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全美符氏北京公祠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祠堂体现一个姓氏的悠久历史,代表一个姓氏的厚重文化。座落于全美村九队与十一队交界处的符氏北京公祠,是龙楼域区最宏大最壮观的宗祠。置身其间,犹如行走在一座偌大的“皇宫”之中,让人顿感这座公祠的豪迈气势和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符氏北京公祠,是全美人为纪念北京公而建的。北京公,乃明代中叶以来乡人对乡贤符势聪之尊称。符势聪生于明宣德七年(1432),龙楼全美村人。其先祖符有辰,宋代钦命广南西路琼管司清化军都指挥使,天圣三年(1025)领兵自闽渡琼戍守边疆,后入籍文昌,敕封万户。至八世祖符元亨,赴儋州抚黎,官承信郎,世袭千户。至符势聪为笫十四世,时属耕读之家,形成重文尚学、自强奋发之家风。其父符兰瑞,字进馨,号德隆,娶文教乡水吼村邢宥(明代官至左都御史)的姑母邢氏为妻,生继聪、势聪、有聪、广聪、智聪五子,女儿金环。符兰瑞是元末处士,德高望重,教子有方,五位男孩都有学问。尤其势聪,天生聪颖,禀赋过人,勤敏好学,五岁朗读三字经,练习写作诗词文章,而且记忆力强,过目能诵。其父便在铜鼓岭上建一书屋(后人称北京公书屋),聘请私塾先生执教,使其学业长进,才华横溢。势聪少年参加县学考试,得庠生员,十五岁参加郡试,选拔为贡生。他满腹经纶,才学超群,深受邢宥赞许。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六岁的势聪,跟随表兄邢宥赴京参加科考。在北京举行的会试中,势聪发挥自如,在考试将结束时,身体忽发不适,昏厥于考场,病逝考生客舍。也有传说,势聪应考时,因他文笔较好,所写文章深深吸引主考官,主考官亲临其后凝神欣赏。势聪误为别的考生窥看,便将毛笔蘸上墨水往后一甩,结果墨水泼在主考官的脸上,势聪往后一看,吓得魂不附体,他以为闯下大祸,便当场将桌子上的毛笔铜套吞下,绞肠而亡。主考官震惊不已,此后阅卷,赏识势聪文章经纶才学,遴选御览,皇帝对来自遥远琼州学子之横溢才华、宏大志向,赞赏有加,惋惜其英年早逝,敕封势聪为礼部提控,以表彰其品学精神。北京公英年早逝后,葬在北京郊区,全美村符氏宗亲及邻里乡亲们为让其回归故里,于是请师算卜,将其送葬衣冠塚于宝陵村南边坡地。当时全美符氏宗亲的祠堂,只放置符氏渡琼先祖之灵位,没有北京公的神位,更没有北京公祠。</p><p class="ql-block">北京公祠的兴建,缘于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全美村乡贤符大茂公聘请外籍塾师高文平来乡为子弟教书。有一年临近年关,符大茂便给高先生发了薪水,让其回乡与家人团圆。高先生返家途中却被小人谋财害命。高先生家人得知后,便把符大茂告上衙门。符大茂有口难辩,被知县以“图财害命”定为死罪,等候处斩。到了行刑的那一天,雷雨大作,行刑只好推迟,可是一连三天,都是倾盆大雨,闪电雷鸣,无法行刑。知县觉得怪异,只得暂停行刑,秉情上报。不久,上司批文下来:“九死一生”。知县叫人削制生死签十支,九长一短,意味九死一生,要符大茂抽签定生死。</p><p class="ql-block">符大茂得知后,暗暗叫冤,但又身不由己。抽生死签的前一晚,符大茂躺在草堆上,翻来覆去,怎么都不能入睡。直下半夜才在迷迷糊糊中睡去,这时,突然一位长得清秀的书生来到面前对他说:“大茂,你认识我吗?”大茂摇摇头。“我是你的老乡符世聪,知道你受冤,前来搭救。明天知县要让你抽生死签,到时你就抽稍露高头的那一支签子,谨记。”说完书生不见了。第二天,符大茂按梦中书生所言进行抽签,果然是生签,从而得救。后来,小人谋害高先生一案也被衙门破获,原来是帮高先生挑行李的符时经所为。此事在民间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大茂公受寃昭雪后,更被全美符氏宗亲所敬重,众人一举推选大茂公为符氏族领。为感念北京公托梦相救之灵阴,弘扬北京公“胸藏万卷诗书,志雄一时豪杰”的精神,激励后代勤奋耕读,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大茂公召集众贤商讨建造北京公祠事宜,最终选择全美村九队与十一队交界地段,作为北京公祠建设用地。在符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占地面积约二亩,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北京公祠终于落成了。整个造型依海南传统庙堂样式,共三进,前面大门、中间四角大亭,后进殿堂;左右两侧廊房数间,包括客厅、资料室、会议室,书房、宿舍、厨房等。两排走廊通幽。后进大殿供奉这北京公牌位及有聪公(伯祖之弟)牌位,大殿两侧设有昭、穆两殿列祖殿位供祭祀参拜。北京公祠的落成后,香火鼎盛,族人视北京公为合族之传人,增强了宗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北京公祠还立下祠规:每年农历正月初十日(北京公诞辰日),在祖祠剧场演出平安戏进行拜祭,每隔三年举行大祭。祭拜前必“三斋七戒”为诚意。各家各户是日或逢年过节,各自以一牲一畜祭之。所遇难端疑团必祈求、取决于公,此例行延续至今。 北京公祠的右侧有一株硕大的枇杷树,直径需三人牵手绕揽,苍笼如盖,夏季绿荫遮日,冬季树叶殷红似火,增添了别样的生机。这树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了,是全美十队的符兹冬宗亲从别处移植过来的。符慈冬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曾在国民党机关任处长。为给北京公祠增添绿荫,感念家乡的养育之恩,特载下这棵枇杷树,以之纪念。</p><p class="ql-block">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北京公祠曾培育俊才无数,但也在如梭岁月中变得残破老旧。受经济条件影响,北京公祠自建立以来从未维修过。特别是遭受1972年那场强台风袭击后更显残败不堪,一度成为危房,重修北京公祠势在必行。作为北京公的后人,看到祖上家业变得如此寒酸,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北京公祠不倒塌,重放异彩,在族贤符振华、符鸿斌等人的倡导下,成立了重建“北京公祖祠”筹备小组,号召各村所属符氏族众踊跃捐资出力支持复建工作。同时得到侨居新加坡的全美村侨领符鸿拔宗亲的大力支持。他不辞年老,奔走于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地发动旅居各国的华侨兄弟倾力捐资,取得可惜等的成绩。经乡里族众同海外宗亲的共同努力,自筹资金5万余元,于1975年完成北京公祠的重建工作,建筑模式基本依照原貌,但建筑材料采用格木(海料),两边廊房砌就瓷砖,门窗采用铝合金,厅殿屋顶采用琉璃瓦砌筑,翘脊飞檐,雕龙塑凤,蔚为壮观。新祠建成后设立了“北京公董事会”和“北京公理事会”两个相应的管理机构,由若干人组成。首届董事长由德高望重的海外侨领符鸿拔宗亲担任,第二届,第三、第四届分别由符鸿萱和符鸿人、符标各宗亲担任。首届理事长由乡贤符振华担任,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分别由符鸿招、符应天、符史江、符史宪等宗亲担任。新祖祠建成后还成立“北京公祖祠奖学基金会”。奖学基金由族众和社会各信民自由捐助。这笔资金作为固定资金本金存入银行利用利率长期作为每年定向为族中升入高级学府的优秀学子奖学金。这项奖学活动自从基金会成立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许。</p><p class="ql-block">由族人合力重修的北京公祠,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显破旧。为继续弘扬北京公之祖德,教化后辈,凝聚民心,2017年北京公祠理事会发起重建工作,并得到广大宗亲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筹措善款330万元,并于2018年5月23日开工,2019年5月2日举办落成庆典。北京公祠建筑面积约525.69平方米,是三进合院式布局,即门楼牌坊、凉亭、正殿,正殿供奉着北京公及其祖先灵位,侧边是关于北京公的记载及其祖上英才。整幢建筑金碧辉煌,很有气派。廊中墙壁上的壁画色彩亮丽,图案精致,梁柱、屋檐上的雕刻工艺精美,彰显北方皇家祠堂风格,更具生气。</p><p class="ql-block">熠熠生辉的北京公祠,承载着全美符氏宗亲几百年的岁月荣光,是先祖前贤辉煌事迹的陈列馆,是彰显后辈贤孝品行,教化子孙守法立业的精神家园。也是全美人努力探索文物老建筑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的缩影。这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北京公祠,不仅是全美符氏宗亲瞻拜先祖的地方,还是奖励优秀学子的平台。如今,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力和价值,必将激励符氏后人同心同德,同力共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上告慰先祖,下垂范子孙,与国运共昌宏。</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北京公祠</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北京公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