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接上篇</font>:2024年2月9日晚上我们从伊瓜苏瀑布阿根廷一侧经陆路进入巴西境内,当晚住在福斯-杜伊瓜苏城的酒店。 第二天早晨,从酒店的窗外迎来了巴西的晨光。 早餐后就赶往巴西伊瓜苏瀑布国家公园。 伊瓜苏瀑布国家公园入口处的迎宾员。 巴西这里的岸边是悬崖,是观察瀑布的最好角度,可以全面看到对岸延绵的瀑布群。 伊瓜苏瀑布整体分布形状像个大大的“U”字,阿根廷那边属于外圈,瀑布群多在那里,所以那边的游览栈道建在瀑布之上。而巴西这边游览步道修在崖壁之间,更便于观看对面的风景。 虽然树木密集,但通过树丛间隙观看也感觉不错。 还可以完整的看到阶梯瀑布。 也可以用长焦拍到壮观的瀑布全貌。 这里是伊瓜苏瀑布最壮观的部分,位于两国分界处的“魔鬼咽喉”。由于阿根廷那边的参观通道被冲毁,所以只有巴西这里建在瀑布下面的观景台才是最佳位置,不过要做好被水花打湿的准备。 这是最接近“魔鬼咽喉”的观景台,在巨大瀑布的背景下人显得那么渺小,顶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冒着浑身被水雾打湿也要亲身体验这震撼人心的场景。 拍段视频回顾一下这壮观的场景。 来到瀑布顶部再回看仍然觉得恐怖,激流声震耳欲聋,让人有透不过气的感觉。 从制高点上看“魔鬼咽喉”的全貌。 午餐后,我们来到下游,乘坐橡皮艇参加冲进瀑布活动,寻求刺激。 剪辑了一段视频,展现激动人心的冲击瀑布过程,两次冲击都被汹涌的激流推开。 冲进瀑布时的恐怖瞬间(多亏旅友给我的手机防水套)。 晚上回到市里,充充实实地享受了一餐巴西烤肉,在这里要多少都能满足,直到吃不下为止。 第二天上午,自费参加乘直升机游览伊瓜苏瀑布的活动。 伊瓜苏瀑布实在是太宽了,在直升机上也无法一个镜头拍下全貌。这是下游对岸阿根廷一侧的瀑布群。 这是上游伊瓜苏瀑布最经典的“魔鬼咽喉”的全貌,瀑布多数在对岸,然而最佳的观景角度却在巴西这边。 只有视频可以从下游到上游全程欣赏伊瓜苏瀑布全貌。 飞禽公园(Parque das Aves)就在直升机起降点对面,看过宏伟的瀑布之后,来到鸟园感受清净环境,听听鸟儿鸣叫也是一种享受。这里展示了各种特有的花鸟蝶虫。 没见过的奇异花朵。 悠闲自得的火烈鸟。 五彩缤纷的鹦鹉。 还能看到各色的蝴蝶。 两眼瞪圆的猫头鹰。其实如果对鸟类感兴趣的话,这里很值得慢慢参观,可以近距离接触稀有鸟类。只是湿热的环境让人喘不过气来。 午餐是丰富的烤牛排,又实实在在地饱餐一顿。 傍晚时分,从福斯-杜伊瓜苏飞往里约热内卢。空中看到大片的热带森林和曲折的河流。 近两个小时的飞行,来到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里约热内卢。当晚回到了分离四天的和平号邮轮上。 2月12日,在里约市内观光旅游。首先前往市中心的制高点,里约的城市标志,基督山。 里约的耶稣基督像,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于1931年10月在里约市内最高的山顶竣工,像高30米,是由法国雕塑家设计的。 耶稣像高居山顶,在里约的任何地方抬头都能看到。耶稣基督展开双臂,向所有人施展大爱。里约人充满自信,这里不仅可以展示城市美好风光,也不介意山脚下还有层层叠叠的贫民窟。 基督像左侧就是里约著名的贫民窟,矮小简陋的房屋密布在山坡上。 基督像侧后方有座湖泊,是里约最漂亮的景观湖。2016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部分水上项目在此举行,湖边还有一处百年历史的大型赛马场。 基督山正前方可以看到瓜纳巴拉湾全貌,以及连接海湾两岸的跨海大桥。基督像的位置海拔710米,可以看飞机在圣杜蒙特机场降落的过程。 <div> 糖面包山是里约热内卢的著名景点,此山因形似法式面包而得名。位于瓜纳巴拉湾入口处,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之一。面包山高约400米,由两个山头组成,一个像横着的面包,一个像竖立起来的面包。</div><div></div> 糖面包山也是里约的重要地标,可以通过两段缆车到达山顶。糖面包山扼守在瓜纳巴拉湾入口处,经常被拿来和里约热内卢基督像并列。<br> 由于糖面包山又高又突兀耸立在海湾入口处,所以登上山顶可以四面俯瞰里约城和整个瓜纳巴拉湾,还能远眺基督山和科帕卡瓦纳海滩。 从糖面包山看到的博塔福戈海滩(Botafogo Beach),海滩周围多为高档酒店,这里居住的多是里约的中高产阶层,环境不错。 糖面包山的山脚下有处开放的红海滩,沙子很漂亮,没有大的风浪,只是人满为患。 远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海滩长达 5公里,沿线也是里约最热闹的街区,逢年过节巴西人喜欢聚集在沙滩上整天狂欢。 既然科帕卡巴纳海滩这么有名,一定要亲临体验一下。这里果然海水蔚藍,浪花雪白,沙滩干净松软,名不虚传。 不久前这里才举办过G20峰会和奥运会。这里的沙滩很美丽,沿街也很繁华,无奈此时正值里约盛夏,热的喘不过气来,只能匆匆打卡后返回,准备参加晚上的狂欢节。 这几天正是里约狂欢节的高潮,在回码头的途中,看到许多打扮怪异的人们向海滨步行汇聚。 狂欢节是巴西人们最疯狂最肆无忌惮的时机,人们穿着裸露随意,毫无拘束地在街上行走。 还会对路过的游客打招呼,做怪相。 越靠近码头,人们聚集越多,以致车辆不能通行,我们不得不下车从拥堵的人群中挤过,吃力地回到船上。 当晚参加观赏狂欢节大游行活动,这是其中一个入口。 晚上10点,狂欢节游行开始了,引导花车缓缓进入,两侧十座巨大的看台上挤满了世界各地来的观光客。 奇异装扮的美女走在游行队伍前面。 各式花车五彩缤纷 参加游行的人们,一个方队近百人,各式装扮的费用和制作得花费不少精力吧! 不同风格的花车缓缓通过。 各式装扮的方队据说都是桑巴舞学校学员参与的。 游行分为三节,这是第二节前的现场环境,此时已接近午夜,全部活动将在拂晓前结束。 花车造型奇异且巨大,有近20米长。 由于听不懂解说,也没有说明,我想这大概是今天狂欢节的“国王”吧! 也许这是狂欢节“皇后”吧! 参与游行的人群队伍中,无论男女老幼,各种肤色的人群,人人都冒着酷热认真地参与表演,这就是狂欢节的意义所在。 2月13日凌晨观看完狂欢节的船友们返回后,上午9点和平号缓缓驶离里约热内卢港湾,望着渐渐远去的基督山,我们向巴西的另一座城市萨尔瓦多驶去。 航行途中,总能看到精彩的日出日落。 2月15日早上,我们抵达了巴西东北部的萨尔瓦多。萨尔瓦多位于大西洋畔的一个半岛上,扼守着托多斯奥斯圣托斯湾的入口。萨尔瓦多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叫巴伊亚(Bahia)。该城人口约300万,是巴西的第四大城市。<br><br> 萨尔瓦多受非洲文化的影响较深,这里大多数居民是非洲后裔。它是巴西黑人武术的中心,如卡波耶拉(Capoeira,一种黑人腿舞,集打斗、街舞、音乐于一体的表演活动)就是发源于萨尔瓦多。 市内有350多座教堂,这是邦芬主教座堂前的广场。由于这里的饮食、音乐和文化生活也受非洲文化的影响较深,因此也被称为“黑罗马”。 萨尔瓦多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邦芬主教座堂。是巴西巴伊亚萨尔瓦多的最著名的天主教教堂。 教堂不大,内饰很精美,但维护很一般。看到参加聚会的人们穿着很随意,缺少庄重肃穆的氛围。 蒙特塞拉特堡,其白色的墙壁引人注目,它是萨尔瓦多最美丽的堡垒之一,是在17世纪的防御工事遗址上恢复重建的。1993年这里改成为军械库博物馆。 这里位于海滨要塞,是傍晚欣赏日落的最佳地方。 新水源体育场,是萨尔瓦多市可容纳5万多观众的足球场。是巴西举办世界杯、奥运会足球项目的比赛场地。萨尔瓦多有两个足球俱乐部,巴伊亚竞技和维多利亚体育。 在新水源体育场对面有处难得的城中湖,环境优美但细节很一般,远看湖对面是贫民区。官方数萨尔瓦多的文盲率约为19%,贫困区的卫生问题严重,1/3的住户没有下水道。 巴伊亚航海博物馆-巴拉灯塔,这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除了海滩、海湾美丽景色外,它还收藏了大量的海事资料和文物。 位于码头对面高崖上,有处历史悠久的佩洛里尼奥街区,以其殖民时期的建筑和充满活力的文化而闻名,使其成为萨尔瓦多的热门旅游景点。 在佩洛里尼奥街区的尽头,有座巴西最著名的巴洛克式教堂,圣弗朗西斯科佩洛里尼奥教堂。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也是该市的历史地标。<br> <div> 从外部看,教堂主入口装饰华丽,浮雕很壮观,是巴西独一无二的最美教堂。</div> 进入教堂,映入眼帘的是令人惊叹的内部装饰,几十个宗教人物的壁龛都有镀金雕刻、壁画和瓷砖组成。天花板上描绘着圣弗朗西斯和其他宗教人物生活片段的画作。<div> 教堂下面的墓室同样精彩,白色大理石棺椁整齐排放。圣弗朗西斯科教堂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天主教信徒的朝圣地。<br></div> 这是中心城区的小街道情景,网上提示在该地区粗心大意的游客要小心,尤其是手机被盗抢,也要防止购物欺诈。 由于市中心与海港区有较大地形落差,所以萨尔瓦多的公共城市电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这是从城市电梯旁观望海港的视角。下边那个红顶的大房子是萨尔瓦多的模范市场,里面餐饮、购物、纪念品商店应有尽有。我还在这里找到了理发店,解决了船上理发难题。 不久前萨尔瓦多也有狂欢活动。在模范市场旁的广场上再回望一下这个城市。 2月15日晚上,和平号从萨尔瓦多启航,离开巴西,告别南美,开启了为期 9 天的南大西洋航行。 <font color="#ff8a00">(待续下篇:纳米比亚)</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END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