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共创 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

茉莉(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前言 </p><p class="ql-block"> 本人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参观浏览各种博物馆。只要一有空,就喜欢走走看看,参观过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比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天文馆,北京展览馆,还参观过淮海战役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农业展览馆,北京铁路博物馆等等。</p><p class="ql-block"> 可是,心里很纳闷,参观了这些的各行各业的博物馆,怎么就没有发现有关医学方面的博物馆呢?(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自己本身就是医学院毕业的,从事医疗卫生及管理工作,我是多么希望能看到有关医学历史、中医药方面的展现啊!我还心想过,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同行也搞一个医学博物馆呢。</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论坛宣传片)</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4日,我非常荣幸之至的参加了,“医路共创,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p><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国各界300余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师生代表出席。围绕“医学博物馆的内在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通过大家交流,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医学博物馆建设意义与发展规划,把握现状,展望未来,持续推动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 参加论坛大咖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前来出席主论坛的有,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此次论坛大会主席韩启德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女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先生,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辛旗先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依谦先生,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张藜女士。主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先生主持。</p> <p class="ql-block"> ( 韩启德致辞)</p><p class="ql-block"> 作为论坛大会主席的韩启德先生(还是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校友学长),首先向大会致辞,结合对医学史的深刻理解,指出医学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并为医学博物馆建设指明方向。韩先生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历史的知识。除了依靠文献记载,器物也是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甚至比文献更为客观、更有温度。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是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大型现代医学博物馆依然稀缺。他说:在这方面,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是优秀的实践先例,北京大学也通过“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特展”,“北大医院眼科专题展”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他指出,文物不及时加以收藏就会消失,我国的现代医学博物馆需要全国医学界同道们齐心协力,建立中国医学博物馆联盟,加快收集这些宝贵的财富。现代医学博物馆建设,应从专科走向综合,从医学人员走向普通公众,从传统模式走向数字化。</p><p class="ql-block"> 韩先生并对于北大医学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三方面倡议:首先,建设工作需逐步由专科走向综合,目前的布展类型以学科专题性知识为主,但未来我们要以全局性的视野,展现现代医学与社会发展历程的有机结合与互动;第二,要将传播主体从医学专业人员扩展至公众,医学博物馆要以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增进公众的参与度,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目标;第三,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妥善转化并保藏文物,且可考虑采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智能数字技术,营造更为生动的沉浸式观展体验。</p><p class="ql-block"> 最后,韩主席还重申了“自下而上、水到渠成,多点启动、形成合力,定期交流、合作共赢,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的32字指导方针。</p><p class="ql-block"> 聆听韩先生的讲话,有很强很深的感染力,令我耳目一新。建设医学博物馆是新形势下的需要,也是保护医学资料的最佳手段。也说明了建立医学博物馆,任务艰巨且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乔杰致辞)</p><p class="ql-block"> 乔杰在致辞中强调,医学博物馆作为医学和人文交汇的重要平台,应传承医学文化,普及医学知识,弘扬医学的厚道精神,促进医学的整体发展。北大医学有着近112年的发展历史,承担着医学历史传承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两会期间,个人提交了建设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的提案,希望获得更高层面的支持,通过顶层设计、抢救文物、梳理史料,更好地留存医学历史,传承医学文化。在不久前启动的怀密医学中心校区,北大医学探索建立现代医学博物馆,进一步助力医学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医学博物馆不仅是医学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医学教育、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希望此次论坛通过跨学科联合,进一步挖掘医学博物馆的内在生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推动现代医学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辛旗致辞)</p><p class="ql-block"> 辛旗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医学在五千多年历史中,不断创新与适应时代变化,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强调了博物馆所承担的文明继承与传播的社会职能,期待医学博物馆的建设能够擘画出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华传统医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能够以运营博物馆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中华传统医学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健康与文明的演进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郭辉策致辞)</p><p class="ql-block"> 郭辉策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海南心路医路医学事业发展基金会,一直以弘扬中国医学文化为核心使命。作为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的校外承办方,基金会与北医结下深厚情谊,并对北大医学团队的尊重和信任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 最后,郭辉策先生再次分享了韩启德主席提出的联盟建设的三十二字方针,期待基金会与北大医学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中国现代医学博物馆早日落成。医路共创 博览未来。</p> <p class="ql-block"> (王松灵作主旨报告)</p><p class="ql-block"> 王松灵先生以《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创建实践与体会》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医学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物收藏与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医学文明的橱窗,也是医院的独特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会上,他着重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的现状、创建实践和特色,展示了三足鼎(春秋战国)、植毛牙刷(辽)、德国 Leitz 系列显微镜等珍贵藏品,提出将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建设成为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宣介科普、推动创新、收藏与展示文物及史料的重要平台与场馆的愿景,为现代医学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参考。</p> <p class="ql-block"> (叶依谦作主旨报告)</p><p class="ql-block"> 叶依谦先生以《医学·博物·馆》为课题,从建筑学的角度介绍了博物馆所承担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并指出了博物馆服务对象从研究人员、专家到逐渐面向公众的趋势。通过介绍博物馆建筑的起源、种类和空间演化,分析了第一代到第四代博物馆的特点,结合国际著名博物馆实际案例,指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在于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造。当下博物馆已经朝着新的世代迈进,关注的焦点在于保存藏品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与观者之间的互动体验,让观者在体验中观展。</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对比调研国内外医学博物馆的场馆建设。叶依谦还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北大怀密医学中心概况,真是令我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张藜作主旨报告)</p><p class="ql-block"> 张藜以《十五载:从采集工程到科学家博物馆》作主旨报告,报告回顾了采集工程的启动背景、在工作中制定的流程规范,以及十五年来取得的成果,包括收集到的数十万件实物和音视频资料。并以韩济生、蒋锡奎、谢家荣、周先庚几位科学家的珍贵资料为例,表明这些资料不仅有研究意义,更具有教育价值,对弘扬科学家精神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张藜认为医学博物馆等专科博物馆的建设,是科学精神物化、具象化的关键。这些博物馆不仅记录着科学发展的历程,还将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肖渊主持主论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主论坛中,还举行了高富军先生捐赠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建设签约仪式,及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正式启动仪式。</p> <p class="ql-block">  大会为秘书处成员颁发了聘书,与参会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圆桌论坛现场)</p><p class="ql-block"> 论坛期间,还分别举办了三个课题的圆桌论坛。</p><p class="ql-block">1)中国医学博物馆建设联盟分论坛,2)解剖分论坛——“中国解剖百廿印象”,</p><p class="ql-block">3)医学史分论坛——“医学史与博物馆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张卫光教授,带领我们参观了医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学习就是成长和提高,成长的过程就是修心修行修性。让自己在成长的路上,虚心学习,向榜样看齐,活到老学到老。争取每天多学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枉此生!</p> <p class="ql-block">  医路共创 博览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医学博物馆论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见证了大会的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各位摄影师的一流拍摄!</p><p class="ql-block">注:部分文字摘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