪念碑。 1962年,南斯拉夫政府经过了漫长的规划建设后,于1979年盛大开幕,总统铁托亲自主持。 英雄已长眠于此,真心希望塞尔维亚能守护好这片血染的土地,让人民安居乐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遗世独立的河中小屋</font></b></h1> 在美丽的塔拉山下的德里纳河谷中,一座小屋在水一方,遗世独立。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小、一眼就能看尽的景点,并不影响它声名大噪。 被誉为“生命之河”的德里纳河,因诺贝尔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的著作《德里纳河上的桥》,为世人皆知。 而河中小屋的诞生,让德里纳河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登上《国家地理》杂志。 相传中世纪时,有位名叫克拉列维奇的英雄想穿越此河,便将一块巨石扔进河里,马以此作为落脚点,跳到了河对岸。直到今天,马蹄的痕迹在岩石上依然可见。 <p class="ql-block"> 1968年,一对塞尔维亚兄弟,在岩石上建造一栋小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因洪水和气候原因,小屋历经毁坏且顽强的留存了下来。这座小屋,成了那些难忘时刻的见证和“塞尔维亚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上图选自网络</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绚丽多姿的途中美景</font></b></h1> 塞尔维亚国土面积8.85万平方公里,北部是伏伊伏丁那平原和多瑙河平原,河网稠密,土壤肥沃。风光粗野大气。 中部和南部是丘陵山区,山峦叠嶂,河谷纵横。 丘陵草地野花烂漫,牛羊悠闲。 塞尔维亚人口841万,地大人稀,资源丰富。 民居风格一致,古朴浪漫,与环境极为和谐,鲜有现代建筑。 山区道路路况较好,少有桥梁,崎岖难行,但风景如画。 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塞尔维亚,如同枯树根上的新芽,在战争的灰烬下顽强抽枝发叶,绽放新绿。<div> 祝愿塞尔维亚的人民,总结经验教训,挺起脊梁,顽强奋斗,无愧于这块英雄的土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