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旮旯书院《好大王碑》临摹创作小记

瓶盖哥

<p class="ql-block">旮旯书院从朱复老的秦篆《峄山碑》入手,经过两年大家从认识篆书到能熟练的书写篆书,坚持下来的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感触和收获,有的同学参加过威海印社成立的书法篆刻展、市书协主办的三八巾帼展还有哈工大教职工书法展,见识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朱复老的篆书金石气足,严谨厚重对于没有书法基础的我们来说,开始学习是比较难的,其实这也是让我们书法门外汉第一步用这样的拘谨来束缚住自己以往的随性,让我们快速完成书法最初我们要做到的一些东西,除了技法更多的对于书法的认识。篆书一直是我认为最好的入门方法,这不仅仅是对书法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于六书造字的认知。小篆笔法简单,但字法就需要我们重新学习,这样以来我们上可追大篆金文,下可通隶书汉简,以至于草书等学习。有了篆书的字法基础,对于我们写隶书事半功倍的效果。从5月中旬到现在,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接触了《好大王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隶书的我们以此作为篆向隶的过渡。大家从篆书的束缚一下放飞了自己,觉得好舒服。有这种感觉很好,其实就是小篆的“拘谨”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字法不够熟练通晓,对于古文字缺少认知,这是造成我们最大的学习障碍,突然转向隶书,几乎所有的字我们都在我们可读之内,另外《好大王碑》字形古拙自由,笔法简单,我们能迅速的溶于这个碑里,很多同学写的很好。但是这只是个过度,不易过多在此滞留。今天我简单记录一下这些,把我们的作业图片简单集合,算是对我们一个月学习的总结,然后继续我们下一步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好大王碑》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为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体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宽在1.34—1.97米之间,四面环刻碑文。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p><p class="ql-block">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