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他奉献了一切</b></p><p class="ql-block"><b>凄美的爱情故事,将永留华夏儿女的心中</b></p><p class="ql-block"><b> 作者陈贵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与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血战,经过8个月的交锋,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胜利,曾一度跨过三·八线占领汉城。美方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回三·八线以南,接受停战谈判。经过近三年停停打打的艰苦谈判和局部连续不断的浴血战斗,美国在谈判桌上没有获得更多的战争利益,反而使国内国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最终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这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多次宣称,“将使用包括原子弹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尽快结束韩战”,遭到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反对而被迫终止。</b></p> <p class="ql-block"><b> 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上通过了两项文件,其中在《告全世界人民宣言》第四条中规定:“采取坚决行动,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及大规模灭绝人类的其它武器,要求首先使用上述武器的政府为战犯”。在这次会议的休会期间,法国核物理学家,原子核裂变的发现者约里奥·居里先生对中国代表团成员杨承宗说:“你回去告诉毛泽东,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你们要反对原子弹呢,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原子弹。原子弹的原理又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嘛,钱三强,还有他的夫人何泽慧,你呀……你们完全可以自己搞出来。”并送给了10克寻找铀矿的碳酸钡镭标准源给杨承宗,对他说:“要开发原子能,就要有铀矿,要找铀矿,就需要一个标准源,这个你带回去,对你的祖国有用。”</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从1952年2月起,中国开始了一系例制造原子弹的计划,并在苏联专家:拉祖特金的帮助下,在广西富钟县(今钟山县)找到了铀矿石,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会上毛主席说:“原子弹这个东西,美国有了、苏联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石,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到时候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b></p> <p class="ql-block"><b> 1955年8月16日下午,中苏联合找矿航测飞机“歪打正着”在湖南许家洞金银寨上空,发现铀矿源,随即在一个伽玛射线最强的地方,投下了降落伞和划有红十字的石灰包。9月9日中午,抗美援朝转业归国的老兵,核地质找矿员:李富和郭良斌,在金银寨棉花岭找到了降落伞和石灰包,找矿人员又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大量的伽玛射线异常带,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和苏联专家,在查阅和计算了金银寨找矿分队提供的普查数据、地面数据、地表槽探数据后,得出了结论,该地区至少有500吨以上的工业储量,完全可以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铀矿开采提供矿源。</b></p><p class="ql-block"><b> 苏联铀矿专家:布特维洛夫斯基建议,为迅速扩大找矿成果,加速探明许家洞金银寨成矿区矿化规模,满足矿山上马之急需,中方在着手准备矿山开采队伍的同时,应快速组织一支地勘队伍,开始钻机和坑道作业,为获取100米以下的地矿资源提供数据。</b></p> <p class="ql-block"><b> 1956年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〇九队第十分队宣告成立。在(中国)队长邹一明,政治副队长张汉卿,行政副队长马枫和(苏联)C,H吉林捷夫副队长和卡捷尔尼柯夫总地质师(技术负责)带领下,580多人的铀矿勘探队伍,进入许家洞金银寨,这批最初的核工业建设者们,怀着开发原子能事业的宏图大志,怀着对新生的共和国无限的热爱,怀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舍生忘死,艰苦创业,在荒野之中,用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为共和国原子弹事业做贡献的感人篇章。</b></p> <p class="ql-block"><b>王冬明在二排右1,他是一位仆实的平民英雄!</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在三〇九队第十分队,有个叫王冬明的职工,当时他只有20多岁。他是1956年3月9日,从湖南长沙市建筑技工学校招工来的木工技术员,他会做很多木工技术活,还会房屋设计,十队从金银寨搬迁到方村新队部的机关办公楼、俱乐部、职工食堂、家属区的房子和湖南711矿的苏联专家房子、职工宿舍、711矿办公室都是他设计的,他在长沙建筑技工学校有个恋人叫唐冬梅,俩人相爱了多年,很快就要结婚啦,1958年王冬明在“机关干部下车间劳动”中,整整在坑道里干了六个月,在支柱的工序中,他的技术最好,每个班组都喜欢他,都求他帮忙搞支柱,防止碎石滚落,他常常是上了这个班,又上那个班,曾好几次,他连续四天四夜在满是灰土的坑道里,帮工人们搞支柱,教工友们防止塌方的措施和方法,因连续几个月在坑道里作业,不小心意外地患上了矽肺病,经1958年十队职工身体大检查,他已患上三级矽肺病,他怕耽误唐冬梅一生,也怕让唐冬梅当寡妇,就一直不给唐姑娘回信,也不提结婚的事,唐冬梅给他写了二十几封信,他也不回,三〇九队十分队是国家级的保密单位,地址是不能公开的。1962年7月唐冬梅经过千辛万苦的打听,终于在许家洞的金银寨找到了王冬明的下落,而此时的王冬明己在三个月前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王冬明曾获中央地质部三O九队千米英雄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唐冬梅在安防科长韩发源的带领下,在劳保仓库里找到了王冬明留下的遗物,在一件新棉衣工作服的口袋里,她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留给亲爱的冬梅”,还在一个炸药箱里,发现了王冬明留下的日记本和40多封没有寄出的信,当她打开书信,见到熟悉的字体,还没念几句,便放声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当年来十队的30多个“长沙伢子”他们纷纷聚拢来安慰唐冬梅,一些女人们也跟着抽泣,放声的哭了起来。</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行政科派小车送唐冬梅到郴县马岭乡大坪三O九队十分队墓地,在王冬明的坟前,唐冬梅跪着,哭泣着,翻看王冬明曾写给她,但一直未发出的信件和毎篇日记,他念一篇哭一遍,凄惨的哭声,感天动地,让陪她一起来祭拜的长沙同乡们,也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她哀嚎着:“冬明呀,冬明,我心爱的冬明,你到了这个单位,应该告诉我呀……” “冬明呀,冬明,我心爱的冬明,你病了,我会掏心掏肺的来照顾你呀……”“冬明呀,冬明,我心爱的冬明……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那怕我为你留个后代也好呀,你怎么就一个人走了呀……”她长跪着,在王冬明的坟墓前凄惨地哭了整整一天。</b></p><p class="ql-block"><b> 天快黑了,陪她一起来祭拜的长沙同乡们准备扶他回单位,小车司机也含泪催她快上车,谁知她刚站起来不久,又重重地扑通一声跪倒在王冬明的墓前,她用尽全力大声的喊道:“冬明呀,冬明,你的信我全收到了,冬明呀,冬明,我想你呀……我爱你呀……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永远就是我的丈夫,我的男人。”至此,唐冬梅发誓永不嫁人。2003年3月孑然一身的唐冬梅在湖南宜章去世,终年27岁。</b></p> <p class="ql-block"><b> 2005年4月,我在湖南郴州疗养院采访309队10队,矽肺病老人的一些情况,很多老家属给我讲起过王冬明的故事,她们说:“王冬明是个好伢子,他爱关心人,帮助人,57年我们刚到金银寨,住的是竹片泥巴房,什么家俱都没有,吃饭都是站着吃!”“王冬明看我们造孽,就利用业余时间,用废旧的木板和木工房的边角料,给拼起来,帮做了几个简单的小饭桌和小板凳,我们当时高兴的不得了。”“你不知道,在58年60年,有个小饭桌和小板凳,家里就像添了现在的席梦思床一样高兴。”“我们都感谢他,念他的好,可惜他死的太早啦。”“他有个未过门的媳妇,叫唐冬梅,人长的好漂亮,到十队来时,王冬明己死啦,我们见过她,哎呦……她好可怜哟......”</b></p><p class="ql-block"><b> 2005年在编写309队10队队史时,我看过王冬明的个人档案,他确实是共和国的“千米英雄”,他所设计的711矿苏联专家楼、职工食堂、家属区的房子仍在继续使用,现已开发成湖南省“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说唐冬梅有位远房亲戚叫唐磊,在他心中始终有个“迷”,这就是在湖南宜章的姑妈长的这么好看,为什么一直不嫁人.....?在知道了姑妈的事后,2004年唐磊含泪写下一首叫《丁香花》的歌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纪念这位从未见过面的姑父。</b></p> <p class="ql-block"><b> 为纪念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弘扬“两弹一星”,丰富郴州文旅内涵,由湖南省话剧院、郴州市文旅管理局、郴州市广播电视台、苏仙区政府等单位联合创作的话剧《丁香花》,即将在郴州711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演,唐磊是本剧的音乐主创人员之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