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十八代及九族五服详解

赵凤路

<p class="ql-block">  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序称谓和下序称谓各九辈,合起来共十八辈。上序称谓从自己开始,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父、烈祖父、太祖父、远祖父、鼻祖父。下序称谓从自己之子开始,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序称谓:从自己开始,向上追溯九代,包括:</p><p class="ql-block">父</p><p class="ql-block">祖</p><p class="ql-block">曾祖</p><p class="ql-block">高祖</p><p class="ql-block">天祖</p><p class="ql-block">烈祖</p><p class="ql-block">太祖</p><p class="ql-block">远祖</p><p class="ql-block">鼻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序称谓:从自己之子开始,向下追溯九代,包括:</p><p class="ql-block">子</p><p class="ql-block">孙</p><p class="ql-block">曾孙</p><p class="ql-block">玄孙</p><p class="ql-block">来孙</p><p class="ql-block">晜孙</p><p class="ql-block">仍孙</p><p class="ql-block">云孙</p><p class="ql-block">耳孙</p><p class="ql-block">这个称呼体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家族和血缘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于祖先的尊敬和纪念。每个称谓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如鼻祖指的是得姓始祖,远祖指的是很遥远的祖宗,太祖则是指相隔太远的祖宗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的五服:</p><p class="ql-block">1、一服——亲兄弟(同一父亲);</p><p class="ql-block">2、二服——堂兄弟(父亲是亲兄弟);</p><p class="ql-block">3、三服——堂叔伯兄弟(祖父是亲兄弟);</p><p class="ql-block">4、四服——从兄弟(祖父的父亲是亲兄弟);</p><p class="ql-block">5、五服——族兄弟(祖父的祖父是亲兄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丧葬和社会结构体系,它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也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道德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中国,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五服制度便是在家族内部规范成员行为的一种制度。根据《仪礼·丧服》篇的规定,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每种丧服代表了不同的亲属关系和悲哀的程度。其中,斩衰为最重,需服丧最长,多用于对父母的哀悼;而缌麻则为最轻,表示对较远亲属的悼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服的穿戴严格区分亲疏远近。最直接的亲属,如子女对父母,配偶对已故配偶,将穿戴斩衰或齐衰,表达最深的哀悼。随着亲属关系的递减,丧服的级别也逐渐降低。例如,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关系通常使用大功或小功服,而更远的亲属则使用缌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服的规定不仅限于表达哀悼的深浅,它还与婚姻制度紧密相关。在儒教社会中,规定亲属范围内的六代以内(即出五服内)禁止通婚,以防止近亲结婚可能带来的遗传病。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家族和社会的健康与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五服还证明了古代社会对男性和父系家族的重视。五服的计算通常基于男性血统,从高祖到玄孙九代,被称为本宗九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五服制度也经历了一定的演变。尽管现代社会已不再严格遵循这一传统制度,五服的概念仍在某些地区保持着象征意义。今天的人们可能不会严格按照五服的规定穿戴丧服,但对于亲属的纪念和家族的纽带仍旧抱有尊重。例如,农村地区的家族仍旧会在宗族大事如葬礼时考虑亲疏和辈分,以此来决定丧事的礼仪和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家族社会中,家谱和宗族制度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其中,“五服”制度不仅是古人社会交往的重要规范,也是划分亲疏远近的基本准则。从《史记·夏本纪》中可以追溯到尧、舜、禹的时代,五服的概念已然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服的制度源于古代的丧服制度,依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别规定服丧的礼仪与丧服的等级。这种严谨的分类,不仅是在日常的家族互动中,更是在婚嫁、丧葬等重大社会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详细的家谱记录,家族成员能够明确自己与其他家族成员的确切关系,以此决定对应的礼仪应对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家族谱,详细记录了从贾源、贾演至贾宝玉、贾兰等人的五代家族成员。通过贾源与其兄弟贾演的后代不断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家族枝繁叶茂的网络。这种记录不仅帮助贾家成员理解自己的族属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从而在婚姻、丧葬等社会活动中,按照古代礼法进行适当的礼仪互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人在议亲婚事前,必须首先查明双方是否“出五服”,即双方是否已超出了五服内的血缘关系范畴。这种做法在现代被科学研究所证实,能有效避免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疾病,从而提升族群的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五服制度在维系家族团结和传递家族情感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逢清明等传统节日,家族成员依照族谱和五服的规定,举行祭祀先祖等仪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