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雁門關访古

Lix318-18480508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雁門關访古</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学汇</div> 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其上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br> 雁门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也就是杨家将镇守三关的地方。<br> 雁门关地处塞外与中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咽喉要塞,雁门关的历史,也几乎成了一部绵延不断的战争史。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 2000次之多。<br> 雁门关景区有南北二门,一般旅游团都从北门进,然后从雁门关西门(地利门) 进雁门关关城,北门应该是正门。但我们却被导航到了景区南门,停车后步行至关城东门(天险门),多走了不少路。下面是雁门关景区导游图。<br> 进南门不久就见到了一座漂亮的“和亲亭”,相传昭君出塞和亲时曾与呼韩邪单于在此休憩。和亲亭为木结构建筑,由两个双檐八角亭组成,其中两角互相连结,寓意同心相联,永不分离。 过和亲亭不久就到了阜戈寨。这是阜戈寨的寨门。 阜戈寨,也叫阜家坪。历史上战争时期是雁门关守军的后勤保障供给基地,和平时期是胡汉贸易的著名榷场。当年这里的商行、客栈、饭店、酒肆、钱庄、当铺应有尽有。现已重建成为集中展示边关军需、贸易和民俗风情的主题村寨和影视拍摄基地。 我们走的这条雁门关古道是一条纵经雁门关的南北向通道,也是清代晋商赴蒙、俄贸易的必经之路,关城石道上尚能见到清晰的车辙印,可见当时商贸的繁荣。在一岔道口立有一块“分道碑”,原来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州衙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再修一条平行通道,分道碑规定了两条单行线上下行走路线,成为现存最早的交通法规和标识。。 离开分道碑西行不远见一“马公杀虎处”石碑。马公是明代镇守雁门关的官员,当时雁门关道两侧森林茂密,时有老虎出没,屡屡伤及百姓、行旅。马公的弟弟自荐为民除虎,不幸被虎所害。马公勇承弟志,终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交通恢复。为纪念马公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镌曰“马公杀虎处”,并葬其弟于碑侧。现在在华北早已看不见老虎了,而此碑告诉我们,在明代时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非常原始的。 离“马公杀虎处”不远有一石质观音殿立于一高台上,殿内塑有“四面观音”石雕,分别为圣观音、如意观音、马头观音和十一面观音,寓意护佑四方游人信众。 附近还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看旁边的说明知:此石叫“盘古石”,在石上能清晰见到“雁门关”三字,且为古繁体。石上确实有许多纹路,很像文字,但我没有认出什么字,不过还是傍着它合影一张。 路过关陵、壮士亭,也上去看了看,是阎锡山为纪念在军阀混战中战死的晋军而立的。<br> 己能见到两山夹峙间的东门——天险门了。<br> 天险门前有座镇边祠,颇具规模,游人不少。 进入东门(天险门)不远就是西门(地利门)。 我们爬上地利门,下面是点将台。 旁边有一个守城兵器展。 雁门关的关城不大,建在两山之间且与长城相连。 地利门南面有一个烽火台,是一个制高点,坡度很陡,爬上去比较费力。这是爬烽火台途中拍摄的关城。 北面的这座塔叫雁塔。 从烽火台下来我们即出西门(地利门)向西走,首先见到的就是根据历史记载新建的边贸街,边贸街是由70多间仿明代建筑所构成,主要展示具有雁门关地区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和纪念品。边贸街北口竖有一座十分古拙的四柱三门牌坊,北面坊额为“边贸街”,南面坊额为“漠北达”。 过边贸街牌坊来到“边关村落”古雁门寨。寨子的南端有一座六角攒尖顶井亭,里面有一眼古井,井内有泉水涌出,名曰“豹突泉”,是雁门关景区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迹之一。与济南的“趵突泉”同音,但此“豹”非彼“趵”。 雁门寨北端有一座明月楼,明月楼是古代雁门围城的北门,围城里面有关城,是进入雁门关城的第一道门户,城楼上方镶嵌着“雁门寨”石匾,石匾高处有“明月楼”三个字。 跨过一座石拱桥(官桥)就是雁门关景区明月楼广场,这里应该是的景区的正门,一般旅游团都是从这个门进景区的。我们从南边进来的那个门应该是后门。官桥两侧是24位杨家将人物塑像。东侧有以佘太君为首的13位杨家女将。 西侧则是杨继业率领的11位杨家男将。 奇怪的是,在杨门女将中竟有两位辽国公主。他们分别是四郎和八郎的妻子。这让我想起了那有名的京剧“四郎探母”,宋辽两国的敌对也没有能阻止两方年轻人的爱情。这也许应算是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一段佳话吧。 在景区公路北面,两组汉白玉雕像对面有座巨大的历史名人壁,长63米、高28米,依山面南而立,上面以浮雕形式展现了59位与雁门关有关的历史人物。左侧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及他手书的“雁门关”三个字。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陕北转战西柏坡,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从临县碛口镇,经兴县、岢岚、五寨、神池、宁武、代县、繁峙、五台山前往西柏坡。我们在代县参观《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时看到如下信息:4月6日,乘车前往代县,途中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凭吊古战场雁门关。晚,听取代县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和县委书记关于土改工作的汇报。 历史名人壁右侧有59位名人,其中有巡视边关帝王22位,手握兵权的将军22位,出塞和亲的公主五位,路居文人墨客九位。值得一提的是最早与雁门关发生关系的名人是3000年前周朝的穆天子。公元前965—959年穆天子西巡会西王母,就是经过雁门古道的。5年前我到南疆旅游时就听说穆天子西巡会西王母的故事,当时以为这只是一个民间的传说,这次一查才知道这很可能是真实的。这个故事出自《穆天子传》,《穆天子传》是西晋初年出土于汲郡(河南卫辉市)古墓唯一流传至今的竹简古书,一直被学界视为一部奇书,记载了周穆王于十二年(前965)至十八年(前959)间两次西巡的一部珍贵历史古藉。<br> 在战国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雁门关即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战场,也是南北民族之间的贸易与交流的渠道。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南北民族融合的加速,北部疆界的逐渐北移,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雁门关也随之废弃,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中国在经历百来年的沉沦之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我们面对的对手已不是来自草原,而是来自海洋了,但是杨家将忠勇卫国的精神不能丢,保家卫国的决心不能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