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以前我介绍了思乐村,村名“思乐”的相关文化,承受朋友们的爱待,现我将思乐村地下的文化历给大家聊一聊,望大家能堤供一些相关资料。谢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古墓觅踪</b></p><p class="ql-block"> 下思乐村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从风水学上来看。整个村庄座落在苍龙腹中,三面溪水环绕宛如一条玉带,阴阳搭配恰当,藏风聚气,一绝佳居处。村东的桃花池,和村西南的野坪更是筑阴宅的风水宝地。这里有的墓葬有:汉墓葬、宋金墓葬、明清墓葬,埋葬着不少昔阳籍和在昔阳(乐平)工作的贤人志士。</p><p class="ql-block"> 桃花池现已列入昔阳县古墓保护区,在宋金墓和明清墓两种墓葬形象,明清较为豪华。史志记载的贤人志士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乙丑科进士赵思诚,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乙未科进士赵士吉,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赵曰爌,明孝子赵士廉,孝子常守,解元宋俊等。</p> <p class="ql-block"> 墓志铭是明清时代墓葬的显著特征之一。这种墓志铭通常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事迹、仕宦、婚姻、亲友、丧葬等信息。这些墓志铭中,有不少是由著名艺术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亲手书写的,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其次,明清时代的墓葬还表现出一种民间石雕文化的特点。这种石雕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墓葬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工艺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当地的的艺术元素,雕刻工艺精美绝仑,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鲜明,寓意深刻感人。</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代的墓葬也有其特定的葬具和布局。这个时期的葬具多为陶罐,俗称骨罈。而墓葬的布局则因地区和墓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明清时代的墓葬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艺术水平,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乙丑科进士赵思诚的墓为桃花池众多墓茔中,其墓园等级最高。墓园神道前有石坊一座;两旁有: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像一对。该墓园的石翁仲由于所用的原材料是沙石(沉积岩)质粗易风化,至今其纹路已不清,现均收入县衙内以保护。以前桃花池的众多墓园中,还有“孝子庐”一座。在古代,有这样一种习俗,父母去逝,儿子这在坟茔前进行守墓,以表孝心。</p><p class="ql-block"> 民国四年《昔阳县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明邑人赵思廉在庠时,丁父难,庐终制;丁母难,复庐墓共六年,县举行優学道给匾曰孝思真纯。其意为:赵士廉在读书时父故,有其父墓旁修庐为父守孝三年,谁知三年后母亲相继离世,又在坟前守孝三年,共计六年,六年来赵士廉一边守孝一边修读学业,县为表扬其兴举,在县城举行优学会,并送“孝思真纯”牌匾。该庐后人称“孝子庐”。</p> <p class="ql-block"> 宋金墓展现了宋金时期墓葬艺术的精湛技艺。这些墓室虽然使用相同的砖质,但在结构和装饰上却各具特色,包括窑洞式、楼阁式、宫殿式等多种形式,顶多为穹窿顶,大多数呈现为四合院民宅样式,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装饰方面,墓室中不仅包含了门窗隔扇、滴水猫头、飞禽走兽、花草人物等元素,还有墓内回廊下安详端坐的墓主人夫妇以及书童侍女和陈设廊下的“二十四字”人物组雕,这些雕刻或捏制无一不逼真生动,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墓主人对面的舞台乐楼,既有乐队又有演员,乐器和演员行当齐全,展现了维妙维肖的表演技巧,仿佛进入墓室就宛若光临一座陈设工艺珍品之殿堂,琳琅满目,华气盈门。宋金墓葬不仅是艺术品的集合,它们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丧葬礼仪、习俗、观念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墓葬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点滴,表达了子孙后代对已逝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祈求家族和美、子孙满堂、更加兴旺的愿望。 </p><p class="ql-block"> 据民国四年《昔阳县志》记载:金集贤侍读学士宋文康公君和墓宋君和,乐平人,金代,集贤侍读学士,墓在今昔阳县西二里思乐村。按太原府志名为均和。其子宋超任元朝集贤院大学士,祔葬,元朝著名文学家、大司徒、柱国、楚国公程钜夫为之撰碑。虽有志可查,但由于时间长远,地上文物的流失,其墓园的准确位置至今还不明,这给后人留下不少迷团。但有一点可确定宋君和墓葬形式应遵循金代墓的特点而筑。</p> <p class="ql-block"> 野坪也是一处古墓保护区,野坪又是古乐平郡城遗址。这里面依山,三面环水,更是一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分布有汉墓葬、宋金墓葬、明清墓葬。但由于以前对古墓保护不够,地上和地下文物损失不少。野坪古墓中,数野坪中央的王无咎父子墓气派。墓园占地面积2亩,坐北朝南。墓地东西南北四角,各竖2米高望柱一根,以示墓地范围。从南往北,依次为石牌楼一座、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人两尊、石棺一顶,石棺前的墓碑上刻着“青峰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墓地松柏掩映,整座建筑庄严肃穆,气势不凡。雕刻艺术精湛:石羊形态似卧,绵善可爱;石虎两目炯炯有神,虎虎生威;石秀才文静、老练,饱学之士,两米多高,栩栩如生。材质除石棺是石灰石外,其余都是白沙岩。</p><p class="ql-block"> 王无咎为人诚恳厚道,待人和乐,平易近人。即使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颇有古君子之风。常与元遗山、李敬斋同游,为二人所敬爱。另有史志记载:王无咎享年66岁。离世后暂时将棺材浅埋于巴城(巴州)北原(野坪)。至元壬辰(1292),移葬于武安凤台乡徘徊里先茔。王无咎有三男一女,长子臣,次子构,三子礼。次子为国子司业。女嫁平定县丞杨茂材。</p> <p class="ql-block"> 民国四年《昔阳县志》中,这样记载:“元,王无咎,磁州武安人,为昭义军节度副使。金亡不仕,徒居乐平,筑定于邑秦山,以山水自娱,号青峰居士。有秦山小隐图,名公多所题咏。王构,字嗣能,号秦溪,无咎子。少游李冶、杨恕之门。时称君子,后举孝廉,受宁夏路教授。历翰林编修,吏部主事,改宁晋县令。时有口箧之盗,闻构至,即以脏还主而去,恐辱贤宰也。迁监察御史,改国子监丞,进司业。与祭酒许衡同定监规。顷之,同知衢州路总管。构性至孝,居丧庐墓六年,两致白兔绕坟之异。有诏丧为孝子门。有《秦溪文集》行于世。”</p><p class="ql-block"> 随岁月更迭和时代的变迁,这些先后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全部被拆毀,墓园已变为农田。</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野坪至今还有不少汉墓今尚未挖掘。汉墓从构筑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地面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室,称土坑墓;再在坑底用木板构筑木壁墓室,称木椁墓;用空心砖或小砖或石板(块)砌筑墓室,则分别称为空心砖墓、砖室墓、石室墓。一种是在竖穴土坑底部的一端或一侧掏出横穴作为墓室,称土洞墓或洞室墓。另有在山上凿洞建造的,称作崖墓。空心砖墓和砖室墓有的也在土洞中砌筑。在许多大型砖室和石室墓中,还流行彩绘壁画为装饰,称壁画墓。在石室墓壁上雕刻各种画像的,称画像石墓。在砖室墓中另嵌入一种模印画像的砖,称画像砖墓。</p><p class="ql-block"> 文物是不可复制的,特别是地下文物能后人从中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不少珍贵信息资料,这些墓葬对我们了解民居建筑、丧葬观念和服饰等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所以,我们应吸取教训,发动群众保护这些古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古墓迷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有陂塘孝子庐,思诚无咎墓成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君和葬处难寻觅,不见桃花见客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