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第一寺——潭拓寺

阳光明媚6883267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成百上千,星罗棋布,比比皆是;潭拓寺能在众多的寺庙中脱颖而出,成为“京都第一寺”,可见潭拓寺的“实力”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潭拓寺的鼎鼎大名早有耳闻,由于潭拓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南部的潭拓山麓,距市区较远,再加上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去参观拜访。</p><p class="ql-block">前几天,终于决定和老伴一起坐公交前往潭拓寺。先在家门口坐85路到西钓鱼台,然后倒快四到侯庄子,再换乘931路到潭拓寺站。路上折腾了2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下车后,穿过一条卖当地土特产的商贸小街,又爬了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终于来到了潭拓寺的山门前。</p><p class="ql-block">潭拓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是北京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拓寺,后建北京城”的说法。潭拓寺在晋代叫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拓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拓寺”。潭拓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有“京都第一寺”的美誉。</p> 潭拓寺的全貌(网络图片) 潭拓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潭拓寺的山门,山门上刻有康熙御笔“敕建岫云寺”。 山门前是一座3楼4柱的彩绘木牌楼,上书康熙御笔亲题“翠嶂丹泉”。 牌楼前有古松二株,形状奇特,离地三米多高,枝叶掩映,相互搭拢,犹如一顶绿色天棚,遮阳蔽日。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 寺内鼾睡正香的大花猫。 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额题“福海珠轮”。 三圣殿,殿两侧植有二株巨大而有气势的银杏树。东边一棵高达三十米,树冠浓荫遮盖大半庭院,树干需几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为辽代所种,距今已有千年,现在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据说这株树在康熙皇帝来潭柘寺时,新生出一个侧枝以表庆贺。乾隆时期,皇帝下诏将这棵树命名为“帝王树”。西侧与它对称的一棵叫“配王树”。 三圣殿西侧的“配王树”。 寺庙中轴线的终点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名为“毗卢阁”,面阔七间,山调大脊,山墙的两侧有台阶直通上一层。 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形碧绿琉璃鸱吻,各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鸱吻是作为镇物出现的,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以其形象放置于屋脊,可镇免火灾。据说康熙皇帝初来潭柘时,在马上看到鸱吻跃跃欲动,大有破空飞走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子将它锁住。鸱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自然,传为元代遗物,这种古代饰件现在北京地区是罕见的。 天王殿的廊子里,还有潭柘寺一宝,它是一条长约一米,重达150公斤石雕大鱼。这鱼远看似铜,击之能发出清脆乐音。古人说它是一块宝石,其实是一块含铜量较高的陨石。 群山环抱中的潭拓寺。 寺前塔院内有各式灵塔七十余座。塔林中的塔为砖、石结构、平面六角形或圆形,多层密檐式。其建筑年代,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在下塔院上方,还有上塔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藏式砖塔10座,下层有藏式砖塔13座,都建于清代。这些僧塔为研究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潭柘寺塔林又是我国塔林中数量较多的一处,颇属珍贵,可谓“北京第一塔林”。 在寺内第一看到白玉兰树结的果实。 寺内高大枝繁叶茂的白皮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