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牟学农 <p class="ql-block">2017年,乐友乐石斋主在他的《石路花语》公众号转载了本人发表在2000年1月21日《音乐周报》上的一篇《漫谈二十一世纪的作曲家》电子音乐科普散文。乐石斋主在文前加按语说:牟学农先生这篇通俗精美的文中所描述的这些“未来”,如今不但早已变成事实,而且应用发展更快更神奇了!他“惊叹美妙神奇的电脑音乐世界,更感叹牟学农先生超前的音乐想象力!”</p><p class="ql-block">乐石斋主在转发前问过我:文章发表已有17年,有没有必要要根据当前网络音乐的最新对文章作些更改和补充?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原文一字不动。我说:17年前的文章传递的是17年前的信息,而科学的发展瞬息万变永无止境,我不可能永远这样没完没了的改下去。</p><p class="ql-block">果然,仅仅又过了7年,乐石斋主感叹所谓的“超前”又早已与现实落后了一大截!横空出世的AI,让自称只会“纸上谈兵”的老牟,连这个“兵”怎么“谈”的感觉还没找到,我的同龄人乐石斋主却早已能娴熟地操作着AI,他的新词瞬间被AI“谱”成时尚美妙的新歌,而且AI“歌手”已经同步在倾情演唱了……</p><p class="ql-block">这下轮到老牟我惊叹,不,惊恐了:这么下去,还要作曲家干什么?还要歌唱家干什么?AI,你真的不让音乐人吃饭啊?</p><p class="ql-block">惊叹和惊恐过后,我决定还是把那篇24年前的旧文再发给乐友们分享。因为我坚信文章结尾的那段话,至今还是成立的——</p><p class="ql-block">无论如何,广博的音乐积累,精湛的音乐理论,多元的音乐思维和娴熟的作曲技法,依然是作曲家们最大的优势,只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与时俱进不断地“充电”,紧紧跟上其超高速的发展步伐,那么作曲家就永远拥有最广阔最美丽的音乐世界!</p><p class="ql-block">呵呵!当年崔健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p> <p class="ql-block">附:《漫谈二十一世纪的作曲家》</p><p class="ql-block">牟学农</p><p class="ql-block">【刊前语】知名词曲作家、乐评人牟学农先生除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优秀音乐作品外,还撰写过许多融音乐与散文于一体的美文,笔触清新隽永、风格独树一帜。本文《漫谈二十一世纪的作曲家》最早发表在2000年1月21日《音乐周报》上,发表后引起不小反响,不仅被《北方音乐》、《音乐天地》、《音乐生活报》《电脑音乐报》等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还引起国内许多MIDI音乐爱好者的兴趣,他们纷纷从网上搜索牟学农,要和他交流和探讨未来电脑音乐的话题。学农先生哭笑不得地告诉他们:自己至今还是个半电脑盲,对于电脑音乐几乎一窍不通,文章是听过专家对MIDI音乐常识的讲解,加上自己的想象而写成的——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p><p class="ql-block">——《石路花语》主编:乐石斋</p> <p class="ql-block">当音乐跨入21世纪时,假如你想成为一个卓越的作曲家,那么,熟练地操作电脑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起码条件了。就象你现在随意地演奏你最擅长的乐器或哼唱你最熟悉的小曲一样轻松。多媒体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终端设备,是信息时代人们必须依靠的得力助手,而原先作曲家们钢琴或合成器等必备工具将退居二线,只有计算机才能使你的音乐思维得到无限的延伸。那时候凡是你想象得到甚至暂时无法想象得到的音乐效果,都会经过MIDI通道,用监听音箱、荧屏显示和扫描复制等方式将你所需要的音响、图像和乐谱等等反馈给你,旋律、节奏、音色、音量、和声、织体……所有内容的建立、取消和更改,都方便至极,只要你轻轻敲击键盘。当然,这里所指的绝大多数是计算机的键盘,而不是垄断了音乐几百年那黑白相间的乐器键盘。</p><p class="ql-block">也许你会不以为然:现在的电脑音乐不是早就出现,并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级了吗?</p><p class="ql-block">你说得很对。然而正是这越来越普遍和越来越高级,才使我们必须认真讨论一下21世纪的作曲家怎样才能称职。你想想,音乐与电脑结盟到今天才20来年,却已升级换代了多少个档次?这难道不足以使我们设想到未来这100年里的音乐将会达到何等程度吗?如此飞速发展的电脑音乐,令最高超的电脑音乐专家也丝毫不敢懈怠,否则就将面临难以同步适应的危机。</p><p class="ql-block">其实到那个时候,我们目前的电脑音乐概念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未来的电脑音乐体系是用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构筑起来的。这就要求作曲家们必须具有掌握网上音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能素质。所谓音乐资源,包括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各个时期中外音乐经典、著名音乐家的全套档案、各种乐器的全方何介绍、历年音乐出版物和期刊、重要音乐会实况资料、最新音乐科研成果和作品(包括歌词)、最近音乐比赛或作品征集消息等等。至于那些各种变化无穷的音乐创(制)作材料,如音色、节奏、和弦、自然音效……更是丰富之极。所有这些都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每一位上网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下载。而网上音乐资源信息点的连接已不再是线性,而是网状的。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和检索方式,可以使你极其方便而快捷地获得大量可供你使用的音乐信息,无论是乐谱、文字、音响、图像……一切应有尽有。实际上此时你的音乐创作已变成网上作业,电脑键盘、专业声卡、鼠标、扫描仪、集成音源的录入输出等等,几乎完全替代了那种心里想、口里哼、琴上弹、谱上记的传统创作模式。其写作程序的变革也相应产生,每个乐句的旋法,每种节奏的安排,每段和声的设计,每件乐器的配置等等,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块,井使之相互建立起多种网络化通道,用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辅之以高低强弱快慢的调整,由此创作出你那精美绝伦的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你的作品诞生以后,其乐谱、光盘和录音数据只能当作原始的手稿由你自已保存,而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则必须使之成为新的音乐资源,进入多路径随机交互式访问的网络。只有这样,各种音乐作品的使用者,如文艺团体、音乐编辑、出版商、演奏家、歌手等等,才会通过因特网和你对话,商谈作品的使用及稿酬等事宜。</p><p class="ql-block">不过,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你,那时作曲家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你的竞争对手并非单指作曲家同行,更多的却是那些似乎与音乐毫不搭界的网上发烧友。他们虽大多不怎么精通乐理更不懂作曲法,甚至连谱也不一定会识,可是他们却有着非凡的电脑操作和网上作业才能。随着超媒体的全球巨型资料信息网的形成,他们从这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获取所需的音乐资源易如反掌。而一边监听音响效果,一边随心所欲地即兴“创作”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拿手好戏。这样边听边改,直到满意为止。令你惊叹的是,他们的“作品”,分析起来也许这里和声不对那里曲式不通,可偏偏非常新颖美妙,把音乐效果发挥到了极至!至于会不会记谱更毫无关系,打印机早已把准确无误的总谱同时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然而无论如何,广博的音乐积累,精湛的音乐理论,多元的音乐思维和娴熟的作曲技法,依然是作曲家们最大的优势,只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与时俱进不断地“充电”,紧紧跟上其超高速的发展步伐,那么作曲家就永远拥有最广阔最美丽的音乐世界!</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你——21世纪卓越的作曲家!</p><p class="ql-block">(原载2000年1月21日《音乐周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