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波罗的海之行(2024.6.4~6.18)

叶公

<p class="ql-block"><b>第三部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b></p><p class="ql-block"><b>第10天(6.13)今日行程安排: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乘轮渡通过波罗的海到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游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塔林老城、托姆比亚城堡、塔林市政厅。</b></p> <p class="ql-block"><b>波罗的海。</b></p> <p class="ql-block"><b>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这里曾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b></p> <p class="ql-block"><b>轮渡上小憩的乘客。</b></p> <p class="ql-block"><b>轮渡上的音乐组合。</b></p> <p class="ql-block"><b>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一座东正教教堂,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当时塔林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和最高的圆顶东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爱沙尼亚议会大厦,在中世纪城堡的基础上建造,800年来这里一直是爱沙尼亚的权力中心。</b></p> <p class="ql-block"><b>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位于塔林老城区的座堂山山顶。许多爱沙尼亚人厌恶这座教堂,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爱沙尼亚当局计划在1924年拆除这座教堂,但是后来没有实施这一计划。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 苏联独立后,这座教堂被仔细地恢复。</b></p> <p class="ql-block"><b>大教堂位于塔林上城,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以13世纪抗击条顿骑士团入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而命名。</b></p> <p class="ql-block"><b>塔林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古朴,是北欧唯一一座保持着中世纪外貌和格调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b>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塔林老城是保存至今最完好的欧洲中世纪城堡,城中保留着许多中世纪教堂。</b></p> <p class="ql-block"><b>这里也是曾经也见证了欧洲近代的历史,从一战期间的《布列斯特条约》到二战期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塔林都没有摆脱被占领的命运。</b></p> <p class="ql-block"><b>托姆比亚城堡初建于13世纪,1935年重建,它一直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成功的征服者都会把代表他们的旗帜插在上面。</b></p> <p class="ql-block"><b>老城区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纪的古建筑,还有中世纪建造的古城墙、塔和古堡,它们至今依然屹立,古风犹存。</b></p> <p class="ql-block"><b>塔林市政厅位于拉科雅广场旁,建于14世纪早期,是一座哥特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整个广场和市政厅会因为货摊、音乐会、舞蹈和中世纪主题狂欢而活跃起来。</b></p> <p class="ql-block"><b>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至今仍然乐观的享受着波罗的海带来的惬意。</b></p> <p class="ql-block"><b>第11天(6.14)今日行程安排: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前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游览里加国家歌剧院、自由纪念碑、火药塔、三兄弟屋、黑头宫、阿尔伯特新艺术街。</b></p> <p class="ql-block"><b>里加国家歌剧院是拉脱维亚建筑史和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建成于1918,它为古典音乐带来了新鲜血液,成为最著名的文化中心。</b></p> <p class="ql-block"><b>歌剧院设计精巧,古朴典雅,尤其是创新的舞台设置,为里加带来世界级的指挥家、歌唱家等远道而来的贵宾。</b></p> <p class="ql-block"><b>自由纪念碑是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是拉脱维亚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b></p> <p class="ql-block"><b>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大城市,上世纪30年代,享誉世界的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游历波罗的海三国后,将里加称作“北方巴黎”。</b></p> <p class="ql-block"><b>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代代里加人一步步扩大城市外延,通过规划塑造城市肌理,终于构建出今日的里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火药塔原是里加城防系统的一部分,1937年被纳入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院的建筑体系中。</b></p> <p class="ql-block"><b>三兄弟屋是里加老城中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的典范,这三幢建筑分別代表里加在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迄今里加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b></p> <p class="ql-block"><b>相比一般的欧洲老城,里加更为多元,老城与新艺术街区交相辉映,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一路上吃吃喝喝走走停停,也让里加更为契合City walk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拥有华丽的红色梯形立面、被视为里加第一象征的黑头宫同样毁于二战,目前的建筑于1995年到1999年间按旧时图纸重建。</b></p> <p class="ql-block"><b>黑头宫大门上方刻着一句“如果有一天我倒塌了,必会浴火重生”,里加人实现了这句誓言。</b></p> <p class="ql-block"><b>这座被称为猫之屋的建筑,同样属于商人,但这位商人却不属于行会。这位德国富商因为生活不检点而被大基尔特行会组织拒绝,他因此大怒,自建了一栋豪宅跟大基尔特之屋打对台戏。不但房子建得漂亮,还在顶端弄了两只怒猫雕像,屁股和竖起的尾巴冲着大基尔特之屋。</b></p> <p class="ql-block"><b>阿尔伯特新艺术街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条街道,得名于阿尔伯特主教。</b></p> <p class="ql-block"><b>这条街以其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公寓建筑著称,其中许多建筑都是由俄国建筑师米哈伊尔.爱森斯坦设计。</b></p> <p class="ql-block"><b>第12天(6.15)今日行程安排: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前往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游览维尔纽斯大教堂、圣安妮教堂、特拉凯城堡。</b></p> <p class="ql-block"><b>沿途的田园风光,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没有污染,没有喧闹,远离浊世,清净悠然,风景如画,真的美极了!</b></p> <p class="ql-block"><b>维尔纽斯大教堂,建于1387年,教堂因多次改建,逐渐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几个世纪来一直是立陶宛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立陶宛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之相关。</b></p> <p class="ql-block"><b>教堂正面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其右是圣卡济米拉斯,其左是圣斯塔尼斯拉夫。</b></p> <p class="ql-block"><b>大教堂旁是52米高的钟楼,为13-17 世纪古城堡的了望塔,内存17座钟表。</b></p> <p class="ql-block"><b>苏联时期教堂改为美术馆,立陶宛独立后恢复原貌。教堂还存了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14-20世纪初教堂用具。</b></p> <p class="ql-block"><b>教堂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b></p> <p class="ql-block"><b>圣安妮教堂是 立陶宛首都 维尔纽斯的一座罗马天主教的教堂,位于 维尔纽斯旧城。圣安妮教堂融合了华丽式哥特建筑和砖式哥特建筑的风格,是维尔纽斯的地标建筑。圣安妮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教堂的顶端是纤细的主塔,凌空高悬,而主塔周围则由若干小塔簇拥,好似众星拱月一般。由砖块勾勒的线条繁复而优雅,晚期哥特式建筑所喜爱的火焰状尖拱清晰可辨,加强了尖塔的垂直上升观感,如同拔地而起的红砖森林,徐徐向上生长,充满生命的活力。</b></p> <p class="ql-block"><b>圣安妮教堂是全立陶宛为数不多的全红砖结构教堂,也是哥特式风格的杰作。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圣安娜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b></p> <p class="ql-block"><b>圣安妮教堂全部采用红砖砌成,据说砖块的形状就有33种之多。教堂外墙结构之复杂,装饰之精致让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圣安妮教堂采用罕见而奇特的砖砌哥特式风格,拥有经典的塔楼和尖顶。这里的第一座教堂是用木头建造的,于1419年被毁。砖砌的版本是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于1495~1500年建造的,此后,教堂的外观基本保持不变。</b></p> <p class="ql-block"><b>整个教堂像由线条、图案和尖塔共同构成的绚丽多姿的图案,在阳光下美得让人赞不绝口。</b></p> <p class="ql-block"><b>特拉凯城堡位于加尔瓦湖心岛上,城堡规模不大,由橙红色的砖石砌成,城墙十分坚厚,在蓝天白云和碧波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艳丽。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神秘的童话王国。</b></p> <p class="ql-block"><b>特拉凯城堡,是东欧唯一建在岛上的城堡。</b></p> <p class="ql-block"><b>14-16世纪,立陶宛大公国大公曾在此居住。城堡的外观满足了人们对于中世纪的一切想象,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欣赏城堡都非常美。</b></p> <p class="ql-block"><b>这城堡原建于十四世纪末,在长年战争影响下,剩下一片颓垣败瓦,70年代政府决心重建,至今城堡已大致回复原样。现该城堡为历史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清澈的湖水加上童话般的美景,让人不禁想要跳下去"划拉"一阵。</b></p> <p class="ql-block"><b>加尔瓦湖湖光潋滟,迷人的景色,幸福的立陶宛人民。</b></p> <p class="ql-block"><b>第13天(6.16)今日行程安排: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前往波兰首都华沙,游览圣十字教堂、城堡广场、华沙王宫、华沙美人鱼。</b></p> <p class="ql-block"><b>沿途风光。</b></p> <p class="ql-block"><b>华沙波兰共和国的首都,是现代化大都市,是欧盟第九大首都城市、19个世界一线城市之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拥有欧洲少数城市连同法兰克福、伦敦、莫斯科和巴黎在内的由许多摩天大楼构成的天际线。</b></p> <p class="ql-block"><b>华沙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华沙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在一战二战时期一度被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不过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圣十字大教堂矗立于波兰首都 华沙市中心,它的命运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波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深刻地了解这座城市和这个民族的历史,才会知道在大教堂里人们心中的默默的祈祷。</b></p> <p class="ql-block"><b>这座教堂是华沙教区的主座堂。门口黑色大理石上矗立的是耶稣,背负着十字架佝偻而行。下面一行镂金文字,是拉丁文,中文可以翻译为“抬升你的心”或“解禁你的心”。</b></p> <p class="ql-block"><b>面积为 140m x 40m的教堂内部有被这个城市驱逐、死于拉文纳的 但丁的纪念堂以及 米开朗基罗、玛恰威里、 罗西尼等276人的墓。与这些人相应的是内部的装饰也出自许多艺术家之手。</b></p> <p class="ql-block"><b>著名作曲家肖邦在巴黎去世后,心脏被他的亲人带回波兰安置在教堂的这根石柱中,为的是让他永远与心爱的波兰相连。</b></p> <p class="ql-block"><b>石柱上的碑文刻着"至爱所在,心之所在"。</b></p> <p class="ql-block"><b>哥白尼雕塑位于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附近。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提倡日心说模型,提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1543年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 - 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b></p> <p class="ql-block"><b>这座建于1830年的铜像显示处于坐姿的哥白尼右手拿着指南针,左手拿着浑天仪。在黑色底座的东西两侧刻有镀金铭文,在哥白尼右手侧,用拉丁文写着:哥白尼,祖国感谢你;在哥白尼左手侧,写着:哥白尼,同胞向你致敬。雕像后面的背景是建于1620年的斯塔西茨宫现在是波兰科学院的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维吉特古教堂位于华沙大学附近,这是一座建于18世纪的后巴洛克式建筑,教堂内部装饰的十分华丽。</b></p> <p class="ql-block"><b>据说当年在华沙大学内设有初、高中学校,当时还是学生的肖邦曾在这座教堂担任每周日弥撒的风琴手。</b></p> <p class="ql-block"><b>波兰总统府位于波兰首府华沙,建于1643年,曾进行过多次重建。它于1994年7月正式成为波兰总统的官邸。</b></p> <p class="ql-block"><b>约瑟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他是一个满怀复国梦的波兰亲王,也是一位勇敢无比的指挥官和深受波兰人民爱戴的英雄。拿破仑一世评价他为:"充满荣誉感和勇敢精神,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如今他手持战刀的骑马雕像被竖立在波兰总统府的门前接受后人的瞻仰。</b></p> <p class="ql-block"><b>今天的华沙市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b></p> <p class="ql-block"><b>奇格蒙特三世纪念柱位于王宫广场。这根圆柱是华沙最古老 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奇格蒙特三世于 1596 年从克 拉科夫迁都华沙,是华沙城的缔造者。塑像头戴王冠,身穿王服, 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宝剑,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b></p> <p class="ql-block"><b>华沙王宫广场,它同王宫形成一个和谐的整 体,仍保留16世纪的风貌,这是华沙最美的地方。沿着狭窄 的石板路有瓦斯灯竖立,路两旁尽是具有东欧特色的咖啡厅 及餐厅。</b></p> <p class="ql-block"><b>华沙古城南侧五边形的华沙王宫,也称为华沙城堡,建筑美轮美奂,装修富丽堂皇。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b></p> <p class="ql-block"><b>王宫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4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哥特式"大庭院",当时用作玛佐夫舍大公的府邸。17世纪中叶,王宫已经成为华沙的主要景观。</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华沙老城的街道上,你会不自觉地被这里的浪漫氛围所吸引。古老的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热情的人们,无不让人陶醉在这个童话般的城市之中。</b></p> <p class="ql-block"><b>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华沙人民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b></p> <p class="ql-block"><b>华沙老城的标志性建筑﹣﹣美人鱼雕像在华沙老城的集市广场中央,是华沙人百年来的精神支柱,女神般的存在。这位左手盾牌右手举起利剑的美人鱼,守护着华沙古城的安宁与繁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美人鱼是波兰首都华沙的象征,是华沙的守护神。它是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 · 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创作的,1937年建成。</b></p> <p class="ql-block"><b>在希特勒德国侵占波兰期间,美人鱼铜像悄然失踪,直到波兰解放后才重新出现。原来,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前,人们把这座铜像拆卸掩埋,精心保护起来。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们把她重新竖立在维斯瓦河畔。</b></p> <p class="ql-block"><b>华沙老城集市广场是波兰首都华沙老城的核心。直到18世纪末,此处也是整个华沙的核心。老城集市广场拥有独特的波兰传统餐厅、咖啡馆和商店。这是华沙最古老的部分。</b></p> <p class="ql-block"><b>住宿酒店外的夜景。</b></p> <p class="ql-block"><b>第14天(6.17)今日行程安排:早餐后前往华沙奥肯切机场搭乘CA738航班前往首都机场,再转乘CA1501航班前往虹桥机场,整个行程结束。</b></p> <p class="ql-block"><b>经过8个半小时的航程于6月18日早晨4点半降落在首都机场,后转乘CA1501航班于10点半到达上海虹桥机场,至此整个行程圆满结束。在此感谢团友们的一路陪伴和关照,期待再次同行。</b></p><p class="ql-block"><b>恭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