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重庆抗日战争遗址博物馆

陕北文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言两语】2024061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下午,时隔十几年,又去南山参观重庆抗日战争遗址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总占地500余亩,遗址面积4053平方米。遗址博物馆包括重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参观游览区、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休闲旅游区、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保健疗养区、重庆抗战遗迹研究中心等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的参观游览区,包括13处文物景点、一个综合陈列馆和一部分室外陈列。13处文物景点包括云岫楼(蒋介石官邸)、草亭(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旧居)、松厅(宋美龄别墅)、莲青楼(美军顾问团住址)、松赖阁(宋庆龄别墅)等寓所,以及望江亭观景点、防空洞、发电机房等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筑物与馆内环境因年代久远,整体外观一般,有的房屋景点正在维修,所以观看景观未尽人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随着岁月流逝,几十年后的未来,还有机会修葺一新。历史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此,随着世事的不断变化而变幻,所有历史,都会成为当代史,准确说,都要为当代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是抗日战争的陪都,也是领导全民抗战的两个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延安。重庆还是1941年底由美国总统提议的二战中国战区的指挥中心。由此确定了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定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雄城实至名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未来有一天,中国将建立两座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抗日战争陈列馆,一座在重庆,一座在延安。这是历史,历史要记住,不能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如此,抗战遗址陈列馆内比较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还是富有价值意义,值得观看思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入伍到重庆,先后居住重庆已四十多年,对重庆尤其抗战的历史比较熟悉,但仔细观看陈列馆展品,依然有新的发现与启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欢迎来重庆旅游打卡的中外客人尤其年轻人,尽可能去南山重庆抗日战争遗址陈列馆看看,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感受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当年的诗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共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二日,中央中央发表《共赴国难宣言》,提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暴动、赤化及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改变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等四项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四项保证,足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的诚意与决心,促成了国共合作,建立了全民抗战的统一战线。</span></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二十二次会战中川军参战统计表。</p><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身处大后方的川军积极申请出川抗战,在整个8年的全面抗日战争中,川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会战,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期间一共有340万川军出川抗战,64.6万人伤亡、失踪,参战人数位居全国之首。</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在重庆办公,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是国家元首。</p><p class="ql-block"> 林森,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1931年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1941年代表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1943年因车祸逝世,享年75岁。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于1931年底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后,于次年初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1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世称蒋介石为蒋委员长由此而来。蒋介石很长时期不是国家元首,是实际上的中华民国国家最高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沫若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以共产党人身份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沫若是中国近当代的文化巨人,他集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于一身,成就卓著,蜚声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开以来,知识阶层的一些人,对郭沫若的评价是不公道的。不论从什么维度考量郭老的一生,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都是第一位的,功劳远远大于过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6月26日,五十一个国家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作为五个常任安全理事国成员,中国国民党代表与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宪章上签字。充分证明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中的历史领导地位与巨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心而论,宋美龄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全面且巨大的,功不可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