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4-5-14日上午,从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出发,下午2点到达奥地利维也纳。在议会厅旁边停车,开始参观议会厅,市政厅,大众剧场,人民公园,霍夫堡皇宫及斯蒂芬大教堂等。下午五点在霍夫堡新皇宫外广场集合乘车去美泉宫,大约五点半到达。在导游带领下,进入美泉宫参观一个小时。在美泉宫吃晚餐。大约晚上8点,在美泉宫里面一个演出厅听一个音乐会。大约晚上11点多才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4-5-15日上午,乘车到国家剧院参观,后步行通过卡尔广场到城市公园参观约翰施特劳斯像。然后再次去斯蒂芬大教堂及其附件繁华城市街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午餐后,乘车去捷克首都“百塔之城”布拉格。下午5点多到达。直接去伏尔塔瓦河,捷克最长的河流,上游船游览伏尔塔瓦河风光并在船上进餐。尔后,住捷克火车站附近一个五星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维也纳简介</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4月1日,维也纳拥有195.1万的人口。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b>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奥地利维也纳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p><p class="ql-block"> 罗马人一直在该地生活到了公元5世纪。公元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p><p class="ql-block"> 公元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公元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了“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历史沿革</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次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一些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哈布斯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该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1313年在位,1312~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469年,腓特烈三世(1440~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两次维也纳之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两奥帝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波拿巴的军队占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1806年在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著名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奥匈帝国便进入了尾声,在这段时期中,维也纳攀上了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图是维也纳街景 </p> <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战时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纳粹时期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38年3月14日,希特勒到维也纳,签署了德奥合并的法律,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千米。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图为维也纳议会厅。1945年4月29日占领当局(苏联)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历史沿革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盟军占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工农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共产党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共产党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图为维也纳市政厅。天气非常好,能见度很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苏联红军占领维也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45年3月16日至4月15日,苏联红军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发起维也纳战役。在维也纳的攻势中,共有1.7万苏军阵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黑山广场(Schwarzenberg platz)的名称源自卡尔·黑山公爵(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亲王),也称施瓦岑贝格广场,或卡尔广场,位于维也纳第三区。图中右边的雕像,为纪念他在莱比锡打败拿破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图中间的纪念碑为苏联红军纪念碑,建成于1949年8月19日,由苏联和奥地利共同竖立。施工的四百多人,主要是德国战俘和奥地利建筑工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纪念碑的最高处,是手持旗帜和盾牌的红军战士,环形横栏上的俄文字母是:“为欧洲的独立解放,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牺牲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纪念碑落成后,黑山广场更名为斯大林广场。1955年10月苏军撤出奥地利,广场又恢复为黑山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黑山广场周边建筑。</p> <p class="ql-block"><b>景点---维也纳国会大夏</b></p><p class="ql-block"> 维也纳国会大厦(parlament)1874年由奥费尔‧汉森设计的希腊式华丽建筑,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壁龛上树立了希腊诸神的雕像,从左边其依次包括阿波罗,雅典娜,宙斯,赫拉,和赫淮斯托斯;从右边开始是赫尔墨斯,得墨忒耳,波塞冬,阿耳忒弥斯和战神。</p> <p class="ql-block">大厦中殿立面是12支古希腊科林斯式巨柱头,屋顶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大厦前喷水池中是雅典娜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东西二殿各6支柱头。屋顶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p> 大厦前喷水池中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国会泉 Athene-Brunn,1858年维也纳市政府招标,为新的内环大马路竖立一个纪念碑。58个建筑师和艺术家投标参加竞争,最后确定的方案综合了三个大师的设计。纪念碑有喷泉流水还有多个神像,称之为“众神之泉”,因为它坐落在国会大厦前面俗称“国会泉”。上方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当年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 <b>景点---维也纳市政厅</b><div><b> </b>在维也纳国会西面就是维也纳市政厅公园。市政厅(Rathaus)从1872年开始建造直到1883年完成,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等无不体现了新歌特式的典型风格。 </div> 它的正面最吸引人的特征是有精致优雅的图形装饰的高耸的拱形窗棱和带有曲线的阳台。窗棱上檐之上站立着一个个穿戴甲胄执一支枪矛的三公尺高的非常显眼的武士塑像。人们都熟悉的称之为市政厅人(Rathausman)。 <p class="ql-block"> 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相传,当时的非教堂建筑不能超过100米,市政厅塔楼的建造计划遂遭到教会的反对。于是设计者冯.施密特就将塔本身限制在98米,却在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向旧势力的挑战,教会对此也无可奈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城堡剧院</b>Burgthea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剧场正对面是维也纳市政厅。城堡剧院Burgtheater,又译作皇家剧院,建于1874年至1888年,由高特弗里特·森佩尔和卡尔·冯·哈森瑙尔设计,从建成之日起,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剧院就成为德语话剧表演的中心。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栋豪华的剧院遭到严重破坏,在战后的1948年至1955年花七年时间才得以修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顶部是太阳神阿波罗与悲剧中的缪斯。</p> <b>景点---城堡剧院Burgtheater</b><div><b> </b>2008年12月来维也纳时,首先就到城堡剧院,后去了国会大夏,金色大厅。因为是晚上,照片没有拍好,而且,国会大夏在维修,没有办法拍。</div> <b>景点---城堡剧院Burgtheater</b> <b>景点---人民公园</b> (Volksgarten)<div> 从城堡剧院往东北方向不远就是人民公园 (Volksgarten),在新霍夫堡宫西北方向,兴建在被拿破仑摧毁的城防工事遗迹之上。1820年对公众开放。人民公园以其玫瑰园著称。</div> 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霍夫堡皇宫,“最美城中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霍夫堡宫殿(德语:Hofburg)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宫殿建筑。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是一座拥有26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旧皇宫从1275年到1913年王朝末日,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族的住处。新皇宫建于19世纪末,目的是为了与卢浮宫相媲美,最后只建完了东南角。三个时代的建筑给这座昔日哈布斯堡的皇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世纪建筑如哥特式的斯蒂芬大教堂、巴洛克时代如其最重要的遗产-带有无数穹顶的霍夫堡皇宫以及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时代。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建筑密集紧凑,堪称欧洲最美的老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图为霍夫堡新皇宫及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在和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和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 </p> <b>广场中间的是卡尔大公爵雕像。</b><div> 弗兰茨·卡尔·约瑟夫大公(Franz Karl Joseph ,1802-1878 )雕像,在英雄广场的中央。<br> 卡尔大公是奥地利帝国皇子,元帅,军事理论家,切申大公爵。资产阶级军事科学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尔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第三子。出生在父亲任大公的托斯卡纳大公国(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时就过继给了姨父切申公爵阿尔贝特·卡西米尔,1790年进入军队,在战事频繁的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作为奥地利的军事统帅而活跃于欧洲战场,并曾成为使拿破仑一世首次受挫的抗法名将。<br> 1809年奥法战争一开始,奥地利军队就节节败退,不到一个月拿破仑的军队就攻陷了维也纳。就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卡尔从他的驻地率数万精兵,携数百门大炮,在维也纳近郊的多瑙河畔伏击了拿破仑的大军,赢得了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首次挫败了拿破仑一世的进攻,击毙包括法国名将拉纳在内的4万余人,由于力量不足,他没有继续进攻,使拿破仑逃过一劫。<b><br></b></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新皇宫门前的欧根亲王雕像</b> </p> <p class="ql-block"> 弗朗索瓦-欧根亲王(EugenvonSavoyen,1663-173)的雕像位于新堡博物馆前。他是神圣罗马帝国元帅、军事委员会主席。因军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战斗激情使他扶摇直上,29岁便成为帝国陆军元帅。在抗土耳其战争期间,在中欧和巴尔干三度击溃土军,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两度与法军交战。并将法国逐出意大利。1718年他大胜土耳其,拿下巴尔干重镇贝尔格莱德。他是出色的战略家,也是懂得激励人心的领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军人之一。</p> 1938年3月25日,希特勒在新皇宫宣布吞并奥地利。 <p class="ql-block"> 新堡博物馆(Neue Burg Museums)位于英雄广场右侧。有三个展览馆:音乐收藏馆Collection of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兵器馆Collection of Arms and Armour和希腊馆Ephesus Muse。分别收藏乐器(尤其是钢琴)、盔甲和武器等文物。和艺术史博物馆联票。</p> 从英雄广场向北,穿过背后的门廊就是旧皇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霍夫堡皇宫,“最美城中城”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旧皇宫北大门外是广场,站在北广场看旧皇宫,气势磅礴!整座皇宫有三座圆顶,外墙精雕细刻,屋顶布满精美绝伦的雕像,有三座门,正大门和左右小门,门外共四座精美大气的雕像,左右侧墙家各有一座喷泉雕塑,阳光下的旧皇宫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p> 著名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夫妇就曾住于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穿过礼仪大厅的走廊,就来到了老霍夫堡皇宫。在广场见到的是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为了破灭自称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想当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梦想,于1806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也就因此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p> 这是旧皇宫正门的背面,从这个门出去,就是旧皇宫大门。 旧皇宫瑞士士兵岗亭。 旧皇宫外街景。 旧皇宫外街景 旧皇宫外街景 <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br> 新皇宫的右手边,穿过英雄广场到霍夫堡宫外门。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1824年建成的,设计风格比较简洁,有5个拱门,这是进入霍夫堡宫和英雄广场的正门,也叫英雄门、士兵门。<br> <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br> 出了皇宫就是维也纳博物馆区(Museumsquartier),是欧洲最大的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域之一。<div><div> 后面是玛利亚·特蕾西亚广场(Maria Theresien-Platz)上两栋相同对称的建筑。</div></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维也纳博物馆区(Museumsquartier),紧临霍夫堡皇宫Hofburg及人民公园Volksgarten。</p> <div><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br></div> 维也纳博物馆区前面玛利亚·特雷西亚广场(Maria-Theresien Platz)。<br><div> 广场两侧是两栋相同对称的建筑,雄伟的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eseum)和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再往西走还有建筑博物馆 (Architektur Zentrum)、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odernerKunst)、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利奥波德美术馆 (Leopold Museum)等等。<br> 十八世纪初,博物馆区是皇家的马厩,目前是奥地利商品交易会和展览会的场所。<br></div> <b>景点---玛丽亚·特雷西亚广场 </b> <div> 广场中央是一座玛丽亚·特雷西亚的塑像,玛丽亚·特雷西亚是奥匈帝国的女王,并辅佐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治理国家。几个女儿嫁到欧洲多个国家君主,被称为<b>“欧洲的丈母娘”</b>。女王端坐在纪念柱宝座之上,脚下横幅镌刻着:der kaiserin konigin Maria Theresien(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下面有众多人物雕像,他们是女王信任的大臣和将军,正面的立像是首相文策尔·安东·菲尔斯特·冯·考尼茨-里特贝格(WenzelAnton Furst Von Kaunitz-Rietberg)。</div> <div><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div> 玛利亚·特雷西亚(Maria-Theresien Platz)广场右边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br> 广场右边艺术历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div><b>景点---维也纳博物馆区,世界十大文化区</b><br></div>玛利亚·特雷西亚(Maria-Theresien)广场左边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eseum)。 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背面 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背面北端。 皇家博物馆附近街景。 <p class="ql-block"><b>景点----维也纳主教堂</b>(Wiener Stephansdom)</p><p class="ql-block"> 斯蒂芬主教座堂,又称作“圣·斯蒂芬大教堂”,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乃为人所喜爱的维也纳城市的标志,常被选作奥地利商议国家大事的地点。</p><p class="ql-block"> 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p><p class="ql-block"> 下图: 斯蒂芬大教堂的罗马风格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建筑历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137年, 巴奔堡王朝的利奥波德四世(1136—1141)与帕绍(Passau,帕绍也有一座Stephansdom教堂,位于帕绍古城中心,以一台拥有17000根管的管风琴而闻名)的主教管区商定,在维也纳城界外面建造一座新的教堂。10年后,这座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的罗马风格的前身竣工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和欧洲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所有教堂一样,斯蒂芬大教堂经历了屡遭劫难和几经改建的命运。早在十二世纪初,巴奔堡的戍边伯爵们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两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们见到的西门正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哥特式风格是十四世纪的产物。在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导下,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逐渐形成了。在以後的几个世纪里,斯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中断过它的建造。 </p> <p class="ql-block">建筑历史</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纪,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纪,北塔的尾期工作结束了;十八世纪,斯特凡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纪,教堂的改建和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著。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临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仑大军再次破门而入之外,斯蒂芬大教堂几乎没有受到过战争的威胁。对斯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坏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後的那几天。遭受炮火袭击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顶、铜钟、管风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画毁於一旦。战後的奥地利满目疮痍,但是重建家园的工作马上就开始了。斯蒂芬大教堂,维也纳市的标帜,成了全奥地利人奋发建国的象徵。修复工作从一九四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一九六二年。全奥地利的九个联邦州,分别负责修复大教堂的某一个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修建斯蒂芬大教堂已被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教堂左边精美的带巴洛克雕塑的哥特式立面。</p> 哥特式南塔。 教堂附近建筑及繁华的商业街。 教堂边商业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建设风格---屋顶装饰,欧洲罕见的装饰手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屋顶上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是教堂左后侧面。</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混合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欧洲各种古典风格建筑的混合体,也是建筑艺术互相包容、折中调合、兼收并蓄的代表。教堂始建于12世纪,初为罗马式风格,以后扩建了两座塔楼,南塔为尖顶挺拔的哥特式风格,北塔为文艺复兴风格。18世纪再次扩建,同时对墙壁的建筑风格加以整修。二战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历经4个世纪不断地改、修、扩建工程,使这座教堂成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筑。</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教堂后面。</p> 教堂右后侧面。 教堂右侧面,文艺复兴风格的北塔。 <p class="ql-block"> 绿色区域:罗马塔和巨人的门连接被烧毁的第一个教堂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粉色区域:第二个教堂用来替代第一个被烧毁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桃红色区域:开始建造的哥特式Albertine Choir。</p><p class="ql-block"> 蓝色区域:55年后,公爵鲁道夫四世扩建,开始加大结构,围绕第二座教堂,后来被拆除,留下的斯蒂芬今天看到的第三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美泉宫,奥地利皇宫夏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皇宫,称作美泉宫 (Schoebrunn),建于1714年。坐落在市区西南边缘,又叫舍恩布龙宫,是玛利亚·特雷西亚女皇的避暑后皇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宫内有1400个房间,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纤巧华美的建筑风格),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洛克式(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重视雕琢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 宫内有哈布斯堡王朝历代帝王大摆筵席的餐厅和华丽的舞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特蕾西亚女皇是奥地利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女皇,她的著名格言是:“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和”。宫殿长廊挂满哈布斯堡正朝历代皇帝的肖像和记录画以及玛丽亚·蕾西亚女皇所生16个儿女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美泉宫作为历代皇帝的夏宫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仍然雄伟挺拔。著名的茜茜公主和弗兰茨也曾居住在此,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宫殿后面是一座巴洛克式大花园。拿破仑两次占领维也纳时都曾在宫里居住。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幼年时代也在典雅的宫廷舞台上为女皇演奏过钢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宫内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装饰金碧辉煌,尽显欧洲皇室的穷奢极欲,对奢侈的极度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幅画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宫廷画的艺术精髓。绘画表面是反映皇帝一家人的生活场景,皇帝及其皇后端坐,小孩围坐一旁。但是画中通过一系列手法表现出皇家一些政治信息。首先,皇后体型明显是画中最大、最显眼的,表现皇后实际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画中人物的眼神及手势似乎都面对观众,实际上都引向皇后,而皇后的手势却指向画中最右边的皇子。观众最后才将注意力集中到皇家的小皇子身上,这才这幅画要表现的主题,帝国的未来!第三,皇家画像最主要的作用是政治宣示,而不是装饰。在摄影技术出现前,绘画、雕塑等等手段和艺术不仅是用来记录政治、宗教、历史事件的,更加重要的是当宣传工具使用的。这就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所以说简单的照片并不能代替绘画雕塑的作用,需要在照片拍摄的基础上进行摄影创作。</p> 5月14日晚餐是在美泉宫吃的,西餐,牛排之类的。尔后,晚上8点,在美泉宫参加一个音乐会。 演奏了维也纳一些经典音乐以及演唱了一些经典歌剧片段,感觉不错。晚上11点才回到酒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国家歌剧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b>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p><p class="ql-block">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魅影。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这里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861年,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然而,这并未能够目睹这一天。1868年,凡·努尔因为无法承受维也纳人对其设计的刻薄指责而饮恨自杀,另一位建筑师西卡斯堡在两个月之后竟然也中风而死。于1869年5月15日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为国家歌剧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盟军对德、奥进行大规模轰炸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遭到严重破坏,只剩下几处断壁残垣。战后,歌剧院的重建工作历时8年,耗费1亿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开幕,演出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得里奥》,以庆贺歌剧院的第二个春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下图是国家歌剧院左侧。</p> 下图是国家歌剧院右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油画,画的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的最优秀的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有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贝多芬的《费得里奥》,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等。在每幅壁画的上端还竖立着音乐家本人的金色头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歌剧院入口大厅金碧辉煌。</p> 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油画,画的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的最优秀的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有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贝多芬的《费得里奥》,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等等。在每幅壁画的上端还竖立着音乐家本人的金色头像。 歌剧院设有豪华包间、头等区、普通区等,普通区票价在17欧元左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小约翰施特劳斯金像,城市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维也纳养育了维也纳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和克热内克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和维瓦尔第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小约翰·施特劳斯(Yuehan.shitelaosi 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创作了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小约翰·施特劳斯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因此被称为圆舞曲之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他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和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p> 街景 <b>景点----黑死病纪念碑</b><br>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br> 这场大瘟疫起源于中亚,1347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1347年9月抵达欧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1352—1353年,最终来到了俄罗斯,结束了它这次触目惊心、血腥的征程。<br> 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br> <b>景点----黑死病纪念碑</b> <div>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原来看起来非常艰难的社会转型因为黑死病而突然变得顺畅了。因而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景点----城市排水系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与黑死病斗争过程中,医生发现公共卫生非常重要,其中与排水系统关系密切。从此后,欧洲非常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及其建设,有些排水系统甚至成为城市景点,谈情说爱的场所。维也纳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说“下水道(阴渠)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其真正的含义也许是,一座城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建设,不仅仅在乎其光鲜亮丽的表面工程,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民本工程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p>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ed2308">维也纳印象</fon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在维也纳两天,基本上就是在老城的中心斯蒂芬大教堂周边游玩。2008年12月5日晚上从斯洛伐克过来转了2个小时,这次是第二次来,整体印象很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是维也纳经济发达,社会秩序井然。印象中,日耳曼民族地区普遍经济繁荣,百姓生活水平很高。奥地利历来都是欧洲的富裕地区。维也纳政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秩序井然。德意志民族聪明、严谨、认真的特点体现在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是维也纳文化繁荣,艺术成就斐然。维也纳的艺术和文化历史悠久,著名的文艺有戏剧,歌剧,古典音乐和美术等。拥有大量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及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三是奥地利历史厚重,辉煌隐忧并存。在2天的行程中,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曾经的辉煌,通过霍夫堡皇宫、美泉宫、博物馆群等奢华的老城建筑、艺术品等无时不刻在宣示着奥匈帝国的荣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英雄广场上的卡尔大公、欧根亲王雕像,旧皇宫弗兰茨二世雕像、黑山广场雕像等维也纳城市广场上的将军雕像,同样无时不刻地提示,作为小国奥地利人的生存隐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反抗外来侵略,扩展生存空间一直就是刻在德意志民族骨子里的基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有历史学家凝惑,为什么盛产思想家的德意志土地,同时也是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一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刺;二战元凶希特勒来自奥地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四是更显勃勃生机的奥地利。千年来,域外大国,如:意大利、法国、英国及德国极大地影响着奥地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拿建筑来说,城区建筑风格多样性,既是学习借鉴欧洲建筑精华的必需,也是除音乐、歌剧等少数领域外,奥地利引领性、开创性的人物、思想、成果相对缺乏的必然。正因为如此,骄傲的德意志人才不懈努力,力图开创出属于德意志的新成就,使得整个社会,相比意大利、法国、英国,更显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政治上,在大国林立的世界,为了更好地生存,选择中立相对较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图片均为这次旅行,用SONY微单拍摄的。图片经过后期处理,绝大多数都是高清图,但受限于美篇软件,上传的图片数据量不够。文图中难免有错,教请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