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越纪程

海在呼吸

<p class="ql-block">  一晃“6.18”了,众商家又鼓噪购物节,可我行色匆匆在路上回老家。忽然想起因此错过了9天前的一个纪念日——“6.9”援越抗美出兵日。这个十多年前被众多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兵讨论确定的纪念日,基本不为人知,但我不应该忘记!</p><p class="ql-block"> 到老家了,赶紧翻出15年前由军旅画家、老战友庄庆芳编辑的这本画册——里面净是他拍摄的照片,再细看一遍。也想发出来让大家都能看见。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图文。</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庄原部队的老军长刘精松上将听说我们为高射炮兵部队写史,欣然题词。他也是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老高射炮兵。</p> <p class="ql-block">  当年入越参战的中国后勤部队62支队(<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炮62师)袁支队长也有题词——援越抗美彪炳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65年6月9日,首支部队工程二支队正式入越,任务是修筑战备工事,时任工程兵司令员的陈士榘上将和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中将前往广西南宁送行。刘中将对即将出征的官兵们说:“二支队是第一批入越部队,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次出国与当年抗美援朝不一样,部队是做无名英雄,但是你们对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贡献,将来一定会载入中越两国两军的史册,中越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们。”</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军派出工程兵、铁道兵和高射炮兵部队总计有32万人先后入越,除修路建桥筑工事的7个支队外,与敌人直接作战的那就是高射炮兵部队了,入越作战的高炮支队有16个之多,主要任务就是防空作战。</p><p class="ql-block"> 我们返越此行就是为祭奠当年牺牲的援越烈士们,让他们知道“中越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们”。</p><p class="ql-block"> 画册页面都有文字说明,这里就不赘述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照片中两位相拥而泣的老人已先后离世。</p> <p class="ql-block">  临出发前在南宁,吴子说起他上小学时,南宁街上常看到来来往往的军车,也是司机的父亲告诉他说,这些都是要上越南战场的军人。因此,他从小就对援越抗美的军人们抱有深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广西籍的参战“红卫兵”尽地主之谊,办起了小型图片展。她们之前还制作展板,到广东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布展。这个当年占地20亩展览面积6000多平米的博物馆,也是援越抗美铁道兵老战士林意洲自费筹建的。</p> <p class="ql-block">  这两份名单上记录的,是烈属和参战老兵战友们,时过多年,其中不少人已先后离世,仅我所知就有不下10人。在此权当历史档案以告慰烈士、留存于世吧。</p> <p class="ql-block">  这本薄薄的画册作为那年那月的一小段历史记录,是老兵画家庄庆芳的倾心之作,它兴许不会被更多的人欣赏赞许,或者很快湮没在海量网文网图中,但是,它所表达的那一代人、那一批老军人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 但愿,那一代人的这些记忆,会永存世间、彪炳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