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的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乡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岛,或者说是半岛,惟有西面有一条狭窄的河埂与外面的乡镇相连,弯弯曲曲的路面宽不足6米,长不足300米,一边是宽阔的南河,另一边是高差有4-5米的泉水河,南河与河埂之间还有一条上游堰口分出来的水渠,用于灌溉农田,水流湍急汹涌,河埂两堤是一些深深浅浅的芦苇和灌木丛,还有一些长得不太高大的刺槐。路的两旁几乎无遮无挡,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每次骑车或者下雨天涨水从这里路过时都心惊胆颤,怕一不小心就掉进泉水河里,被汹涌的河水冲走,那时候缺乏救生工具,十之八九会落水溺亡。岛的北面有一座窄窄的石拱桥与对岸的村子相连,由于道路狭窄,不具备大型机动车辆的通行能力,只供两岸村民相互往来;岛的南面与东面则是与对岸隔河相望,河的对岸分别有不同等级的公路,与前面的乡镇或者其他县城相连,两岸赶集都是渡船而行,河的两岸有船坞,方便于当地村民骑车载物或者背负农产品赶集出行,每次只收5分钱,遇见相熟的村民还不收费。家乡所处的位置在全县属于海拔最低处,同时也是几条河流的末端和汇集之地,风调雨顺的时候犹如江南水乡,每次发大水时则是一片汪洋泽国,有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洪水能淹到两层楼那么高,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既没有抗洪抢险的概念,乡镇一级的政府也不具备抢险救灾的财政能力,饭还吃不饱呢,哪里还有钱救灾,只能听天由命。农村的房子大多是土墙茅屋,洪水一来自然就倒了,粮食也冲走了,造成不少人员和牲畜伤亡,哭爹喊娘也没有用,所以洪水过后,当时背井离乡讨饭的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沿着南河的两岸都是一些平缓的砂砾河滩,每次洪水过后,日积月累,河滩上便淤积了一些肥沃的泥土,勤劳的乡亲们不会放过任何一寸闲置的土地,在上面分季节种植油菜小麦和甘蔗。一到春天,村庄的原野上和河的两岸铺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碧绿如油的麦苗,从空中俯瞰,犹如大地织就的一张绚烂的彩色地毯,蜜蜂忙着在油菜花上采集花粉,蝴蝶在花间从中翩翩飞舞,远处的村庄青墙黛瓦,炊烟袅袅,庭院深处,桃花灼灼,到处都是春天扑面而来的甜美气息。我们的孩提时代是一个虽然饥饿但而又充满无数欢乐的年代,那些田野上,河滩边,都有我们拽着风筝奔跑着的欢快身影。当然我们最开心的还是下河游泳或者沟里摸鱼虾,捉泥鳅,逮小螃蟹,可以找一处大人们不容易发现的地方生上火,把鱼虾泥鳅螃蟹用草绳串着放在火上边烤边吃,虽然没油没盐,但那烤出来的鱼肉香味啊,实在是令饥肠辘辘的我们垂涎欲滴,哪管三七二十一,管它烤没烤熟,早已经吞下肚去了,暂时裹腹一下一直没有多少油水的肚皮。尽管最终回家少不了父母的一顿胖揍,但少年顽劣的天性又怎么能改得了呢。等油菜和麦子到了夏天收割以后,河滩上就开始种上甘蔗苗了。由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甘蔗长势很快,两个月以后,河滩上就会生长出一大片茂密的甘蔗林,像青纱帐一般。到了秋天,夕阳西下,河面上波光粼粼,溪流潺潺,蜻蜓在天边彩霞的余辉中上下飞舞,处处可闻蛙鸣声,啾啾啾的鸟叫声,在黄昏的天幕中此起彼伏。微风拂过,青纱帐犹如一个翩翩起舞的美丽少女,摇曳着她多情的舞姿,跃动在大地的帐幔之上。</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河面上会飘荡着一些附近村民撑着杆下河捕鱼的小船儿。只见渔夫们一只手提着网,另一只捏着边,用力往前一掷,那网便撒了出去,然后慢慢地开始收绳,收上来以后赶紧提到船上,只见大大小小的鱼虾在渔网里舢板上活蹦乱跳,煞是喜人,渔夫把鱼虾捉起来放进桶里,想必晚上又是一顿丰盛美味的晚餐了。当然也有村民以靠打渔为生,捕了鱼販到集市上卖,换回大米、肉和蔬菜。后来为了方便两岸村民来往,繁荣乡镇集市,促进农村畜禽等农副产品交易,政府把船改成了轮渡,就是把多条船横排用钢绳连在一起,两端分别用铁锭锚定,俗称滚装船,只是人走在上面,船摇晃来摇晃去,胆子小的还真不敢上去,怕一不小心就栽进了河里。当汛期来时,为了确保安全,又得把船分拆开来,等汛期过去以后,再把船重新连接起来。滚装船给两岸村民带来了许多方便,每逢赶集,两岸村民自由来往,卖桃的卖梨的,卖桌椅板凳的,卖鸡鸭鱼肉的,柴米油盐酱醋,豆腐脑花油条,锅碗瓢盆,衣服鞋帽,应有尽有,往地摊上一摆,皆可自由买卖。卖耗子药的卖跌打损伤狗皮膏药的大喇叭声,从街头震天响到街尾,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流攒动,熙熙攘攘,喝茶的打牌的,进餐馆吃饭喝酒的,各有所乐,各买所需,到了午后,集市逐渐散场,人人皆能满意而归,古镇平淡而幸福的一天就这样很快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许多年以后,由于政府部门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在镇上修建了许多座桥与外面相连,交通开始四通八达,一条快速路与一条高速路横跨在岛上,连接南北,奔赴东西。原有的村庄也已经划作工业园区,村民们不得不搬离了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村子,也许有些人从此不再相见,尽管家园难舍,但也无可奈何。从此田园不再,炊烟已无,发展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宽阔的工业大道两旁,工厂林立,车辆穿梭往返,经济蓬勃发展,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小镇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和生活富裕。只是他们,再也回不到那种邻里之间鸡犬相闻和睦相处的田园式乡村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图片摘自网络,若侵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