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下:在椴木沟放牛的日子

张理敬

<p class="ql-block">椴木沟,它是珲春县远近闻名的一条山沟,它森林茂密,溪水清澈,绿意盎然。那一年的七月,田野的劳作暂告一段落,北方农村叫挂锄了。而我却被命运之手引领至这片充满原始野性的山沟里,成为一名放牛娃。</p> <p class="ql-block">时光追朔到55年前——那是在1969年的盛夏,我在吉林省珲春县英安公社椴木沟放牛的一段往事。</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懵懂。</p> <p class="ql-block">到了冬天,大雪纷飞,雪雾蒙蒙,椴木沟在Al下又是另一种景色。</p> <p class="ql-block">初到椴木沟,天空高远,云朵轻盈。我背负着简陋的行李,乘着摇晃的牛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路颠簸,最终抵达了那个简陋的放牛场。在那里,我遇见了老马头,一位面容沧桑却目光炯炯的长者。他不仅是我的向导,更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如何在山林中与牛群共舞,如何在荒野中培养生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我跟随老马头的脚步,驱赶着77头大小不一的黄牛,让它们在山坡上自由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我手持长鞭,紧随其后,守护着这些生灵的平安。起初,我曾幻想放牛的生活或许能带给我些许诗情画意,可以在山间吹响竹笛,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然而,真实的放牛生活却是在潮湿的草丛中跋涉,直至正午,裤腿才得以在微风中晾干。</p> <p class="ql-block">在椴木沟,我和老马头共享着一个简易的三角窝棚,我们一起烹饪,一起在溪流中捕捉鲜活的鱼儿。他传授给我许多山林生活的技巧,让我体会到了自给自足的满足感。但最让我感到煎熬的,并非劳作的艰辛,而是深山中的孤独。每当夜幕低垂,我只能在昏暗的小油灯下,书写着对远方父母弟妹及同学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盛夏,有时遇上大雨滂沱,乌云密布,雷鸣电闪,Al会生成这种景象。所以老马头嘱附我,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多准备一些干柴放到屋里,否则遇上大雨点不着火做不了饭就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山坡上,凝望眼下的这条川流不息的小溪,我的思绪常被带到遥远的故乡上海,记得离开上海的那一刻,在火车即将开动时,我曾对母亲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的……</p> <p class="ql-block">半个月的光阴匆匆流逝,有一天生产队长来椴木沟放牧场,我终究无法抗拒内心的渴望,恳求生产队队长允许我随他返回村庄。那个夜晚,当我踏入集体户,重逢了久违的知青战友,心中的喜悦如同归巢的孤雁,激动而又温暖。</p> <p class="ql-block">在椴木沟放牛的日子,是我成长的磨砺石。我学会了坚毅和独立,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那一年底,生产队在我们集体户召开了年终决算会,生产队长关殿超宣布,每个工值只有0.21元,我是全生产队唯一一个不欠往来的人,尽管我的年终的分红仅有7.23元,但它在我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年底,我有幸参加了县里的知青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成为同批下乡知青中第一个加入共青团的人。在去县城开会期间,外面天气寒冷,我戴着这顶皮帽去县城唯一的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照片,并随信寄给上海的父母。此照片前两年被收入了由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的《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吉林》第203页。</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从上海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农村下乡务农已是五十五载春秋。在椴木沟放牛的那些日子,如同昨日重现,依旧清晰可见。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上海知青交流圈烛光老师组织召开Al学习交流会,我初学AI,在金临老师和李伟老师的指导下,用AI制作了十几张照片,重现当年椴木沟放牛的情景。当我凝视这些照片,心中便会涌现出那个夏日,那个在深山中放牛的少年,以及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张理敬</p><p class="ql-block">照片:天工Al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