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繁华驿,千年严州城(散文)

(陆建华)

<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我曾观看了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摄制的以浙江大学西迁历史为主题的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文军西征》。</p><p class="ql-block"> 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纪录片,纪录了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浙江大学为了保护一批知识精英,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踏上了浙大本部西迁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历时两年半时间,他们一路坚持办学,行程2600公里,途经六省,最后到达了贵州,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是浙大西迁的首站,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浙大师生在战火硝烟中的不屈不挠,更彰显了在逆境中坚守教育、追求真理的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部传奇纪录片,曾在我的记忆中,镌刻了一道深刻的印记,电视上,恍如隔世的熟悉街景,让我难以忘怀。于是,我终于知道了在浙江建德有一座严州古城,从而,唤起了我心中的那份向往。</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座落在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三江交汇处,北枕五龙山,南临三江口,是朔钱塘江,富春江而上的交通枢纽,码头上舟船如梭,货物如山,商人们在这里进行贸易交流,它曾是古代繁华的商贸中心,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严州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在这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的诗词歌赋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创作了精美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探寻严州古城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初到严州,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斑驳的城墙,古老的城楼巍峨耸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典雅。大门旁有两座石狮,一左一右,相互呼应,宛如古代宫殿门前的守护神,彰显着曾经辉煌,令无数文人心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街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和青砖瓦顶,线条简洁明快,色彩淡雅自然。整个古城以徽派建筑为主,保留了大量的白墙黛瓦、四水归堂格局的古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牌坊林立,街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大街两旁那些木质结构的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梅城自古繁华,而今却有些凋零冷清的迹象,行走在古街幽境之中,所有的浮躁都会随之沉淀,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那半朵梅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充满着浪漫、神秘、令人遐想的地方,半朵梅花——见证了过去的辉煌,又寄托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是古城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建德县志》记载:“建德城即严州城,俗称梅花城,以临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 梅城这个地名的来源,则是因为古严州府沿江城墙一段雉堞砌筑成梅花形状而得来,素有“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梅城)半朵”的美称。因此,也就有了“半帝都”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半朵梅花的传说,流传着各种版本,但无一不充满着神秘与诗意。有人说,这半朵梅花是一位才子的杰作,他用笔尖描绘出梅花的精神,却留下了一半的遗憾,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严州,曾是商贾云集,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在严州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流淌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那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气息,是时光与记忆融合的味道 ,对我来说,探寻严州古城的半朵梅花,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p><p class="ql-block"> ”疏影暗香”如此高雅的意境,暗合了林和靖咏梅悠然隐逸的恬淡情怀, 半朵梅花,并非指梅花只开了一半,而是那独特的风姿与韵味,给人以半开半合的遐想。它并非娇媚艳丽的花朵,却以其淡雅清逸的气质,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欣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生在江南,我喜欢梅,不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偏爱,亦不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我只是喜欢。</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看到梅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对它的热爱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半朵梅花,它以其淡雅清逸的气质,诠释着古城的韵味与风情,是严州古城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一缕诗心,穿越楚辞汉赋,流经唐诗宋词,飞度千山碎雪,抵达繁华的今世。 </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文脉繁盛之乡,人杰地灵,山水之间皆有盛唐诗文的烙印;杜牧、范仲淹、陆游都曾在此任职为官,谢灵运、李白、伍子胥、孟浩然等,他们或在梅城做官,或到梅城讲学,或隐居游历于梅城的山水中,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这里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商贾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州逐渐成为浙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p><p class="ql-block"> 根据《梅城镇志》的记载,宋代的宋太宗、宋高宗、宋度宗三位皇帝都曾经在严州古城担任过地方官员。在南宋时期,作为“畿辅重地”,商业繁荣,为“江左繁雄郡”。</p> <p class="ql-block">  在全国众多州府中,严州古城是为数不多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那街巷中矗立的牌坊,其数量之多达19座,每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其造型及雕刻十分精美、古朴沉沉,而历史上这里曾有百余座牌坊,大多都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古牌坊是一个地方辨识度最高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梅城古镇上的古牌坊,仿佛又是一本石质的经书,在无声地书写古城的昔日繁华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严州府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曾与杭州府、绍兴府齐名,是浙江第二州府。</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三江漕运重地,因水而兴。在那个“以舟为楫,以马为车”的时代,严州作为千年水路重埠、水路必经的咽喉之地,南来北往的货物皆云集于此,泛舟烟渚湖上,四周一片水墨画般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蜿蜒曲折的街道前行,那些青砖黛瓦的民居,雕梁画栋的庙宇,都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漫步其中,不时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那是古寺的钟声,悠扬而深远,穿透云层,回荡在古城的上空。钟声里,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人们的虔诚与敬畏,也让人对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p><p class="ql-block"> 沿途的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店铺的门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古朴典雅。窗棂上挂着红灯笼,随风摇曳,散发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美。随着梅城知府巡街、民俗表演、武侠快闪、一苇渡江等文化活动,行走一路,让人目不暇接。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小巷幽深曲折,青石板路、马头墙、木雕窗花等传统建筑元素随处可见,是严州最为迷人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阳光斑驳,洒落在这片被岁月磨砺得沉稳而沧桑的街巷里,屋檐下的雕花,依然清晰完美,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古人的匠心独运。它们在风中静默,不言不语,却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悠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踏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古人的足迹、车马的喧嚣,似乎都隐匿在这些石头缝隙中……偶尔有几扇半开的窗,透出些许昏黄的灯光,那是居家的温暖,也是古城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湖光山色的景色下,掩映着一座楼阁,这里就是“龙山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龙山书院位于东湖畔、乌龙山麓,</span>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古严州任官时,疏浚了东西湖,并创办了严州第一所学堂龙山书院,内建有藏经阁、大成殿、潇洒楼、范公祠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合古井:是一口保存完好的宋代古井,井口呈六边形,井壁用青砖砌成。这口井是严州古城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游客了解古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井内水深清澈,四季不竭。井旁有一石碑,上刻古井的来历及历史沿革,让游客们能更好地了解这口古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清邮局旧址:是严州古城内的一处历史建筑,建于清朝。这个旧址是当时邮局所在地,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邮局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是游客了解古代邮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清邮局旧址是一座历史的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纪念建德候孙韶的牌坊屹立在正大街的正中,石雕精美,古朴大气。孙韶是建德的“开山老祖”,因其胆略和才干深得孙权赞许,于公元221年封建德侯。</p><p class="ql-block"> 整条街上,还有许多牌坊,如纪念状元方逢辰而立的状元坊、纪念严州人商辂“三元及第”而立的三元坊。以及为旌表和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而立的“思范坊”等等,是梅城文化、历史、传承最好的遗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桂青柯:是严州古城内的一处古建筑群,建于明朝,是当时严州知府的官邸。这个建筑群包括多个院落和楼阁,其中最著名的是“青柯楼”,是游客了解古代官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明桂青柯”常被用来描绘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致,展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 “明桂青柯”一词,源自于古代诗词歌赋中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描绘。</p><p class="ql-block"> 明桂,即明亮的桂花,代表着秋天的芬芳与美好;青柯,则指青翠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将二者结合,便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德侯坊:是严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为纪念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建德侯朱治建造的。这座牌坊高约10米,宽约7米,雕刻精美,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座座雕刻精美的牌坊静静矗立在街中,增加了厚重的历史感,游人在牌坊下行走,完全没有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  在严州古城,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关于一位叫严光的隐士。严光是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曾在朝中担任高官,后来因厌倦官场纷争,选择归隐山林。他选择了严州这片山水秀丽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严光的事迹在严州广为传颂,他的故居也被后人修葺,成为一处缅怀这位伟大隐士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  “白日江山图,清风石板街。”我流连于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着那曾经繁华的气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p><p class="ql-block"> 走在青砖石板古街上,街两旁不少老字号店铺、白墙黛瓦四水归堂格局的古建筑、古牌坊、六眼古井、千年的梅花城墙,都印留着过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我仿佛行走在千年的风景里,在曲径通幽处寻找古人散落的足迹,那些古老的店铺、茶馆、酒楼,都曾是这座城市的繁华所在。古街两旁,木质的老屋错落有致,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藤,绿意盎然。</p><p class="ql-block"> 古城正大街、南大街至今,仍承载着地域商业发展的轨迹,保持着地域文化符号。梅城古镇以湖泊河流为主要分布轴线,主要由城头道、古街道、八大楼、官衙街、军营街、青龙桥和竹席子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一座巍峨壮观的古城楼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近处的江河蜿蜒曲折,像一条蜿蜒的玉带。</p><p class="ql-block"> 古城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巍峨的城墙。城墙上的砖石,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玉,每一处痕迹都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的布置很有特色,宽阔高大的城墙和五座城门围合着的古城内,河流穿城而过,清澈见底的河水映照出古城的倒影。河岸边,垂柳依依,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柔情。</p><p class="ql-block"> 在靠近江边一侧的东西两边,各有一个湖,分别命名为东湖和西湖。 东、西湖有河道穿过古城相连,据考证两湖原来是新安江江道改道而成,仿佛是古城的一双龙眼,清风吹拂,湖水涟漪,使古城增添一道別样风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座诗意的小城,几经风流,每一块墙砖古瓦,每一条小巷里弄,每一座古宅老屋,都有道不尽的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就连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一代文豪孟浩然在遇见她时,都情不自禁的留下了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绝美诗篇。 </p><p class="ql-block"> 中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曾描述过严州的人文山水,留下了不少典故和佳话。例如:《水浒传》、《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中对梅城的人文山水也皆有描述,可见这里人文气息之浓郁。</p> <p class="ql-block">  严州古城墙:是严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这座城墙建于明朝,全长约6公里,保存完好,是游客了解严州古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此外,城墙的砌筑工艺也十分精湛,每一块砖石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使得整个城墙显得古朴而庄重。严州古城墙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古城,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水相依,近处的房屋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城外是风光秀丽的新安江,隔江而望,两座古塔遥相呼应,林木郁郁葱葱,远山近水仿佛都在静静诉说着梅花城的兴衰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城的城墙之上,前边的梅城老街近在咫尺,俯瞰着这座千年古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梅城古镇由东西两条大街组成,两条大街的交汇处建有城楼,形成梅城的中心。古城的街道非常狭窄,路两边的房子都紧贴着街道而建,形成了独特的“一线天”景象。</p><p class="ql-block"> 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斑驳的青石、那些静静绽放的半朵梅花,都在诉说着古城的故事,传递着古城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严州,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地方,不仅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更有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小吃,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古城一隅,慢煮光阴,惬意安然,街头巷尾,小吃摊点星罗棋布,香气四溢。那香气中,有糯米的甜香,有豆腐的清香,还有炸鱼的酥脆。给千年古城注入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尝一口古城的小吃,仿佛就能品尝到历史的味道,让人陶醉其中。严州不能不吃豆腐包,热气腾腾、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幸福感,有臭豆腐和雪菜豆腐馅的,加上一点辣椒酱,令人回味无穷。 </p><p class="ql-block"> 鱼丸、麻糍、玉米粿、严州烤饼、臭豆腐等.每一种食物都蕴含着严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整个古城很有历史感及烟火气,这里的天空特别蓝,云特别白,超级养眼。夕阳西下,行走城墙上,吹吹风,很惬意,微风中灯笼摇摆,十分有韵味!</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向往这种小城雅院的慢生活,它让人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与宁静,感觉那才是一种和谐,一种放松,一种古朴的美……慢生活并非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提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严州古城,我带着一份好奇和敬意,专程寻找浙大严州古城学生宿舍与教学楼旧址,来到了学生宿舍旧址,那是一座古朴而典雅的建筑,青砖黑瓦,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站在这些旧址前,我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学子和老师们,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浙大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浙江大学西迁的第一站,是距杭州120公里的浙江省建德县城。竺可桢、苏步青、谈家桢第多位知名教授、科学家在此曾生活、授课,停留了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浙大一年级迁往浙江的西天目山上课,从11月11日开始,浙大教师学生分三批出发,在江干码头乘船,于15日全部到达建德。同时,凡是可以搬运的图书仪器,几乎全部搬离杭州,用汽车或船只运至建德。全校稍事休整,就立即复课。</p><p class="ql-block"> 12月全部迁往浙江的建德,这就是浙江大学的第一次搬迁,第二次迁往江西吉安、泰和,第三次迁往广西宜山,第四次迁到贵州。</p> <p class="ql-block">  在此过程中,浙大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重要任务。民国教育部将《四库全书》交托给浙大校长竺可桢,要浙大保护好《四库全书》,将它转移到安全地方。</p><p class="ql-block"> 《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共有7部,其中3部在清朝末年已被损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 为了《四库全书》不被战火摧毁,浙大师生排除万难,冒死将剩下的一部《四库全书》共140箱,成功转移至贵阳黔灵山公园的地母洞存放。</p> <p class="ql-block">  为了学校搬迁,竺可桢费尽了心机。搬迁的线路、交通工具的筹借、师生的安全、课程的安排等等,他都得考虑。</p><p class="ql-block"> 苏步青教授的夫人是日本人,竺可桢担心苏夫人会遭受盘问,甚至可能因国人的抗日情绪而构成威胁,于是他便向当时的浙江省省长朱家骅讨来一张手令,规定沿途军警一律不得盘问检查。</p> <p class="ql-block">  漫漫的西迁征途不仅没有把浙江大学打散、拖垮,反而激励着全体师生的办学热情,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教育史上的奇迹。 </p><p class="ql-block"> “半朵梅花”,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它却承载着浙大西迁时期一段深刻的记忆。它象征着浙大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与傲骨,如同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  在狭窄的街巷中,小巷幽静而深邃,两旁是古老的民居,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偶尔可以看到一扇半开的窗户,透出柔和的灯光,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城的小巷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时而有孩童的嬉笑声传来,时而又能听到老人们低声细语的交谈,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古城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  “一朝步入严州,仿佛梦回大宋”。</p><p class="ql-block"> 到严州古城来一场宋韵文化之旅,真的好喜欢这徽派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人走累了,走进了一家老字号茶馆,坐下来品味一杯清茶。茶馆内,木质桌椅、青花瓷茶具,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茶水入喉,清香四溢,仿佛带走了心中的尘埃。在这里,可以聆听老人讲述古城的往事,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一条蜿蜒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在古城之中。河上,偶尔有一叶扁舟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细长的水痕,打破了水面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船夫轻轻摇橹,哼着古老的调子,歌声在古城中回荡,唤起人们心中对过往的怀念。河岸边,柳树依依,垂下的柳条轻轻拂过河面,仿佛在诉说着古城的柔情。</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向往的是那份宁静与淡然,如同眼前的景致与氛围,渴望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去感受岁月的沉淀。这份向往,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放慢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探寻严州古城,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三江繁华驿,千年严州府”,它不仅概括了严州古城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也展现了严州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品味美食、欣赏古迹,还是感受严州的悠闲氛围,都能让人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文化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走进梅城,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