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取水人

康康家庭教育指导师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看了2024年上海中考作文的阅读材料: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要求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总分60,我想如果让我再退回去40多年,我肯定写不出来,最多希望获得阅卷老师的一个手下留情分36,然后再狠狠从数理化中取到我漏掉的水。</p> <p class="ql-block">  15岁以前我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和杂志。一是穷,家里没钱给我买课外书。二是舍不得花时间去读不考试的书。因此我精准地从12本语文书的每一页的大小字体包括文学常识中去取我有用的那几滴水,我记得那时的中考语文总分是120分,作文好像只占30分,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般在100分上下波动,已经算比较好了。那时我取水的方式就是熟读语文书。</p><p class="ql-block"> 上高中后,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也有了一些感知世界的能力,于是开始主动去图书馆读一些语文老师推荐的书目,对课本也仍然是熟到可以任意考的地步。我们那时的取水方式就是刷一年又一年的高考题,熟到你写前面,我续后面的地步。我们就是人家称的小镇做题家。有时也把对未来的憧憬写进作文里,让内心这个杯子能早点取到古人脑子里的那些水。我们读古文,背古诗,写鉴赏,只要跟考题沾一点边,我们就发挥出百分之百的激情,按照分值高低写出相匹配的文字。只要能挣到高分,就证明取水成功。通过一次又一次总结,直到我们挤赢独木桥,实现鲤鱼跳龙门,再也不拘泥于怎么去取人生路上那杯水了。</p> <p class="ql-block">  考上大学后,我们有了更多的取水方式及途径,既有图书馆取不尽的书,也有全国各地学不完的优秀同学。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便一个信息源就可以带给我们新知识,新机遇。很快我们就能利用他山之石,开避出自己的源头活水来。</p> <p class="ql-block">  工作之后,社会就是我们的大海,有多大的心胸就可以容纳多大的世界。每天有海量的信息,但我们只取与自己有关联的那一瓢水,不断地熬,不断地酿,直到它已沁出一缕人间清醒之幽香,我们才会露出一丝欣慰之微笑。不知你是否认可我这种取水方式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