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出西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安实在太魔幻,离开半年多了,仍对她心心念念……</p><p class="ql-block"> 倘若不写完这段文字,倾尽所有对西安的感悟,恐怕我那不羁的灵魂会一直在西安转悠。只有在"走出西安"中的再次回眸,才能完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那就先从民以食为天说起。西北人口味重,秦菜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和清真菜组成。没有沪菜的漕溜鱼片、川菜的歌乐山辣子鸡、淮扬菜的三头宴和鲁菜的葱绕海参那么讲究;更没有长江鱼鮰鱼、油闷春笋、马兰头、鸡毛菜等时令菜一说;有的总是叫花鸡、葫芦鸡、风味牛肉、烤全羊和京西一口香。主食大多与面食有关。白鹿原上那金色的麦田,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棒棒面、锅盔、千层油酥饼、柿面糊塌、饺子宴、羊肉泡馍。都说老孙家泡馍正宗,我却总也尝不出正宗的滋味。就是觉得,配盘烧饼的生面味很吸引我,再把它撕成黄豆粒的样子,往滾烫的羊肉汤里一扔,再端起粗瓷大海碗,唏溜唏溜地喝出点动静,那才真叫够味。陕西的小吃,凉皮最有特色。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因地名而分,有临潼凉皮、汉中凉皮、秦镇凉皮、麻醬凉皮,等等。所出不一,做法不一,口味也不同。其中的麻醬凉皮,是将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笸箩里蒸熟,再把面皮切成一厘米左右宽的条儿,拌上黄爪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和辣椒即可。西安的小吃集中在小南门、东新街、鼓楼后的回民街和一个叫袁家寨的美食广场。 面食是西安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p> <p class="ql-block"> 秦腔是西安人的至味。是秦腔滋养了西安人生命的底色。秦腔不是用嘴唱出来的,而是在悲壮中高吭地吼出来的,那是来自洪荒时代,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挣脱出的一股豪气。 起初,以为张艺谋的:“高桌子,矮板凳,都是木头。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就是秦腔。直到听了谭维维和陕西民间艺人,一起吼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秦腔,才知道为何“喊得巨灵劈华山",为何"喊得黄河拐了弯”。因为黄土在这里弥漫了天地,信天而游,茫茫四野,博大苍凉,黄土与野性长在了一起。于是,秦腔给生命注入了活力,铁板铜琶般地响彻这片热土。顺便说一句,谭维维唱的《新世界》的片尾曲,“风从西北来,叶子向南去”,空灵而又细腻,温婉而又慵懒,听起来那么熨帖。那种象牙檀板式的低吟浅唱,与前面的秦膣形成鲜明对照。</p><p class="ql-block"> 秦腔给陕西楞娃注入了铁血性格。</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的“中条山战役”,秦川一万多名军人,同王峻师长一起与日寇激战七天七夜。在外无援兵,弹尽粮绝之后,八百官兵,宁死不屈。他们一边吼着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生死,残阳如血”,一边义无返顾地跳入波滔滚滚的黄河……</p><p class="ql-block"> 也正是这一刻,秦腔史诗般地铸就了民族魂魄。</p><p class="ql-block"> 陕西古往今来多悍将。黄埔一期的关麟征在台儿庄重创日军,获得"关铁掌"的美誉;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在密支那、梅苗和仁安羌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张灵甫,在松沪会战、武汉会战、收复昆仑关和守卫桂林、柳州之战,亦履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孙蔚如、 赵寿山、梁希贤等陕西籍将军,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舍生忘死浴血奋战。</p><p class="ql-block"> 说到陕西出悍将李自成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这位当过驿卒、贩过私盐的米脂汉子,投靠高迎祥的义军后逐步展露出军事指挥才能,高迎祥战死后他成为闯王。李自成率领义军战河南、攻山西、扫河北,剑指京城。此时明王朝早已进入了历史垃圾时间,它如同一辆破车,啥时候散架子,仅仅是个时间问題了。当时,朝庭也并非无将可用,孙承宗、熊廷弼、洪承畴等都是卓越的统帅。只是崇祯皇帝心胸狭窄,眼高手低,一次次地坐失良机,乃至义军兵临城下。这个自认为中兴之主的朱由检,做梦都不会想到,皇宫后面煤山上的那株歪脖树,早已为他准备好了上吊的枝干。只可惜李自成缺乏政治远见,腐败的速度惊人!明王朝灭亡大顺政权建立,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吴三桂率清军剿灭。因此,1944年毛泽东在七大开幕词强调,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李自成功败垂成的历史教训不难看懂。</p><p class="ql-block"> 昌平的那座李自成塑像被拆掉却真让人看不懂了,挂在嘴边的那么多的自信都去哪了?</p> <p class="ql-block"> 扯远了,还接着说西安。</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p><p class="ql-block"> 《史记》载秦始皇陵墓挖地极深,用铜液浇灌加固后,在安放棺椁。墓中建有宫殿及文武百官位次,并存有大量珠宝玉器。为防盗墓,里面设有弩机暗器,又用鱼油膏做成蜡烛,点燃长明,久不熄灭。</p><p class="ql-block"> 离秦皇陵不远就是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以山为陵,气势上远比秦陵雄伟壮观。武则天的墓碑为无字碑,据说武则天当年遗言,功过自让后人作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武曌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p><p class="ql-block"> 两个皇帝合葬一起,古今中外尚属首例。</p><p class="ql-block"> 在西安和关中平原王公子候墓葬不计其数。西安修地铁很费时光,开挖一段后,发现陵墓,马上停工,考古之后,或开掘或另僻新径。西安建地铁用时较长。</p><p class="ql-block"> 去看过一次兵马俑。就两个字:震撼!</p><p class="ql-block"> 离兵马俑很近的那个杨贵妃的澡堂子,我没去。对那个胖女人光腚洗澡的地方,我不怎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去了两次碑林,对绝世书法碑帖,看了又看,只能摇摇头,耸耸肩。叹息一声,哎,就算累死咱,咱也写不出来啊。</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全是仿唐式,青瓦灰砖地为它的历史添加底色。它无愧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注脚。商鼎周缻,秦砖汉瓦,在这里全能欣赏到。这个馆藏,延续着千年时空,凝聚了汉文化的精萃。</p><p class="ql-block"> 听女儿说,西安的天气就两季,夏季与冬季。春秋很短暂,气候很宜人。春分刚过,就像点燃的麦杆,忽拉一下就热了起来。难怪杜甫说:“三月初三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工部给后世展示了这样一个镜头: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光驱散寒气,人们跑到水边迎接着一个全新的年景。</p><p class="ql-block"> 写完上述对西安的认知,似乎我已走出西安了。</p><p class="ql-block"> 可每当我回眸之际,金滹沱大路两旁那金灿灿的银杏叶,似乎依旧述说着岁月的凉溥,仍会牵绊起我对西安丝丝缕缕地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