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自古是重要白银产地,但亦是中国西南的贫脊之地,云南最早大量引进银圆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接受湖北的“协饷”,即是清政府税收富裕的省份对地方贫脊、收支不能平衡省份的补助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由名为度支部云南造币分厂正式开制银圆这是清代成立最晚的造币厂。</p> <p class="ql-block">本币龙洋被泉界习称为"老云南"。云南省造光绪元宝银圆有两大类,辨识方法就是背面有无英文,本币有英文即是“老云南”,且与其他省份的龙银相比,图文较为深峻。</p> <p class="ql-block">“老云南”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即“半圆”。</p> <p class="ql-block">背面四周有英文。</p> <p class="ql-block">云南龙银另一种设计简洁龙面无英文者,是民国成立后制造,在原有模具销毁的情况下,另起炉灶,自行生产新币,当地称之为“细字小困龙”,泉界习称“新云南”,流通甚广。</p> <p class="ql-block">"新云南”银圆背面的龙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新云南”光绪元宝“半圆”。</p> <p class="ql-block">背面四周无英文。</p> <p class="ql-block">本币“庚戌春季云南造”的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圆,非常稀罕在于“庚戌春季”四个字,中国钱币以干支纪年不足为奇,注明季节则是绝无仅有。据推论此币与滇越跨国铁路(云南至越南)正逢全线通车,该年春分(庚戌年二月十一日即1910年3月2日)之后与币面铭文“春季”相吻合。作为重大建设竣工,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龙纹图案,四周英文围绕。</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于光诸年间并无造币厂,仅有官方的银炉设备。曾于光绪十四年,铸造少量黔宝银饼流行于苗疆一帶。</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四年(1888年)制作。</p> <p class="ql-block">1926年周西成任贵州省政府主席,为改善财务整理金融,设立贵阳造币厂。为表彰贵州首条公路建设,制作银元以资纪念。银币正面中央团花图案,环列“贵州银币”,外圈上为“中华民国十七年”,下为“壹圆”。</p> <p class="ql-block">币背中央一辆汽车置放于草坪之上。外圈上书“贵州省政府造”,下列“七钱二分”。俗称“汽车币”。其中,在草坪上有“西成”暗记。据说,这枚汽车币是中国全球知名度最高中国银币!</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贵州省通过在广州招募技工、购置印模及造币机器,制造银币,此币式样十分别致,正面为贵阳名胜甲秀楼,楼门间有一“谷”字暗记,楼底有英文“ TLK”,据悉谷字代表省主席谷正伦,英文“ TLK”则有说代表厂长谢杰明。甲秀楼的外圈上书“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下书“贵州省造”。</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银币背面是金竹三枝,左右分列“壹圆”二字,俗称“竹子币”。真可谓乱世出名品!</p> <p class="ql-block">1949年兵荒马乱的时候贵州除了竹枝银圆外,也制了一批廿分银毫。</p> <p class="ql-block">银毫背面有“黔”字,特征十分明显。</p> <p class="ql-block">成都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落成,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铸七二银圆,次年设成都、重庆两分局,专司营销回换事宜。龙的头部大小的不同分多种版式,初版龙臉较窄,俗称“小龙头”。本币是小龙头。</p> <p class="ql-block">背面龙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大龙头”。</p> <p class="ql-block">背面龙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本币四川“宣统元寳”,压印清晰。</p> <p class="ql-block">背面龙纹图案。</p> <p class="ql-block">宣统库平三钱六分。</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龙纹图案,四周以英文标注。</p> <p class="ql-block">1912年军政府造二角。</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华民国元年,中心“汉”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