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們的心曾經向世界敞開,疫情後也不會關閉。新的一年,我們再次穿雲破霧,走向詩和遠方,走向文明的深處~希臘。</p> <p class="ql-block">春末初夏的五月,我們來到欧洲巴爾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臘,探訪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感受她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雅典,氣候宜人。原產於南美洲巴西的藍花楹,在這里悄無聲息地努力綻放。</p> <p class="ql-block">雅典的街頭,行道樹不但品種眾多,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是果樹,最引人注目的是果子掛滿枝頭的橙子樹。</p> <p class="ql-block">雅典帕納辛奈科體育場,又稱古大理石體育場,是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的主體育場。體育場坐落於雅典市中心,它是在雅典古運動場的廢墟上重建而成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部利用大理石興建的大型體育場。</p><p class="ql-block">這是從德菲爾回到雅典路過運動埸時,在車上拍的,彌補了之前陰天拍攝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大部隊剛到希臘就精氣十足地與雅典古大理石運動埸來張合影。之所以稱「大部隊」,是因為希臘行程結束後,大部隊將兵分四路,前往各自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憲法廣場,自雅典成為現代希臘的首都起,憲法廣場一直是其核心要地,承載著希臘的歷史變遷。1934年,舊皇宮被移交希臘議會,成為今天的「議會大廈」,從那時起,憲法廣場便作為人們最主要的公共活動集會點。這裡最著名的景點就是位於國會大廈和憲法廣場之間的無名戰士纪念碑。紀念碑建於1928年,是為了紀念在擺脫土耳其統治的戰爭中捐軀的希臘無名英雄。一個戴頭盔的古希臘戰士仰臥在一塊石板上。浮雕兩邊鐫刻著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斯的兩句名言:「這裡是全世界傑出戰士之墓」、「是安放無名戰士的靈床」。</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前每當正點便會上演一場精彩的換崗儀式。換崗衛兵頭戴配有希臘國徽的紅色無沿帽,一側耳邊垂綴長長的黑流蘇,身著咖啡色衣裙,白色純羊毛長襪,腳蹬鞋前端有一個黑色的大絨球的紅色皮質木底鞋,腰系一條皮質子彈帶,手持一支上了刺刀的半自動步槍。以獨特、緩慢、誇張的步伐巡行在紀念碑前,走路時一條腿踢得老高,有時還會在空中停幾秒鐘,富有喜感,讓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憲法廣場士兵換崗儀式每個整點進行,每次差不多一刻鐘。據說周日11點有更盛大的儀式。士兵會身著寬袖口的襯衫及黑底金線的繡花馬甲,下身一條400褶的富斯塔內拉裙,400褶象徵著奧斯曼帝國對希臘400年的統治,意為不忘國恥。可惜我們時間安排無法契合,所以只能隨機的看一場。(士兵換崗視頻)</p> <p class="ql-block">這是雅典都主教座堂,也稱大都會天使報喜主教座堂。1842年由希臘國王和王后奠基,歷時20年建成,是東正教希臘教區最重要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對大門的廣場上的雕像,據說那是從1944年德軍撤離到1946年國王回歸期間攝政的希臘東正教牧首。</p><p class="ql-block">希臘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東正教公認為國教的國家。東正教能作為國教的地位主要取決於教會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為保護希臘民族,以及該教會在希臘獨立戰爭中所起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儘管是雅典主教座堂,比起歐洲其它國家天主教的主教座堂來其內部空間不算大,但內部的宗教壁畫非常精美。整個教堂內充滿了壁畫,立柱也都被塗上顏色,這反映出拜佔庭風格教堂注重裝飾性和喜好華麗多彩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教堂門廊上方的馬賽克圖案,描繪了大天使加百利向瑪利亞報喜的場景。主教座堂位於雅典繁華商業街區普拉卡旁,是雅典地標之一,經常舉辦重大活動。</p> <p class="ql-block">蓝花落滿地。悠閒自在。</p> <p class="ql-block">希臘文明燦爛輝煌。來到希臘的首都雅典,最不能錯過的,是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至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的雅典衛城。</p> <p class="ql-block">雅典衛城南側有兩個半圓形的露天劇場。這是西側的阿迪庫斯劇場,由羅馬大帝時代的哲學家為紀念他的妻子而建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劇場,也是同時期最傑出的建築物之一,後來捐給了雅典市政府。現在這座劇場仍然在繼續使用,作為一些頂級音樂大師演唱會和重大慶典的舉辦場所。每年夏季舉行的雅典藝術節的開、閉幕式都在這裡舉行。</p> <p class="ql-block">從山丘西側拾級而上,眼前來到衛城的入口~山門。山門正面向西,它的面積真不小,地面並不取平,東髙西低。前後柱廊各有6根多立克柱,中間柱間隔比邊緣寬,門前的空間被周圍的建築三面圍合,恰似張開的雙臂迎接祭祀隊伍,迎接我們這些從世界各地來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山門巨大的多立克式柱。</p> <p class="ql-block">山門右邊是一個陡峭而突出的平台,上面有一座方方正正的用大理石建的建築,它東西立面各有四根娟秀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柱頭帶有標誌性地漩渦標誌,這就是勝利女神廟,即無翼勝利女神廟。它建於公元前427-424年間,以此紀念雅典人在波斯之戰中取得勝利,安置沒有翅膀的勝利女神尼姬(雅典娜)的雕像,雅典人試圖用這種方式將勝利女神永遠留在這座城市。如今,勝利女神廟屢遭浩劫後,其屋頂和部分裝飾物已被損毀,但神殿的主體結構依舊被完整地保存下來。目前僅可從外面一睹神廟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走進山門。石灰岩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長方形建築物,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雖有腳手架覆蓋,但絲毫擋不住它巍峨壯觀的輪廓,恢宏的氣勢。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縱然之前在許多圖片和視頻中領略過它的風采,但到達現場時,內心的震撼依然非常強烈。</p> <p class="ql-block">帕特農神殿48根大理石多立克式柱,每根柱子高達10米,直徑2米。它沒有柱础,柱頭沒有裝飾,卻質樸壯實,很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這座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地面到處坑坑窪窪,牆根躺著坍塌的牆石殘柱。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從衛城覌景台俯看雅典市的面貌,還眺望到遠處的宙斯神殿和哈德良拱門。</p> <p class="ql-block">伊瑞克提翁神廟,是雅典衛城的著名建築之一,傳說這裡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東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鬥智的地方。它建於公元前421年~前405年之間,是雅典衛城建築中愛奧尼亞樣式的典型代表,設計非常精巧。伊瑞克提翁神廟有三個神殿,分別供奉希臘的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和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神廟最著名的地方是東區南端撐起石頂的少女石柱,顯示了古希臘人高超的建築藝術。 </p> <p class="ql-block">伊瑞克提翁神廟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頂起石頂,充分體現了建築師的智慧,她們長裙束胸,輕盈飄忽,頭頂千斤,亭亭玉立。由於石頂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為了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但是這將影響其美觀。於是建築師給每位少女頸後保留了一縷濃厚的秀髮,再在頭頂加上花籃,成功地解決了建築美學上的難題,因而舉世馳名。不過你現在在神殿所看到的女像柱都是複製品,為了避免空氣污染及保存古蹟,其中的5座女像柱收藏在衛城博物館,另外1根女像柱真品則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p> <p class="ql-block">伊瑞克提翁神廟的名字不容易讓人記住,但六位少女柱卻記在了人們的心中,少女石柱成了這個神廟的代名詞。如今衛城山上神廟的六位少女雖說是複製品,但複製的是殘缺的復制品,胳膊基本都是斷臂的,有點意思。這樣跟殘缺的神廟倒是很搭。遠看真的看不出是後來製作的,照片放大了才看出顏色與神廟牆體是有些差異的。</p> <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護珍貴而脆弱的遺迹,衛城的修復工作常年進行。除了帕特農神殿腳手架覆蓋,少女柱下面也是「千斤頂」常年托着。</p> <p class="ql-block">今天,沒有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古希臘這些殘缺的神廟和蒼老的石頭。隨着旅行的深入,逐渐发现希腊到处是古老的文化的石头。仅从雅典到梅黛奧拉,从德爾菲再到克里特岛,不都是巨大的石头的世界嗎?天地間,正是這些石頭告訴我們此地非凡的過去。難怪希腊人说他们最得意的三样东西是: 阳光、海水和石头。</p> <p class="ql-block">2000多年以來,雅典衛城一直是雅典市最壯美的風景。戰爭的破壞,宗教的褻瀆,文化的掠奪,這一切都無法減弱它的魅力。在衛城這塊廢墟里埋藏著希臘黃金時代的理想,蘇格拉底的哲學,和畢達哥拉斯的幾何學。作為古希臘建築的代表作,雅典衛城達到了古希臘聖地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準。</p> <p class="ql-block">離開衛城,我們徒步去了古代雅典的商業及城市中心~古安戈拉遺址。這裡最吸引人的是古希臘神廟中保存最完好的赫淮斯托斯神廟(火神廟)和阿塔羅斯柱廊。</p> <p class="ql-block">拍攝柱廊全景時,几位有說有笑的女青年大大方方地走進了我的鏡頭。</p><p class="ql-block">宏伟的阿塔羅斯柱廊建于公元前150年左右,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出资兴建。是典型的希腊化时期建筑。現在这座柱廊是古希腊遗迹中被完全复原的建筑物。在古希腊时期,阿塔羅斯柱廊是雅典以及希腊尺度最大,最长的独立式带顶建筑。根据考古学会的早期考古研究结果,以及历史文献记载表明,阿塔罗斯柱廊具有商贸特征。它主要釆用石灰石建造,而墙柱、门壁柱、房间的窗台和圆柱都是用潘泰列克大理石建造。在远古时代,这里是雅典人最大的带顶聚会和步行场所,主要商贸中心。柱廊于公元267年被赫鲁利人摧毁。</p> <p class="ql-block">雅典古市集博物馆就設在柱廊里,館内展示了许多由此地所出土的陶器、壶等古希腊日常生活用品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古集市愽物館里眾多的文物中,唯獨對此尊雕像情有獨鍾。雖然她殘缺,但雕刻的多麼精美,盡顯輕盈飄逸之態,真是驚艷到了!回來看楊教授的抖音,才知道這是勝利女神,是古集市慱物館的鎮舘之寶。</p> <p class="ql-block">兩天了,太陽一直不肯露面,此刻偶爾露崢嶸,把柱廊照的通亮。</p><p class="ql-block">阿塔羅斯柱廊的重建工作由美國雅典古典學研究學院在1953年到1956年間完成,旨在修建市集博物館。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長116米,寬19.4米。該建築具有多立克和愛奧尼柱式的建築風格,部分是在帕加馬修建的。阿塔羅斯柱廊是遠古時期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商貿中心」。</p> <p class="ql-block">古市集中曾經有眾神的廟宇,如今阿波羅神廟已經只剩下幾塊柱石,宙斯和雅典娜的神廟也已所剩無幾。</p> <p class="ql-block">赫淮斯托斯火神廟是遺址中最不容錯過的地方。整個神廟的建築特點和風格與帕特農神廟極其相似,但保存非常完好。也許是赫淮斯托斯作為火神和鍛造之神,冥冥中也使得他的神廟更加堅固,避免了像其他神廟那樣的破壞和衰敗。 </p> <p class="ql-block">神廟的多利克柱與帕特農神廟一樣都是向內傾斜,從而形成和諧的視覺效果。</p><p class="ql-block">火神赫淮斯托斯挺有意思,聊聊。他是宙斯與赫拉之子,作為火神、鍛造之神和雕塑之神,他是奧林匹亞十二主神之一。據說火神每敲打一次鐵錘,便會引發火山噴發和地震。 在《荷馬史詩》中,火神是宙斯與凡人所生,因瘸腿被遺棄。海中女神忒提斯收養了他,於是他為女神的兒子,為最著名的希臘英雄阿克琉斯製造了刀槍不入的戰衣,從而影響了特洛伊戰爭。他還製造了潘多拉和她的盒子,以及綁縛普羅米修斯的鎖鏈,所以整個希臘神話可以說火神是真正的主角之一。 還記得嗎?衛城六少女石柱神廟里建了三個殿,其中就有火神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赫淮斯托斯神廟的保存比帕特農神廟要好得多,還留下了奧林匹亞眾神大戰人馬等很多浮雕。</p> <p class="ql-block">從火神廟環視,雅典古集市遺址又是滿地的古老的文化的石頭。</p> <p class="ql-block">到達雅典的第二天一早,我們便一頭扎進舉世聞名的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希望在這里待上半天,盡快与古老的希臘「神交」上。</p> <p class="ql-block">建於1889年的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欣賞的藝術品。它的外立面採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巨大的柱廊和宏偉的大門令人難以忽視。</p> <p class="ql-block">進入第一展廳,首先看到的是邁錫尼展示室,中央的展櫃裡面收藏着「阿加曼農黃金面具」。據介紹是工匠師在邁錫尼國王阿加曼農死后,依其面貌所制成的黃金面罩,是強盛一時的邁錫尼文明的最好明證。它是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三大的鎮館之一。</p> <p class="ql-block">靑銅雕像~馬上的少年。這尊雕塑是1928年從海裡打撈上來的。讓人最震撼的,是青銅雕塑的馬,前後蹄完全蹬開,展示出飛馳的動態瞬間。馬的臉部,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來的血管。馬背上的小騎手,一眼就能看出是典型的非洲人血統,面部特徵刻畫得如同真實活著的一樣,充分證明古希臘和北非地區存在著密切聯繫。這件展品原為戰利品運到法國的,幸好船沉了,不然今天我們就不可能在此看到它了。</p> <p class="ql-block">青銅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神波塞冬~</span>該雕像生動地刻畫了希臘海神的威武和雄健,尤其轉着看時,會感覺他背後有波濤洶湧的雄偉。這是一件著名的原始雕像,約為公元前460年的作品。他是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了突出它的重要地位,希臘國博將其放置在一個具有超大面積的展廳中央,而展廳內的其它展物只能靠邊貼牆擺放。</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雕像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帕特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木頭雕成,局部鑲嵌象牙與黃金,在拜佔庭帝國時代被毀壞,現為大理石複製品,高105釐米,收藏於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擁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雅典國家考古慱物館,建築設計就有了花園似的咖啡庭園。在這里參覌者可以隨時到此小憩,愜意地喝杯咖啡。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除了參觀,多數時間都在車上,行走時見到人就順手拍幾張。猜猜看,這長者推的是什麼車,整個車子的設計與我們見到的不同,但功能可能是一樣的。</p> <p class="ql-block">在宙斯神殿遺址的大門,老遠就看見這座號稱是古希臘最大的神廟。它是公元前470年為祭祀這位眾神之王宙斯而修建的。內廳里是12米多高以象牙和黃金制做的的宙斯神像,它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聞名於世。</span>到了公元前86年,羅馬指揮官芀拉攻佔雅典,破壞了尚未完成的建築,<span style="font-size:18px;">將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來運到羅馬。直到今天,在羅馬市中心的古羅馬廣場遺址上,還能看見它們。</span></p> <p class="ql-block">據介紹,整個宙斯神殿坐落在一塊205米長,130米寬的地基上,神廟本身長107.75米,寬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達17.25米,頂端直徑達1.3米,約計用大理石1.55萬噸。和眾多的古希臘神廟一樣,宙斯神廟也遭受嚴重的破壞,104根柱子中僅存13根。</p> <p class="ql-block">我們站在這一片黃沙石雜草之地,在古希臘時期,却是四周環繞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遠處更有一座密林,綠意濃郁,林中小徑兩旁更是花木扶疏,爭奇鬥妍,美不勝收,更是當時的宗教中心。</p> <p class="ql-block">宙斯神廟和哈德良拱門隔路相望,同時宙斯神廟還能與衛城的帕特農神殿遙相眺望。</p> <p class="ql-block">用科林斯式柱支撐的哈德良拱門是羅馬時代的凱旋門,於公元131年由哈德良皇帝建造。當時主要用於區分城市界限的標誌性建築。拱門的框緣上雕刻了2道題字,每道各在一面。面向雅典衛城的一面寫著:「這裡是雅典,特休斯的遠古城市」。面向宙斯神殿為新城,上面寫道:「這裡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特休斯的城市」。一座「界碑」就在此立了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哈徳良拱門屹立了2000多年,它身邊一棵巨大的仙人掌正盛開金黃色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雅典的Police。</p> <p class="ql-block">用碎玻璃片別出心裁的創意「飛奔人」,真像我們行程中的自己。據說從雅典到科孚島,即使是最方便的渡輪也需要九、十個小時,開車也需要七、八個小時。為了省時省力,我們乘愛情海航空公司的飛機✈️,一個小時即飛抵擁有寶石藍的海水,群山環繞,優雅又靜謐的科孚島。</p> <p class="ql-block">科孚島,即克基拉島。是希臘的第二大島嶼。它不合群地與其他兩千多個島嶼隔離,孤立在希臘本土的西北方。它是希臘眾多島嶼之一的與眾不同又充滿歷史文化的安靜小島。有人說科孚不是典型的希臘的模樣,沒有極致純淨的藍和白,海水也沒有藍得潔淨透徹,但卻有深邃的寶石綠的藍。之所以長得很不希臘,像是混血,是因為科孚島先後被羅馬帝國、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管治過,曾是威尼斯的門戶,直到1864年,才回歸希臘。幾個時代給科孚島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遗跡。2007年,科孚以「科孚古城」之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到達酒店已是下午8點多,正好要到老城區用晚餐,滿足了我們第一次與科孚老城見面的好奇心。此時天還沒有完全暗黑下來,一路走一路看。沒有了陽光照射的藍花楹和老城別有一番風味、</p> <p class="ql-block">如今,科孚島老城區依舊是當地居民的生活中心。</p> <p class="ql-block">狹窄迷宮般的街巷沿著鋪着各種石板或鵝卵石地面肆意地伸向城內各處。</p> <p class="ql-block">沒有聖托里尼的白藍房子和擁擠的游客,一個安安靜靜的,還未過多開發的一個適合休閒度假的小島。</p> <p class="ql-block">感謝我們的團友,一大早在酒店客房的陽台上,用手機記彔下科孚島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科孚島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出生地,也是茜茜公主一見傾心的地方。1861年,身為奧匈帝國伊麗莎白皇后的茜茜公主應英國總督亨利•斯托克斯爵士的邀請第一次踏上科孚島,就想在俯瞰海灣的小山上修建一座行宮以便久居。直到1890年她終於在克基拉市以南10公里建造了這座白色夏宮,取名為阿喀琉斯宮。</p> <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是希臘第一勇士,得益於一出生就被母親抓著腳踝浸在冥河中,成了刀槍不入之身。母親這麼做是為了保護他,但是抓著的腳踝泡不到水,就成了他唯一的死穴。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克琉斯腳踝的秘密被人知道,對手射中他的腳踝而將其殺死。母親的愛再偉大,也沒能逃過命運。茜茜公主在唯一的兒子自殺死後第二年修建了這座宮殿,並用這個英雄來命名,既體現了她對希臘文化的衷愛,也飽含著對兒子的哀悼。德國雕塑家恩斯特·古斯塔夫·赫脫創作了這尊《垂死的阿喀琉斯》,將英雄向母親和眾神求助的懾人神態展現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茜茜公主說:我想要一座有柱廊和懸空花園且不被人窺視的宮殿,一座配得上阿喀琉斯的宮殿,他鄙視凡人,連神都不怕。</p> <p class="ql-block">果真,不僅希臘神話里的悲情英雄阿喀琉斯是整個夏宮的靈魂所在。它還被茜茜公主打造成了藝術的聖殿:愛奧尼亞廊柱前的10座「繆斯女神」各自具有的美麗、典雅、和庄重,神態恬淡。置身其間,如同來到希臘神話中天神們的花園。但卻隱約滲透著悲傷的基調。</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位團友說,她喜歡這尊女神。沒問題,那就把她「請」回家。</p> <p class="ql-block">盡管映在綠林之中白色的美麗宮殿在維修。令人失望。但我們游覽皇宫的園區亦是輕鬆愉快。</p> <p class="ql-block">在曾經的動蕩歲月中,科孚島上建起了兩座著名的城堡~新堡和老堡。在8世紀時發揮過重要的軍事作用,目前因為其擁有兩個城堡要塞而聞名,是希臘的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p> <p class="ql-block">老城堡和新城堡是科孚島的歷史中心,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老城堡位於科孚老城東側的海港旁,即被譽為科孚雙峰威尼斯古炮台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老堡建於公元6世紀,當時科孚島被入侵者摧毀,幸存者在重建時造了這座堡壘,此後又被威尼斯人擴建。擴建後的老城堡里,容納了監獄、教堂和如今被改造成音樂學院的軍隊醫院,</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城堡前,科孚的精緻秀氣不復存在,只有來自12世紀拜佔庭的宏偉氣勢,</p> <p class="ql-block">老城堡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老城堡雄踞在一座小山上。它有雙峰威尼斯古炮台。我們只登上了有燈塔的其中一個炮台。</p> <p class="ql-block">登頂老城堡,可以俯瞰科孚鎮和愛奧尼亞海之間的島嶼和大陸。</p> <p class="ql-block">中午,餐廳安排我們在街邊長長的餐桌上用餐,好是熱鬧。我們可以一邊享受<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孚島獨有的菜肴,還可以一邊覌看「西洋鏡」。</span></p> <p class="ql-block">水足飯飽後在老城遛達了一會,地中海式的建築風情撲面而來。復古泛黃的房子,延緩了時間的流動。</p> <p class="ql-block">白日仍沒有湧動的人潮和車流,卻多了些可覌賞的人物,一切都是悠哉悠哉的怡然,就是神職人員也不列外。</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聖島的藍頂白屋純淨得讓人心醉,那科孚老城暖黃色的房屋,雖然有著久經歲月的紋路,但沾染了陽光的色澤,溫暖而治癒。這里一磚一瓦一石,都流露著洗盡歲月鉛華的歷史感,雖無聖島精緻,卻免於現代喧囂的打擾。</p> <p class="ql-block">亞洲藝術博物館 竟然會出現在希臘的科孚島?沒錯,這是希臘唯一一座亞洲藝術博物館,位於海邊的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宮。這座博物館成立於1928年,其前身是一所中日藝術博物館,用於展出 格雷戈里奧斯·馬諾斯的中日藏品。此後又收集了大量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韓國、尼泊爾、柬埔寨等亞洲國家的藝術品,便更名為亞洲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宮殿長長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宮宮殿前的青銅雕像,據說是十七世紀時期,英國人接管科孚島時一位蘇格蘭元帥。</p> <p class="ql-block">科孚城西邊壯觀的新城堡,長長的鵝卵石坡道一直延伸到山頂,渾身散發着古老的氣息。它建於1576年-1645年之間。如今,新堡被翻新後,開始承辦繪畫、攝影、雕塑等藝術性展覽和音樂會演出,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新堡曾在二戰時為流離失所的難民提供住所。</p> <p class="ql-block">登上新堡縱覽科孚古城。(視頻)</p> <p class="ql-block">「漂浮」在色彩恣意濃烈的海水上的「小白屋」,因英國電視劇《徳雷爾一家》在此拍攝而成名。</p> <p class="ql-block">許多人通過這個電視劇了解到科孚島。故事描述一戰結束后,一位喪偶的母親帶着四個孩子,離開陰冷的英國伯恩茅斯,來到希臘小島科孚島居住的經歷。這部喜劇為內核的輕鬆電視劇把科孚島刻畫成了一個遠離塵世,完美地保留着自然環境的小島。</p> <p class="ql-block">其實小島上的小白屋一直是個東正教的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地理上的孤立成全了科孚島的原生態,在愛琴海島嶼近乎全商業化的當下,科孚島似乎依舊活在八十年前德雷爾一家在此居住的時候,一切不緊不緩,茂密的橄欖樹讓整個島嶼安祥靜謐,光陰止步。</p> <p class="ql-block">茜茜公主在這個島上修養身心,德雷爾一家把餐桌擺在海裡,我們也在希臘一片熱門目的地之外找到這個小眾的休閒地。但走過這些,我們還只是抵達了40-50%的科孚島。感謝此次組織策劃者,讓我們在科孚島完全放鬆地感受到希臘的陽光、海水和石頭。</p> <p class="ql-block">科孚島早晨的陽光柔和而溫暖。此時,我們和我們的「坐騎」一起已經在開往伊古邁尼察的渡輪上。科孚島雙峰炮台的老城堡漸行漸遠。再見了!科孚島,願你新的一天依然保持優雅的氣質!(待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