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林金墨畫創作作品欣賞

椽墨齋

<p class="ql-block">中国画强调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神,笔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同的笔墨风格往往成为不同绘画流派重要标志,其变化都主要反映在笔墨上。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p><p class="ql-block">中国山水画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意境中,“意”是指画家的思想感情,而“境”是指画家的描绘物象。只有“意”和“境”在作品中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是自古以来画家的传统。画家通过山水画来抒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与艺术的深度。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有句古话说:人生有三个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画的意境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山水画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道家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山水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达到“天人合一”,“山川与我神遇而迹化”的境界,必须要通过虚静、心斋、澄怀的途径才能够实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最高艺术精神的追求。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出发点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要求,即以虚静之心体察万物、返观其心。正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在庄子,是以自己虚静之心所照射出的物的虚静地本性。更落实地说,只是未受人的主观好恶及知识分解所干扰过的万物原有而具体之姿,即庄子所谓物之‘自然’”。可见,中国山水画的观物方式是以哲学为基点的,与西方从科学角度注重客观再现的观察表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山水画家表现的是澄怀之后的实境与虚静的结合,是心与物化的心象表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