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溯源

梁耘益

<p class="ql-block">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造纸术吧,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方便了人们的读写,推动了人们文明的进步。既然纸那么么重要,那是谁让纸“入寻常百姓家”呢?是禁伦。你想知道他的事迹吗?听我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公元一世纪左右,人们读写要用到竹片,叫作竹简。在竹简上刻字,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成了册。但竹筒做成的册又厚又重,所以古时人们上学堂,很多人要拿大篓子装册。它又重又占地方,携带不便,竹片又容易潮湿又容易生虫,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读书人。</p><p class="ql-block"> 蔡伦那个年代也有另一种纸。当时人们学会了养蚕取丝,人们把煮好的蚕茧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帛纸。</p><p class="ql-block"> 帛纸可以书写,比竹简方便多了,它柔软轻便,便于书写。可惜量少价高,这一致命缺点使它难以普。因此,在当时人们读书写字实在太难了,人们需要一种轻便,易于保存又便宜的书写材料。</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宫中做官的蔡伦也在为这个问题苦恼,一天,宫廷里来了一个名叫黄昌的工匠,他是从出产蚕丝的江南来的。蔡伦找到黄昌,询间了帛纸的制作过程,黄昌便一五一十地把过程通通告诉了蔡伦。蔡伦想了一阵,问:“帛纸 是丝绵剩下的纤维吗?”黄昌说:“是的,是一层很薄的纤维。”这启发了蔡伦,纤维不易破裂,于是和黄昌开始寻找纤维材料做实验。他们找来了一切含有纤维的东西:树皮、破布、鱼网筝。他们用一个大锅热水,再把东西放进锅中,等到锅中水沸腾了,两人就合力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倒入大石臼中,用木棒“笃笃”地擦。直到成了浆状,黄昌便把漂白粉倒入石臼中,平铺在席子上,确保每一张都均匀地平而薄。把席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最后成型。他们把自己实验的纸揭下,这才是真正能让大家都能用上的纸啊!</p><p class="ql-block"> 经过后来多次的实验,纸再次改善,人们称之为“蔡候纸”。这种纸比帛纸吸墨吸得更快,而且不易散开,价格便宜方便使用,得以流传。</p> <p class="ql-block">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但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也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蔡伦,他被纸工奉为“纸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特别展示了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至今为人们所称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