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写意蠡测</h3></br><h3><br></br>大写意之于画,就其成就次第而言,略为三。一者画形为写,二者心写为意,三者心意为大。</h3></br><h3><br></br>得其一者,未识门径。徒画其形而不识心意,或以文房四识为足,或以技法名称为圄。或辗转摹仿,步趋古人,画貌相状,而不会意境,或满目庐山侧岭竖峰而不识其真实面目。如人之认影作身,不辨真体,未知意趣。以画其形无心,故不名写意。</h3></br><h3><br></br>得其二者,心意入画,写中寄情,寓意于形而传其神。所谓画者,意境也。境之于心而传其神。所谓画者,意境也。境之于心而发之表也。境本无心,身临其境而心有感。境本无意,心有所感而通其意。境本无情,感而遂通方有情。境本无神,感动有情而传神。会的此意,乃知画为心声,画由心写,画因意成,故名写意。</h3></br><h3> <br></br></h3></br><h3>1990年代末在紫苑作画</h3></br><h3>翻译</h3></br><h3>"大写意蠡测"可能是在讨论如何以一种大写意的方式,即通过不精确但富有表现力的方法,来理解和推测事物的本质或深层含义。这可能是在谈论一种艺术上的探索,或者是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h3></br><h3>大写意绘画的成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仅仅描绘外形,而不理解内在的意义。这类画家可能满足于掌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或者局限于技法的名称。他们可能只是模仿古人,描绘外观,而不懂得真正的意境。就像人们把影子当作自己的身体,没有分辨出真实的本体,不了解其中的趣味。因为他们的画作只有外形而没有内在情感,所以不能称之为写意。</h3></br><h3>第二层是画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通过形态传达精神。所谓的绘画,就是表达意境。意境存在于心中,通过画作表达出来。意境本身没有情感,但当人处于那种环境中,心灵就会有所感受。意境本身没有意义,但心灵有所感受后就能理解其意义。意境本身没有情感,但当人感受到它,就会产生情感。意境本身没有精神,但当人被感动,就能传达出精神。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画作是心灵的反映,是由内心创作的,因为意境而完成,所以称之为写意。</h3></br><h3>2005在莫干山创作</h3></br><h3>通达大写意之理者,知真心性空为能画,生相万有为所画。然不执空,亦不执有,其实智而用,能所双照,双照双忘。证能所是一者,为中道了义。即实智第一义谛。古人云:“得一万事毕”。至此于道法自然之理明达,明心性与画原本是一,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如是写意,即心即画,即画即心,离心无画,离画无心,心画如一。既一如,则入心画不二法门。为得写意三昧。既得三昧,知有无非究竟,大小亦分别。则安住无我、无法、无法之境。入得此境,则无我无不我,无法无不法,无心无不心。此为大心妙用。如是,则写来挥洒自如,意至任运自然,性真出神入化。所谓得心应手,不假雕琢,妙境天然是也。 达此境而写意者,则不独名大写意。因大写意之境臻于圆妙矣。故又名写意妙。</h3></br><h3>翻译</h3></br><h3>理解大写意绘画的真谛的人,知道真正的自我和性空是绘画的能力,而世间万物的形态是绘画的对象。然而,他们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而是以智慧来应用,使能力和对象相互映照,同时又能超越这种映照。当认识到能力和对象是统一的时候,就达到了中道的真谛,也就是智慧的第一真理。古人说:“得到一个,万事就完成了”。</h3></br><h3>在这样的理解下,对自然法则的智慧变得清晰,明白心灵和绘画原本是一体的,所谓“一切从法界流出,一切回归法界”。这样的写意,就是心灵和绘画的统一,没有心灵就没有绘画,没有绘画就没有心灵,心灵和绘画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就进入了心灵和绘画不二法门。这就是得到了写意的真谛。得到了真谛,就知道有和无都不是最终的状态,大小也没有分别。就能安住于无我、无法、无心的境界。进入这个境界,就没有自我和非自我,没有法律和非法律,没有心灵和非心灵的区别。这就是大心的妙用。因此,绘画时就能挥洒自如,意境自然流露,性真出神入化。所谓得心应手,不需要刻意雕琢,妙境自然而成。</h3></br><h3>达到这个境界进行写意绘画的人,就不仅仅是被称为大写意画家了。因为大写意绘画的境界已经达到了圆满和奇妙。所以,又被称为写意妙。</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9my34NOdGT9JQFVtKKNM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