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起了贺敬之《回延安》开头的诗句:“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2024年6月17日,我要去会见阔别65年的老同学蒋剑清时的心境就同于此。</p><p class="ql-block"> 说起和蒋剑清同学的结缘,源于1953年。当时我母亲和他母亲同在麻站工作,一张合影照片使我认识了他。</p> <p class="ql-block"> 当时他家只有母子二人,生活极其艰难,假期,他总会跟随母亲在麻站。我母亲也很喜欢他,经常在我跟前夸他。这张麻站合影,蒋剑清同学也被照在了期间。据现在剑清好友回忆说,当时我母亲招呼他进来,想叫他站在他母亲(三排左4)和我母亲(三排左5)中间,中间也稍空了一点位置,但被旁边的工作人员拖住了,照相师咔嚓一声定格了,因此我母亲头向左朝剑清方向看着。</p> <p class="ql-block"> 1956年,我们俩同读於海宁第三初级中学592班,由此,我们的友谊就更深了。1959年,初中毕业,他录取在海宁中学,我录取在临安师范。从此两隔,但一直书信往来至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他高中毕业参加临时工后参军入役。但不知为何,后来可能是各自成家,或忙于工作的缘故吧,竟断了音讯。直至退休后各自都在苦苦寻觅对方消息,但也一直未能觅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盐官廊桥乘凉的闲谈中,一人竟是蒋剑清同学的远房亲戚,他转辗告诉了我他的联系电话。我最终也竟用这电话联系上了蒋剑清同学。当时的兴奋难于言表。他告诉我昨天晚上还做了个梦,梦见了我,还摸了下我的脸,今天一早,就接到了我的电话,真是奇了!我们加了微信。他在微信中传来两幅书法,其中一幅是他作的诗,云:昨夜依稀挚友容,今晨竟然音相逢。大千世界珍宝多,怎比懋兄寻须翁。发来的照片,真是白发银须,活脱脱一个美髯公,不敢相认了。我们微信闲聊一月有余,终于约定了一个时日,当面畅叙。剑清好友又在微信中诗意回忆道:月余激动难言表,桩桩件件脑海跳。风华正茂久远景,翊翊如生眼前呈。曾记得:五九二班笑声朗,教室飞出金音嗓,铿锵明亮伴磁性,若今中央主持苗。曾记得:交流大会引哄笑,懋兄笑得劲最高。曾记得:钱塘江水天下奇,我们天天可观潮。上下海塘本领好,细沙滩塗赤脚闹。曾记得:早晨上学亦相邀,有时太早未起床,耐心等你穿衣裳,幸运上课没迟到。曾记得:周日麻站会慈母,乡间小路携手跑,新款茄克精气神,一表人才少年郎。……他的情真意切的回忆件件桩桩事我竟丝毫没有记忆了,特别是,我和他上学并不同路,他在北门外,我在东门内,学校在西门内,他竟绕道赶到我家约我一起上学!惭愧、感动至极!</p> <p class="ql-block">他发来了他至今保存下来我的一封书信。</p> <p class="ql-block"> 发过来两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李白诗是三年前就写好了的,他说一直放在背包里,说不定我俩会偶然遇见,就可交给我。情真意切,我竟不知说什么好,唯有感激涕零,借用李白诗意,道一声:唯有剑清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 话回正题,当天访友,早早起床,怀着和开头所说的激动心情赶赴嘉兴。当打开房门一刹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面对白发银须的好友热烈拥抱。65年的分别隔不断想念之情,美髯公还是少年郎。我们互诉离情,互诉沧桑,当年俩少年,现在俩老头,还多了夫人陪伴。盛情难却,他们夫妇俩邀我们去南湖边的南湖天地云上餐厅用餐。饕餮一番后,在南湖边徜徉,合影留念,又是一番絮语,依依惜别情真是不愿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饕餮朵颐,美美享受。</p> <p class="ql-block">朵颐之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徜徉南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再见嘉兴!再见南湖!再见朋友!期待再见!</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65年前初中毕业三好友之合影(自左至右:我、蒋剑清、朱炯达。可惜炯达早就因意外事故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时间荏苒,日月如梭。沧桑一甲子,我俩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不胜唏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