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珍贵照片集(三十八)

福全

<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毛主席与美国记者的一张珍贵合影,看得出来,毛主席很是平易近人!</p><p class="ql-block">这是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39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两人站在一起,态度温和亲切。当时他们正在延安。</p><p class="ql-block">斯诺是一位爱好和平的记者,他冲破了当时国民党的防线,辗转来到延安,如实记录下了我党的生活以及为民办实事的精神,也和毛泽东等人结识。</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主人公是毛主席和美国记者斯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多次来华,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和签名。</p><p class="ql-block">斯诺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到访革命圣地延安,斯诺后来将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向世人展示了延安方案的真实情况,充分肯定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在延安。</p><p class="ql-block">斯诺得以与领袖毛主席、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毛主席与2位外国学者的珍贵合影,看得出来,仨人交谈的很开心,黑人学者都被主席逗笑了!</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和两名国外著名作家学者合影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9年的武汉东湖宾馆,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照片左一是美国著名作家斯特朗,她和毛主席的关系很好,照片右一则是黑人学者杜波依斯。</p><p class="ql-block">在此次和斯特朗的会见中,毛主席说出了这样一句伟大的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某一张照片尤为引人注目,它记录了毛泽东主席在苏联之行的珍贵时刻。这张照片的背后,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和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照片的中心是毛主席,他的形象庄重,与此同时,照片中的另两位重要人物也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一位是宋庆龄,她的身份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使得她成为这张照片中的重要人物。作为孙中山的遗孀,她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p><p class="ql-block">然而,照片左侧的那位戴着眼镜的学者也不容忽视——郭沫若。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更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学者。从他与毛主席并排站立的位置,我们可以窥见他在中国文化和学术界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郭沫若的学识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坛上不可或缺的巨匠。他的诗、散文、戏剧等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而他与毛主席的深厚友情,也从这张照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三位重要人物的合影,它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合作。</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这张照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记忆,它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领导者和文化精英们,以及他们为中苏友好和中华文化的繁荣所作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毛主席与赫鲁晓夫握手的珍贵合影,当时俩人的关系还算不错!</p><p class="ql-block">在1958年,有一张毛主席在机场迎接赫鲁晓夫的珍贵留影。这是赫鲁晓夫的第二次中国之行,而首次则是在1954年。在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高大伟岸,浩然正气扑面而来。他以坚定的姿态站立,仿佛代表着中国的力量与尊严。毛主席的领袖风范,让人不禁心生敬意。此次会面,见证着中苏两国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更让我们得以领略毛主席的非凡气度,它如同一个窗口,带我们回到那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时期,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1956年10月2日,毛主席设宴招待来华参加国庆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并亲自为其夹菜。</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苏加诺总统在毛主席面前像是一个学生似的,可以看出苏加诺对毛主席是多么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在1956年的一个夏日,河北秦皇岛的北戴河上空飘散着轻微的海风,时光仿佛被记录下来的瞬间固定。那一刻,两位伟大的领导人——中国的毛主席和越南的胡志明站在一起,背后则是一群目光坚定、身材健硕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这群年轻人,尽管在照片中显得低调,但其实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来自全国的精英。他们是被称为“8341”的神秘部队的成员,这支部队专门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提供保护。他们的职责重大,因为他们是那些为国家的安全而战的无名英雄。</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细看那些守护在领导者背后的青春面孔时,不难发现他们的警惕目光和结实的体魄。他们不仅仅是毛主席的警卫,他们代表着新中国的力量和决心。其中,最为显眼的一位是陈长江——一位从地方部队中脱颖而出的杰出警卫。</p><p class="ql-block">陈长江的经历可以说是典型的8341部队成员。在他进入这支精英部队之前,他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士,曾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展现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陈长江曾回忆,当时加入这个部队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对党的忠诚、强大的战斗力、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p><p class="ql-block">其中,选拔的四个关键标准中,包括对党的深厚感情、三代亲属都为基层农民、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顽强的斗志和绝对的服从。正是这样的严格标准,使得8341部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真正的英雄。</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再次回头看那张照片,那些看似普通的面孔背后隐藏的是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坚定忠诚,以及他们在无数次的危险中展现出来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是真正的精英,是国家的坚强后盾。每一次历史的风浪,都有这样一群人站在前线,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亿万人民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毛主席与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一张珍贵合影,俩人共同游泳,坦诚相待,关系真好!</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与胡志明的一张老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与胡志明坦诚相待,他的笑容灿烂,显得年轻了不少。</p><p class="ql-block">胡志明和中国的缘分不浅,他虽然是越南人,但是,他在中国待的时间很长,在二战期间,还在中国协助抗日,之后,他还领导越南人民共同抗击法国殖民者,让越南取得了独立。</p> <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15日至27日,毛主席接见了法共代表团团长雅克·杜克洛并获赠巴黎公社时期的报纸。</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杜克洛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报纸上的新闻,毛主席也是听的十分认真,表露出极大的兴趣和欣喜,引得刘少奇主席也好奇的向前探望,这到底是一则什么样的新闻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毛主席接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团长、中央委员约凡·维赛林诺夫并获赠国礼。</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毛主席在翻译的介绍下亲自上手感知这件贵重的礼物,可以看出毛主席很喜欢对方赠送的国礼。</p> <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21日,毛主席接见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洛雷斯·伊巴露丽交谈,照片中毛主席和伊巴露二人的手紧紧的握着,可以看出毛主席和贵宾聊的很开心,毛主席的朋友遍天下。</p> <p class="ql-block">1956年11月6日,毛主席、周总理接见意大利农业考察团并合影留念。从照片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身高是真的高,站在高大的西方人面前依然能高人一头……致敬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1957年,北京某豪华酒店的华丽大厅里,灯光璀璨,氛围庄重。这一天,中国正为波兰的国家领导人举办国宴,以示两国深厚的友谊。在众多的宾客中,毛主席特别引人注目。他坐在主席台的中央,眼前的食物琳琅满目,却似乎被某些深沉的思绪所吸引,沉浸在思考之中。</p><p class="ql-block">在当时,1957年对于中波两国来说,是一个友好合作和互相学习的年份。波兰不仅是新中国外交上的友好国家,更在文化交流上扮演了先锋的角色。而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在国际场合也日益崭露头角,希望通过这种交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沉思,也许是对于两国友好关系的期望,也许是对于中国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的思考。此外,那些精心准备的餐桌上的细节,如餐巾的折叠,都展示了主办方对这次国宴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中国特有的礼仪之美。</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这张照片不仅仅记录了一个简单的瞬间,它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外交背景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25日上午,山东济南,毛主席在专列上会见由巴西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普列斯特斯率领的巴西共产党代表团,并共进午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普列斯特斯这样说:拉丁美洲的同志们很热情,亚洲、非洲的同志们也很热情。</p><p class="ql-block">这张珍贵的照片正如毛主席所说,东方礼仪之邦的中国同志更加热情。</p><p class="ql-block">看到毛主席的爽朗笑容,内心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记录的是毛主席1962年9月28日接见印尼总统夫人的场景。</p><p class="ql-block">照片自左向右依次为毛主席、毛主席夫人、王光美和苏加诺夫人,场面和谐而愉快。</p> <p class="ql-block">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了1962年9月29日毛主席和夫人与苏加诺夫人会见时的场景,被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发布毛主席和夫人合影的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毛主席高高地站着,愉快地与苏加诺夫人交谈,而夫人则微笑地站在一旁。</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无数中国人被这幅照片所惊异。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时刻,也加深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毛主席与金日成握手的一张珍贵合影,主席面带微笑,伸出双手去握手!</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64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和金日成见面,两个人的双手紧紧相握,两个人皆面带笑容,在照片边缘处,还能看见拿着相机进行拍摄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金日成曾四十多次访华,和我国老一辈的领导人有着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照片一:1965年10月1日,毛主席、刘少奇与西哈努克亲王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国庆16周年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照片二:1970年5月,毛主席、周总理与西哈努克亲王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群众游行队伍。</p><p class="ql-block">西哈努克亲王是登上天安门城楼最多的外国政要,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晚年接受记者采访他与毛主席的交往经历时表示:“我将怀着无比强烈、崇敬和钦佩的心情怀念这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所有中国人也与西哈努克亲王一样认为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缅怀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span></p><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21日下午2时40分,毛主席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2日,周总理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于28日发表。</p><p class="ql-block">在《联合公报》中,双方以坦率和现实的态度列举各自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不同观点,肯定了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p><p class="ql-block">《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p><p class="ql-block">关于台湾问题,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并指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美方则表示: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p><p class="ql-block">在中美关系解冻的推动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法国总统蓬皮杜等相继访华,中国和一批西方国家相继建交。中国外交事业出现了新局面。</p> <p class="ql-block">照片一: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周总理亲自接机;</p><p class="ql-block">照片二:1972年2月22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尼克松。</p><p class="ql-block">尼克松访华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破冰之旅,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新起点,毛主席、周总理与他的握手堪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与周总理会见外宾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73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和周总理双鬓花白,年事已高,他们在和伊尔总统蒙博托一起翻看一份画册。</p><p class="ql-block">岁月不饶人,伟人也终会像平凡人一样老去,曾经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会衰老,但是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戎马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付出了大量精力投身于中国的建设之中,晚年病痛缠身,却仍不忘国家大事,值得我们钦佩。</p> <p class="ql-block">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来华,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副总理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见了惠特拉姆;</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会见菲律宾外宾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74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一脸荣幸地看向毛主席。步入耄耋之年的毛主席有些疲惫,当时他身体虚弱,经常生病,但是,在面见外宾时,他还是很高兴,毕竟当时中菲并没有建交,马科斯夫人的到来,代表着两国关系的破冰。</p><p class="ql-block">伊梅尔达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外曾祖父是湖南人。毛主席还开玩笑地说:“我们算是老乡了,都来自湖南省。”一番话逗的她放下紧张的情绪,用流利的中文唱起了中国歌。</p> <p class="ql-block">一组毛主席晚年会见外宾的照片,看了令人泪目</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晚年,身体多病,仍然参加外事活动。因为健康状况时好时坏,他会见外宾的时间往往是根据身体情况临时决定的。</p><p class="ql-block">在中南海警卫队长陈长江眼里,毛主席一向不服输,就算受到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脸上流露出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几张毛主席生前最后两年(1975-1976)会见外宾的照片,看了令人泪目。</p><p class="ql-block">图片1975年6月7日,会见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埃-马科斯</p> <p class="ql-block">1975年6月12日,会见冈比亚共和国总统达乌达-凯拉巴-贾瓦拉</p> <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1日,会见泰国总理克立</p> <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6日,会见伊拉克共和国副总统马鲁夫</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26日,会见柬埔寨民族解放人民武装力量总司令乔森潘</p> <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27日,会见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主席诺伦敦-西哈努克亲王</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21日,会见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p> <p class="ql-block">1975年9月24日,会见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p> <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8日,会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杰马尔-比耶迪奇</p> <p class="ql-block">1975年11月13日,会见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p> <p class="ql-block">1975年12月2日,会见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福特</p> <p class="ql-block">1975年12月23日,会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总统达科斯塔</p> <p class="ql-block">1975年12月31日,会见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她的丈夫戴维-艾森豪威尔</p> <p class="ql-block">1975年的一个金秋日子,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内,毛主席和基辛格夫妇坐在一起,空气中似乎都充斥着历史的厚重感。这幅画面,显得非常难得,因为它展现了当时两国间破冰前的某种暖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幽默总是如此得体而又引人深思。在握着南希夫人高挑的手时,他俏皮地笑说:“东风压倒西风”,这话里不仅仅是对身高的玩笑,更多的是对两国关系的微妙寓意。基辛格则是心灵手巧地应和着,两人的交流中流露出的亲近和谐,足以看出当时中美关系已经有了明显的缓和迹象。</p><p class="ql-block">关心和嘘寒问暖总是国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辛格夫妇对于毛主席的健康表达了真切的关心。毛主席坦然自若地提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与之相关的上帝的“邀请”。基辛格立刻机智回应,期望这位伟人不要过早地“接受”这一邀请。毛主席笑着答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友好访问,更多的是一个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信号。当两国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时,需要领导者的智慧和胆识,打破障碍,开创新局。而这次会晤,无疑为1979年中美建交的历史性时刻埋下了伏笔。</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更像是一个时间的缩影,记录了两大国家间紧张与和解的转折点。它不仅仅是领导人之间的一个深入交流,更是中美两国之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未来的合作与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见来华的基辛格博士</p> <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21日晚,重病缠身的毛主席在中南海最后一次接见了基辛格。</p><p class="ql-block">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也多次破例接见了基辛格。</p> <p class="ql-block">照片一:1973年2月17日,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p><p class="ql-block">照片二:1975年12月2日,毛主席与陪同美国总统福特的国务卿基辛格握手。</p><p class="ql-block">基辛格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每次到访中国,都会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高规格接待,这也就是中国人对好朋友的待客之道。</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毛主席会见美国福特总统的一幕,与毛主席握手的正是福特总统的女儿!</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接见福特总统一家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75年,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握住福特女儿苏珊的手,他的眼睛似乎看不清楚。站在一旁的是福特夫妇。</p><p class="ql-block">当时毛主席的视力已经非常不好,在革命岁月里,因为缺少电灯,毛主席常常夜间用煤油灯看书工作,再加上喜欢躺着看书,晚年视力并不好。</p> <p class="ql-block">1976年2月23日,会见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p> <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30日,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p> <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12日,会见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p><p class="ql-block">1976年的5月下旬,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和夫人努斯拉特·布托来访中国,提出要会见毛主席,当时布托已经来中国好几天了,一直等待毛主席的会见,但由于主席身体状况不允许,所以一直没有安排。</p><p class="ql-block">5月27日,布托即将离开中国,再次提出会见请求。听到秘书报告时,毛泽东刚吃了安眠药,但依旧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安排接见。</p><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27日下午,毛主席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布托,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会见外宾。</p> <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27日下午,会见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布托</p><p class="ql-block">之后,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毛主席年事已高,而且工作很忙,今后不再安排他会见外国贵宾。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在中南海游泳池书房,这组沙发陪伴主席到生命最后一刻……</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逝世后,四海挥泪,五州举哀,世界各国政要和广大舆论高度赞颂和敬佩毛主席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毛主席是一位人类的领袖,历史的推动者。</p><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p><p class="ql-block">法国总统德斯坦:由于毛泽东主席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p><p class="ql-block">英国首相希思:在创建自己的国家方面,只有很少数几个人起过象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起的那样巨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阿富汗《共和国》报:为人民幸福而斗争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印度时报》: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的人</p><p class="ql-block">斯里兰卡《人民力量》:全世界无产阶级无与伦比的领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