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5日,下关致和小院,勤读会第96期分享会,滢主分享曹雪芹《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这是勤读会第二次分享《红楼梦》,经典名著百读不厌。</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曹雪芹,原名曹瞻,字孟阮,号雪芹,生于清朝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与变幻,从最初的名门望族到后来的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曹雪芹正式开始了《红楼梦》的创作。经过十年的辛勤笔耕和反复修改,这部小说终于在他生前基本完稿。然而,命运似乎对曹雪芹并不宽容。在他四十八岁那年,他的幼子因感染天花而夭折。这个沉重的打击使得曹雪芹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一病不起,家里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更没有银子给他看病,又饿又病的他在家里的破草席上绝望的死在了1764年的正月初一,终年48岁。</p> <p class="ql-block"> 滢主分享:主讲红楼梦“不一样的视角看红楼人物”,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心理学(TA视角),讲红楼的我最得意,听红楼的你们最热烈,勤读会给予我最宝贵的是这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两次讲红楼,间隔四年,从严谨到松弛,从概念化到多面立体,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滢结合《红楼梦》里的描写,展开人物讲解。</p> <p class="ql-block"> 滢准备了不一样的分享方式,先是抽人物卡片、提问卡片,抽到卡片的小伙伴发言。</p> <p class="ql-block">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太多,不能都来现场。滢专门开了直播。</p> <p class="ql-block">滢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是您在勤读会主分享的第二本书,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勤读会目前唯一一本二刷的名著,精彩,经典。你为《红楼梦》的全民阅读,特别是中学生精读推广做出了特殊贡献。谢谢您!</p><p class="ql-block"> 勤读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爱华分享:不热微雨的下午,和一群美好的女子在我喜爱的段老师带领下,用不一样的视角看红楼人物。“林黛玉的世故,贾宝玉的骄横,薛宝钗的天真,王熙凤的悲苦,探春的自卑,贾琏的正直,还有王夫人的厉害”。用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和理解人物的完整性,好玩!由于太多书友想参与,这次分享还开了直播,有趣!“林黛玉不是没有世故的能力,而是不想!”《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名著。</p> <p class="ql-block">爱华去年精读完发的圈↓</p> <p class="ql-block"> 捷华分享:十多年前一起打羽球认识的段老师,多年过去,依然冻龄与才情横溢。少女时期看过《红楼梦》,人到中年真是无心重读。那就跟着段老师用不一样的视觉看红楼人物吧。</p> <p class="ql-block"> 云仙分享:勤读会之和美女老师雨巷小院话红楼,真享受也。喜欢勤读会,这是一个优秀的平台。很荣幸能参加这个平台,更要感谢这个平台的创建者和管理人员无私的付出和平台里优秀的老师,也要感谢亲爱的小伙伴们,虽然参加活动不多,但是每一次都有新收获和新体验,每一次都让我得到升华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 晓琴分享:我们,二刷《红楼梦》,经典,精彩。听完二遍原著音频,随时一个人也会莞尔一笑。晴雯之死让我印象深刻,宝玉的感受状态,听出了我的眼泪,重一点不对,轻一点也不是,拿捏,刚刚好。被这种细腻入骨的情感纠葛和呈现感动感染!于是盘点了前80回的人生无常之死亡事件,生死面前,宝玉博爱多情,正邪两赋;宝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p><p class="ql-block"> 第12回,王熙凤杀人不用刀,贾瑞最后死于贪恋欲望本能。宝玉未出场。</p><p class="ql-block"> 第13回,秦可卿死于乱伦压力,悬梁自缢,托梦王熙凤,让听书的我都不寒而栗,心有余悸。有点疑惑为什么要罗列贾家4代一众名单?不只是为了显示排场吧。宝玉梦中听闻,急火攻心而吐血,即时过去,痛哭一番。</p><p class="ql-block"> 第14回,听闻林如海去世,宝玉心疼黛玉不知哭的怎样,蹙眉长叹。</p><p class="ql-block"> 第16回,秦钟临终时,判官称宝玉运旺时盛,准秦钟稍缓,众鬼不依,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归时凄恻哀痛,日日思慕感悼。</p><p class="ql-block"> 第32回,金钏投井身亡,王夫人杀人于无形,有悔意并补偿玉钏,宝玉怯懦未作申辩,垂泪五内摧伤,又被父母训斥,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宝钗轻描淡写劝慰王夫人,多赏些银子发送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第64回,贾敬炼丹吞丹中毒身亡,儿孙假哭,自顾寻欢。</p><p class="ql-block"> 第66回,尤三姐还剑自刎,死于流言非语。宝钗并不在意,认为是前生命定,劝妈妈不要伤感。</p> <p class="ql-block"> 第69回,尤二姐吞金自逝,死于王熙凤阴谋诡计。宝玉陪哭一场。</p><p class="ql-block"> 第77回,柳五儿之死出自王夫人之口,原文是: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宝玉未出场。</p><p class="ql-block"> 第78回,晴雯被王夫人逐出,死于病恨交加。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奠,黛玉从花丛走出,满面含笑,笑改祭文,后陡然变色,狐疑乱拟,不肯流露,反含笑点头称妙,晴雯是她嫉妒之人?</p> <p class="ql-block"> 晓琴分享:不一样的视觉看红楼人物,每一位都是多维度、活生生的人:关于贾政,他是那个年代中国男人的典型代表,棒打宝玉那场是他最真性情的自然流露。特别是作为严父,平时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男儿有泪不轻弹,殊不知宝玉那个年纪的娃真的是一副欠揍的嘴脸,贾政处在中国式三代教育死穴中,其实他爱儿深切,他用他所能理解在爱在教育,打儿是一件两败俱伤的事,所以在妻儿奴仆面前,也忍不住泪流如倾。我反而理解和喜欢他作为老父亲的苦心和人味。</p> <p class="ql-block"> 晓岚分享:初中开始看《红楼梦》,从看不懂太虚幻境、诗词到一遍一遍慢慢看懂,这些年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次听小净秀讲都好开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月分享:《红楼梦》的几种读法,在中国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最神秘的,从作者到内容扑朔迷离,充满争议。光是作者都考据出一百五十多个,最普遍的公认的是曹雪芹;后来又兴起清宫秘史说,认为作者是乾隆的儿子胤礽,孙子弘暟;还有一个观点是作者是明末遗民,非一人所为,崇祯皇帝四子朱慈炤为底稿作者之一。其他不一一列举。还有版本众多,不同版本之间也有差异。</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作者是谁决定了读《红楼梦》读出了什么。觉得作者是曹雪芹的,看到的是人生命运,爱情纠葛,家族兴衰以及释儒道三者对当时的人的影响。觉得作者是胤礽和弘暟的看到的是清宫秘史,什么夺嫡,偷情啥的,当清宫秘史读呢,一场场宫斗精彩绝伦。而支持作者是明末遗民的,看到的是哀悼明朝的灭亡乃至汉文化遭到荼毒,讥讽满清野蛮贪婪。</p><p class="ql-block"> 我支持作者是明末遗民一说。《红楼梦》,红为朱;楼,唐朝花萼楼起就有代指皇城之意;梦者,亦真亦幻,真假难辨。作者常常于不经意处着手,于无声处立意,用心方能解得其中意。因为满清的严厉统治与大兴文字狱,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但在明末清初,读书人能够明确知道书中的影射,就像现在的小年轻熟知的各种梗。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的人读这本书几乎不会有多少误会,心知肚明。现代人读这本书除了需要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了解明末清初时代背景,容易误读。</p><p class="ql-block">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用什么角度去看这本书,都会有许多体会。在一本书上搞出了专门学科的现在,过度解读已经司空见惯,大量红学家在草蛇灰线中充分发挥想象,有些观点令人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 读书不过是愉悦身心,怎么读,自己高兴就好。</p> <p class="ql-block"> 莹丽分享:鲁迅先生说:《红楼梦》是中国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当年读红楼梦,恨凤姐心狠手辣、赵姨娘无事生非,夏金桂撒泼无赖,不喜宝钗、袭人精于世故,叹秦可卿红颜命薄,还常跟着黛玉暗自垂泪。现今再读此书,对书中的人物事件不再有更深的爱恨情仇,变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吃瓜群众。</p> <p class="ql-block">瑛子分享:</p><p class="ql-block">段脑丝【不一样的视角看红楼人物】</p><p class="ql-block">➡️林黛玉的世故</p><p class="ql-block">➡️贾宝玉的骄横</p><p class="ql-block">➡️薛宝钗的天真</p><p class="ql-block">➡️王熙凤的悲苦 </p><p class="ql-block">➡️探春的自卑</p><p class="ql-block">➡️贾琏的正直</p><p class="ql-block">➡️王夫人的厉害</p> <p class="ql-block"> 利琴分享:讲讲平儿这个善良、忠诚的人。生活状态决定了人物性格。一个平常的下午,一次不平常的相聚。《勤读会》,一个最舒服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辉分享:勤读会是第二次分享名著《红楼梦》,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人物存在不同面性格的原因,里面的小片段往往容易被读者忽视,社会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存在的意义,听起来有趣又实用。有了新的发现,就有了新的阅读感受,好书常读常新,让人汲取营养,二次不够,应该会有第三次、第四次………细品细读分享吧!</p> <p class="ql-block"> 逍遥分享:晓琴让我分享一段《红楼梦》的感悟,随口应了。待要落笔,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部煌煌巨著,“不仅具有《圣经》的意味,而且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还具有卡夫卡的深刻”(李劼语)。故事上承女娲补天、开辟鸿蒙,经历累世累劫,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叙述忽而大气磅礴风雷激荡,忽而小桥流水春光旖旎;结构包罗万象而浑然一体,细节处极致工巧缜密无一闲笔;判词谶语伏脉千里,花签谐音隐喻重重,而诗词曲赋灯谜又是量身定制千人千面;野史故章信手拈来,传统文化俯拾皆是;大人物明艳动人花团锦簇,小角色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而这样的旷世神作却偏偏“(红楼)未完”,让人扼腕叹息之余,只能感慨天机不可尽泄。</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红楼梦》感悟又该从何说起?王国维有悲剧说,鲁迅有悲凉说,主席有阶级说,蒋勋有佛经说,还有自传说,明珠家事说,帝王家事说,等等等等,众说纷纭。我尚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先不说了。如果几年以后我想明白自己想说的了,也许就在“勤读会”斗胆再开一坛,讲讲我的《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就此搁笔,谈不上感悟,仅为敷衍。</p> <p class="ql-block"> 群分享:今天,净秀分享曹雪芹《红楼梦》,回忆定格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初,打发孤单,花了整五个月来细读这套书。四年后书没有变,主分享没变,看书的心境和角度不同,书里人物变得更加立体生动。读读当时写的读书笔记,好玩,把主分享混成勾肩搭背的!</p> <p class="ql-block"> 梅子分享:《红楼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智慧。儒家智慧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道德规范。在《红楼梦》里佛家的思想智慧和道家的思想智慧是交融在一起的,一部《红楼梦》参了一个情,悟了一个道,这个道包括兴衰之道,更包括的是生命觉悟之道。《红楼梦》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在红尘世间里,执着便是苦,只有离苦得乐生命才有大自在。</p> <p class="ql-block"> 风致分享:对于袭人,袭人是宝钗的投射,她很有处事智慧,她很好地处理了与宝玉的关系,与宝玉房里各个丫鬟婆子的关系,与王夫人的关系,与宝钗黛玉等一众小姐的关系。虽然很多年轻的人会不喜欢袭人,觉得她太圆滑世故,可其实恰恰一路看下来,袭人反而人生路走的平顺,最后的结局也不错。她不同于晴雯那样恣意鲜活、快意恩仇,她与那些轰轰烈烈、飞蛾扑火的人的人生态度不同,但并不是说两种人生孰优孰劣,只是各有各的甘苦,只是不同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关于提问:像妙玉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中自处?</p><p class="ql-block"> 妙玉与刘姥姥在一个切面下其实很相似,她们都要倚仗贾府才能谋生存,但她们又如此不同——妙玉聪慧、美丽、有才情、曾经出身高贵,但这改变不了妙玉现在失去了生存资源,没有了生存倚仗(除贾府之外)的事实与现状。妙玉内心深处也并不满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她刚十八岁,正是最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时候,可却一个人孤苦地困在牢笼里。她没什么佛心,不是修行。可偏偏她最看不得刘姥姥所谓的“谄媚”,而偏偏刘姥姥这样的人最能在社会中圆融通达地存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 提问环节,有趣有味。</p> <p class="ql-block"> 品分享:致和小院,微雨。净秀老师讲《红楼梦》,从不一样的视角,用现实主义手法+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红楼人物。原著前几年读过三遍,感觉只读了个轮廓。想来这样需要细细咀嚼才能慢慢读懂的经典著作,读个百八十遍都不够吧。这次就是奔着听故事来的,净秀老师不一样的《红楼梦》讲解,听起来更是让人余味绵绵、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爱萍分享:“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一个虚幻但又真实的梦,一曲红楼梦,似梦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公笔下的人物美丽、聪慧……但他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这样的人物很真实,更立体,让我们看到了人味。红楼梦,梦断红楼。那个留在古典的梦中,是多少香魂终逝,家亡人散。多少文豪赞叹: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p><p class="ql-block"> 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与欢。一个梦,让多少人惊醒,让多少人垂泪,让多少人感动。梦醒,原来结局早已注定!</p> <p class="ql-block"> 红分享了小时候看《红楼梦》和现在看《红楼梦》的不同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一本《红楼梦》儒释道都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幸运草线上分享:遗憾没有去感受大家的分享。经典的魅力就是如此迷人。我对红楼的印象:年少时初读红楼迷恋她的诗词;再读红楼唏嘘宝黛钗的爱情;后因专业缘故查阅红楼是惊叹于贾府尤其贾母对膳食搭配的娴熟,书中食谱、药膳以现代的营养学分析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p> <p class="ql-block"> 卫强线上分享: 《红楼梦》的魅力,《红楼梦》诞生二百多年来,它的魅力经久不衰。它是故事,是政治,是历史,是文学,是心理学,是养生学...不同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都可以从《红楼梦》里读出不同的味道。年轻时看的是爱情故事,中年时看到人间百态,老年时体会人生如梦,孤独宿命。</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说,《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把《红楼梦》当历史读,把《红楼梦》当成一面镜子,全面透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p><p class="ql-block"> 写过《京华烟云》的作家林语堂认为《红楼梦》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好教材,里边的语言太美了,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感觉比自己生活中的朋友还真实。此外 ,他还认为通过读《红楼梦》可以认识了解中国人,依据每个人读《红楼梦》对不同人物的喜欢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例如,黛玉和宝钗之间更喜欢哪个?如果一个人喜欢黛玉,他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喜欢宝钗,那他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喜欢湘云的人,一定是个喜欢读诗的爱好文学的人;喜欢探春的人,比较重视家庭。</p><p class="ql-block"> 红学专家周汝昌认为,《红楼梦》里边的人数高低有三四百到五六百人,男女老幼,府内府外,社会各界,各色人等。这么多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个性,千头万绪,彼此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人,写景,自然传神,推进自如。</p><p class="ql-block"> 养生的角度看,《红楼梦》中的李纨是一个饮食清淡、不善饮酒的人,她是曹雪芹生母马氏的生活原形。《红楼梦》里的妙玉姑娘,从小多病,18岁出家为尼,入了空门后其病不翼而飞,或许是居住环境问题。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在红尘,贾府四小姐惜春则为相反,惜春是身在红尘,心在佛门。</p> <p class="ql-block"> 图文来源于“勤读会”微信群书友,“勤读会”工作组人员搜集整理。</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读书活动安排:</p><p class="ql-block">1、7月,潘潘主分享【英】毛姆《月亮与六便士》。</p><p class="ql-block">2、现场分享有诵读环节,具体内容工作组酌情安排。欢迎参加,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