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徒步秦岭之巅——3015m冰晶顶,也许是普通人的我今生蹬顶的最高山峰了,毕竟也是即将退休之人了,人生的天花扳己摸至极端。</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学了个驾照,可不喜驾车,对自驾游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毫无兴趣,可偏偏喜好山水,钟情徒步户外。所谓“旅游”,那是用在高级人身上的名词,相比而言,徒步户外,置身山水,显得不上档次。所以偶尔从窝居的商州去外面看世事,总是几十个人,凑在一起,由成头的人联系个客运车,黑更半夜的,天没明就起床,赶车。到了景点,背上自备的干粮和水,撵贼一样的开始爬山,生怕时间跟不上,当日返不回。</p><p class="ql-block">今天,跑了近200公里路,逛了个没想到的大景点——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朱雀景区。来的时候说是爬冰晶顶,听说哪里比爬过的秦岭东梁还要高一大截子,谁知把人拉到地方,还这么大的阵仗,弄了个世界级的。就连景区边住人吃饭的地方都修在松高竹密的林子里,幽静的很,私密的很。什么八福客栈,醉卧山庄,秋香民宿,七家院子……,哪势码子!没法说,各领各的风骚。</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里为什么起名叫朱雀。</p><p class="ql-block">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天之四灵,传说有说是神鸟,有说是神兽,但从字面理解,它应该是一种鸟吧!有神话中就将朱雀描绘成身披五彩羽毛,体态优美,形态华丽的神鸟,象征着四季中的夏季,在古代八卦中五行主火,反映了远古人们对火和太阳的崇拜。在道教文化中,朱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神兽,代表着南方和火元素,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朱雀的出现代表着好运、希望和幸福。</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因为此地居于古长安之南也就百十里地,山高水长,犹如仙境,便叫了朱雀。和长安城里的朱雀门,朱雀街一样,唤作朱雀,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富贵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愿。</p><p class="ql-block">听说山上草甸那里有关卡,下午1点就不准上冰晶顶了,为了赶时间,很不情愿的坐了摆渡车和索道揽车。</p> <p class="ql-block">我想,发明索道缆车的人一定是个爱看高山好景,却又不喜脚踏实地走路的人。索道会让人想得通,有人直上云霄,有人动辄空降,不用费力气就能居高临下,看好景,得好名,营好利,还装个好人,这么个道理。</p><p class="ql-block">下了缆车,开始爬一大节子铁梯,这是要出一身大汗的,方才上到海拔2380m的醉卧峰。看路标小黄牌提示,传说八仙之一韩湘子等曾临此山,宴请众仙,喝醉了,也不扎个帐蓬,就依石而卧,至今还留有足迹手印。</p><p class="ql-block">神仙能来的地方,必有神气。去神仙住过的地方,定会沾点仙气,既能安放灵魂,还能祈福护佑家人。这是国人最朴素的习惯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海拔2000多米高山上的石头水泥道上,叹修路人的不易,羡各路神仙的来去如飞。</p><p class="ql-block">神山出传说。一段路从十来米的山洞里穿过,洞顶塌裂,传说吕祖在这里授勤劳砍樵的刘海以金丹,刘海在此地修道成了仙,以后也不用再砍柴了,这便是封仙台。《刘海砍礁》的戏,想必年龄大一些的人都看过。不远处,有一尊形似蛟龙的巨石,从表象上看,是用无数块石头堆砌而成,实则是一整块大石被冰冻裂,屹立于深林山涧,浑身长着苍松翠柏,这便是伏龙岭。一路上“双龟探路”、“金蟾观天”、“群龙朝圣”、“梦驼铃”……等等,形似神似的石头都有传说。反正,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p> <p class="ql-block">天正午,至草甸。</p><p class="ql-block">草甸,是大多数人到朱雀森林公园的终点。这里其实是个呈“U”形的大垭口,地势稍平,绿草如茵,箭竹如麻,杉松苍古。多数老人,小孩,情侣们到草甸都会择地栖息,大口吸养。草甸角上有个小木屋,独门生意,专供吃喝,人头攒动,生意兴隆。</p><p class="ql-block">草甸,是大多数人开始享受的地方,但对目标是登顶秦岭之巅——冰晶顶的人来说,艰难的跋涉,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石海,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在草甸边上登冰晶顶的关口,有个小牌子,郑重提示:下午1时以后,谢绝上山。这正是我们这些小山里的人到这大山里来见世面,怕上不了冰晶顶而赶时间的缘由。</p><p class="ql-block">过关口,爬过一小片松杉林,就是石海了。</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都好奇,这石海真壮观!也总是想弄明白石海是咋来的?管它是200万年前还是300万年前形成的,这是李四光们去研究的事情。今天的我们,能行走在几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形成的石海里,是一粒尘埃,是人类的造化,也是一种幸运。</p><p class="ql-block">有一句话叫摸着石头过河,可过石海,不用摸,全是石头,没有路。从石头上爬,从石缝里钻,上来下去,反反复复,过石海有摸不完的石头,行走甚是艰难。</p><p class="ql-block">而最难的莫过于石海里那种不知名的木本匍匐小植物,很不起眼。它们在石头缝隙间和石皮上顽强的蔓延生长,叶子圆小而翠绿,在这个季节里开着白色的五瓣小花,花蕊呈金黄色,圣洁不染。一簇一簇,一片一片,虽在夹缝中生存,却洋溢着幸福的容光,使沉寂的石海,有了生命的活力。</p><p class="ql-block">石海是枯燥的,乏味的,开在石海里的小花却安静的活泛着,像极了我等小人物,虽有些佝偻,却快活潇洒的活在别人的都市里。</p> <p class="ql-block">石海无边,回头无岸。</p><p class="ql-block">石海里偶有几棵杉松,象极了茫茫沙漠中突然出现的零星胡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突然冒出的星落菩提。他们站在风里,握着白云,蘸着蓝天,在每片石头上刻划着天符,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变迀。有几棵枯死的杉松,迎风而立,虽无生命体征,但洋洋洒洒,形似龙马,精神不倒。</p><p class="ql-block">宋代诗人汪元量在诗词《秦岭》中写到“峻岭登临最上层,飞埃漠漠草稜稜;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思考,想必他老人家也亲临过秦岭山巅吧,不然不会抒发出如此的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石海,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是坚辛的攀登。走出石海,唯愿此生,岁月静好,只言温暖,不语悲伤,只怀感恩,不念过往。</p> <p class="ql-block">穿石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跨草甸,</span>气冲霄汉。</p><p class="ql-block">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p><p class="ql-block">石海里的人流,上下窜动。宛如一条彩带,在石海里飘荡,更像一群鱼,在石海里游走,最象一群鸟,在石海上翱翔,莫不是朱雀穿越,从远古飞来。</p><p class="ql-block">一波三折,终于到达秦岭之巅冰晶顶。</p><p class="ql-block">冰晶顶,像是碎石堆积,其实不然。它原系一整块巨石山顶,在冰川时代被冻裂成若干碎石。有块稍微平整的石头,不知道何人用红色油漆写了“冰晶顶,3015米”。拍照的,拍视频的,搞直播的,拍抖音的,排了长队。</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因海拔高,每年11月到来年4月,山顶上积着厚厚的冰雪,在天气转暖时,冰雪融化,由于温差过大,形成冰挂冰瀑冰晶,阳光照射,山顶上的冰晶熠熠生辉,分外耀眼,故名冰晶顶。</p> <p class="ql-block">秦岭之巅冰晶顶,西南临石渊,东北坡平缓,坡地里一眼望不到边的高山冷杉松,努力的活着,由于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风雨无常,树杆象是被压缩了似的,就就摸摸,对不展,和原始森林的大树比,个个象“小老汉”。树下细细的绿草,虽泛着绿,但明显营养不良。树和草,就像小时候农村穷人家的大人和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相依为命。我索性就坐在草里,靠着树干,吃了干粮,喝了水,摸摸小草,仿佛摸到了童年。</p><p class="ql-block">山上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不早了,该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有名气的山,从不缺人,永远都是上的上,下的下。</p><p class="ql-block">下石海,一样遇到上去的人,一样遇到我们上去时,曾经问下来人还有多远到顶的问题。用我们上山时得到的答案,一样的回答:十分钟。有个年轻人听了我的回答,苦笑一声:十分钟,该不是个上下石海的人之间的暗号吧。看来他和我们一样,从石海上来不至一次听说,还得十分钟。</p><p class="ql-block">半山腰,等索道缆车的人排成了长龙。等不及时间,便从索道边的山路下山。山谷里,溪水潺潺,绿树成荫,清凉静谧。悬岩上掉下来一处瀑布,从天而降,甚是壮观。峡谷里随处都是风景,“平镜潭”、“龙女池”、“文公庙”……美不胜收。走走看看,使疲惫的身心得以安歇。</p> <p class="ql-block">游走于秦岭之巅,怀揣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体会路途艰难,感受攀爬的快感,看尽风光无限。但花开花落终有时,云聚云散终有期,时间到了,就得返回。</p><p class="ql-block">这恰如人的一生,当你经历了坎坎坷坷,尝遍了酸甜苦辣,达到自己想要的巅峰时,好好珍惜,风光虽好终有时呀!</p><p class="ql-block">其实,山巅有山巅的风光,谷底也有谷底的风景。你看,山巅之下峡谷里这平镜潭的水,悠然自得,神情自若,宁静澄明,淡泊坦然。</p><p class="ql-block"> 2024~6~19于马莲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