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观赏石文化历史悠久,米芾是赏</p><p class="ql-block">石界代表人物,他创立的赏石原则影响深远。其传家宝“灵璧石砚山”曾被朝廷督查史杨杰带走献给皇上,后流失海外,幸被专家发现并保护,现藏于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观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就已存在,发展至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古人主要欣赏的观赏石包括灵璧石和太湖石,这些都是著名的传统观赏石,其欣赏标准概括为:“瘦、漏、透、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初文人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详述了“瘦、漏、透”这三个词的美学意义。他描述“瘦”为石头似悬空而立的形态,“漏”指石中大小不一、精巧交错的孔洞,“透”则是石中四通八达的空隙。赏石的传统理论由宋代书法家兼奇石爱好者米芾提炼,他首创了“瘦、秀、皱、透”四大赏石原则,后世将其扩展为十二要素“瘦漏透皱丑、拙、顽、奇、秀、险、幽”,进一步简化为“瘦、漏、透、皱”。</p> <p class="ql-block">米芾在赏石界的贡献居首,他以“石癫”、“石痴”著称。其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是“米芾拜石”,讲述了米芾看到州府官衙门口一块独特美丽的奇石后,由于过度兴奋而穿着官服、持笏板向石头行跪拜之礼,不停地称呼“石丈”,此行为当时引人发笑,也使他获得了“石痴”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米芾对奇石的痴迷不止于拜石一事。他曾在外出时发现一块奇石,赏后难以割舍,最终在石旁搭了凉棚,连续三天赏石。还有一次,他因沉迷于家中赏石以至于耽误了公务,使得他的上级朝廷督查史杨杰上门探查。杨杰顺便想要一睹米芾收藏的美石。</p> <p class="ql-block">面对杨杰的到来,米芾出示自己的珍藏,试图用其美丽的石头说服杨杰理解他不愿出门的理由,这实属无赖之举。杨杰要求查看米芾的珍藏,米芾于是一件件展示,最终拿出传家宝“灵璧石砚山”。</p> <p class="ql-block">杨杰对“灵璧石砚山”赞不绝口,一直称赞其美妙。米芾想收回石头时,杨杰却表示还未欣赏够,便将之带走。米芾由于自己的初犯错误,未能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传家宝被带走。未料到杨杰将此石展示给了皇上,皇上对此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米芾曾在江苏涟水任职,涟水与安徽灵璧县相邻,米芾收集了许多灵璧石珍品。其传家宝“灵璧石砚山”就是其中的极品,难怪皇上见了也欲为己有。原本失传的“灵璧石砚山”在12年前香港一次拍卖会上被发现,幸运的是由于拍卖者不甚了解其价值,最终被专家发现并保护。如今,这件千古奇石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