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与祝福—天水师范(职校)走过110年(修订版)

知道了(刘启昌)

<p class="ql-block">80年前在贡院(文庙)办学</p> <p class="ql-block">70年前的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40年前重返伏羲庙办学</p> <p class="ql-block">1973年在渭南镇新建渭南师范</p><p class="ql-block">天水地区两所中师学校并肩前行</p><p class="ql-block">1981级普师学生的课本(景晓军捐)</p> <p class="ql-block">30年前为保护伏羲庙搬往现址</p><p class="ql-block">2000年原天水师范(一师)</p><p class="ql-block">与原渭南师范(二师)(七里墩)</p><p class="ql-block">合并称天水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0年天水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p><p class="ql-block">2007年与原天水师范学校合并</p><p class="ql-block">保留天水师范学校牌子</p><p class="ql-block">现称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p> <p class="ql-block">简史从1918年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说起…</p> <p class="ql-block">邓炎喜先生创作《陇南书院 ——与历史同行》一书,详细考证了天水师范历史…</p> <p class="ql-block">87级校友、市体校党总支副书记薛俱增先生代表邓炎喜先生向学校捐赠著作《陇南书院》一书15册,墨宝一副。</p> <p class="ql-block">王承舜——天水党史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李凤琴——时空难断母校情</p><p class="ql-block"> 李凤琴女士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天水师范学校,解放前去台湾,80年代去世,回母校看看成了她的遗愿! 2005年,年过八旬的女儿邓清莹女士专程来校,替母还愿…</p> <p class="ql-block">邓清莹——替母还愿 巨款资助贫困生</p> <p class="ql-block">毛育民——女师普师 新旧师范共见证</p> <p class="ql-block">陈信真——奔赴西北 乐教一生</p> <p class="ql-block">霍松林——国学大师贺校庆</p> <p class="ql-block">朱文勃 ——师范情系三代人</p> <p class="ql-block">宋守文——天师校训成家训</p> <p class="ql-block">郑世杰——天师校风润终生</p> <p class="ql-block">23—24年策划校史资料和校友群像征集活动反响良好。</p> <p class="ql-block">  一代中师生,历史会给一个最高规格的评价! 中师生是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简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为缓解中小学教师缺乏问题,选拔初中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三年或四年后,再分配到中小学校。考上中师,不收学费还发生活费,毕业是公办老师,国家分配。上中师成了许多高分初中毕业学生的选择。到1988年全国中师学校数量达到高峰,扩展为1065所。二十余年间,中师培养了400万多合格毕业生,为普及初等教育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自2000年之后,中等师范学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中等师范学校,现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却始终走不出人们心怀。 #中师生</p> <p class="ql-block">教师生涯秋实之美</p><p class="ql-block">桃李不言遍及天水</p><p class="ql-block">教育情怀母校情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室束光终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师生纯情绿叶对根</p><p class="ql-block">班主任是最亮的灯</p><p class="ql-block">教师的价值在于学生的成长成才</p><p class="ql-block">班主任的苦乐在于日出日落相伴</p><p class="ql-block">而今 你们可好</p> <p class="ql-block">班主任</p><p class="ql-block">91届普师一班三年</p><p class="ql-block">93届普师五班二年</p> <p class="ql-block">97届美术专业四年</p><p class="ql-block">98届美术专业一年</p> <p class="ql-block">笑意写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幸福自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自豪自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1998.3—2000.8</p><p class="ql-block">兼任两班班主任</p><p class="ql-block">节假日寒暑假上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学之道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p class="ql-block">不忠自己单位者枉为单位人</p><p class="ql-block">不爱本职工作者怎能投身心</p><p class="ql-block">不懂自尊自爱者焉能有自信</p><p class="ql-block">不敬前辈先贤者必然亏先人</p><p class="ql-block">不畏百年历史者定是垃圾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幼师专业学生上课最多</p><p class="ql-block">为幼儿师范专科呐喊最多</p><p class="ql-block"> ——终成一声长叹</p><p class="ql-block">2011年申报幼教师专,2018年“职教园”建设开工,2022年筹建天水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原因2023年退出…</p> <p class="ql-block">天师百年</p><p class="ql-block">爱无言518 &gt;《美丽天水》</p><p class="ql-block">2011.09.4, 《天水日报》</p><p class="ql-block">-----﹣珍惜师范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 刘启昌</p><p class="ql-block"> 天地君亲师,你心中,谁最重!一百年来,在秦州大地上,人们把天水师范学校称为"天师",绝不仅仅为了简称或因为地缘关系。自1910年建校以来,历经百年,天师积淀了极其厚重的历史财富和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天师培养的数万名学子为无数蒙蒙学童开启了智慧之门,使太多的人与天师结下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2000年,远居台湾、八十高龄、并无固定收入的邓清莹女士,为完成母亲李凤琴女士(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天水师范)的临终遗愿,从儿孙孝敬老人的费用中挤出20万元,设立"邓夫人奖学金,鼓励和资助母校贫困女生勤奋学习,毕业后献身教育事业"。其高尚情操和良苦用心,感天动地,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50年代霍松林先生曾在天师任教两年。1998年天师被命名为甘肃省首批"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恰逢天师88周年纪念,霍松林先生欣然题诗一首:师范创秦州,弦歌八十秋,春风桃李艳,化雨豫章绸。作栋营千室,为舟济巨流,青矜观校史,奋励迈前修。霍老对于故乡母校的深情厚望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教育乃百年大计。然而时隔两年,到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撤并地方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的政策,其初衷是"与国际接轨",实现"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的飞跃。改革之潮原来如此迅猛,恰似"摧枯拉朽",百年师范,"升、停、并、转",短短几年,所剩无几。对此举措,我不敢妄加评论,历史自有评说。但是,作为一名六十年代出生的教师,我终于体验了"超英赶美大跃进"的苦涩滋味;作为上世纪末才陆续达到"标准化"、试图探索"现代化"的中等师范学校,大都步入"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历程。跨入新世纪,中师的使命竟然"瞬间"完成!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百年天师改制为职业技术学校已既成事实。</p><p class="ql-block"> 天水师范学校的招牌尚未摘去,但"为人师表"的校训在许多学生眼里已黯然失色;天师已不再以师范学校名义行文理事;2011届学生毕业后也不再以师范学校名义招生、发放毕业证;发展职教的东风十分强劲,但学生报考的热情并不高昂。高级讲师,走村串户,只为招生,甚至不得不求助于当年学生;为尽快转化成"双师型"教师,天师多年的基础学科教师正在面临艰难抉择;为紧跟市场需求,天师的领导正在为专业设置、实训设备、就业渠道等问题苦苦求索。天师人有忠诚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能够承受困难和压力,顽强地延续学校的生命,想方设法使学校在风雨中前行。最近,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国家级示范校"。百年天师,似乎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来无可厚非,作为一所学校,历史的继承性与教育教学的相关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百年天师厚重的历史财富和珍贵的有形无形资源,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意义究竟孰重孰轻应该质疑。百年天师特有的师范精神和校园文化能否继续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正在经历着阵痛。</p> <p class="ql-block">  2009年6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一篇《中等师范退出十年后,部分农村学校师资青黄不接》的报道,文章以湖南耒阳为例◇指出"农村年轻教师出现断层,教师老龄化严重,为此,许多农村家长宁肯到城里收废品,也不得不撤离乡村,只为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显然,这是迫不得已。同样是中青报记者对甘肃会宁教育调查后感言,师资困境让高考状元县失去了自信。文章指出:回顾会宁教育发展史,"正是师范生撑起了会宁教育的一片蓝天"。在他看来,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恰是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最需要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天水农村小学、幼儿园也不例外,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幼教人数上严重短缺。就质量而言,许多非师范大字生,通过各种渠道走上农村教师岗位,他们学科优势明显,毕业后从事专门学科教学的能力与科研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在心理情感上、多种教育技能上、安心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思想上都很难适应农村小学、幼儿园教育多学科、综合性、趣味性教学为主的实际情况。在岗培训任务十分艰巨,然而短暂的教育项目培训与多年的师范精神熏陶焉能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一文中提出:近几年来,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一大批中师被撤销。中师资源几乎流失殆尽。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大学也来培养师资,尚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许多师专、师院纷纷扩展为综合性学校,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极大地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现实值得我们今天来反思,至少是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大国的实际。当前最紧要的仟务是堵塞师范教育资源的流失,保护和扩大资源,规范办学。</p> <p class="ql-block">  西谚云:"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最好的办法是回到起点"。"十二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百年天师只有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才能宏扬师范精神,发挥资源优势,走向新的起点,奔向光辉未来。在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北岛的《回答》,最后一节则写道﹣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天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珍惜和保护师范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 百年天师,急需从头说起。多年来,在天师的上报材料、网站网页、招生简章上都赫然宣称“天师创建于1918年”,史实并非如此。其实,天师创立、发展的历史正是近现代陇东南教育事业曲折发展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早在清朝末年,“维新派”和“洋务派”都极力倡导广开新学,自1898年起,全国各地古老的“书院”陆续改为中小学堂。1902年,张之洞将湖北兴办教育的情况写成《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上奏朝廷,其中把师范学堂列为第一位,认为 “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 “宜首先急办师范学堂”。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奏折,令其主持制订《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作为我国“癸卯学制”的有机构成,其中规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初级师范学堂。陇东南地处边塞,战乱不断,经济落后,政令不畅,教育革新起步较晚,至1904年,巩秦阶道王树楠才将同治十一年(1876)年建立的陇南书院,更名为“甘南中学堂”,在保留原有国学的基础上,开始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p><p class="ql-block"> 1906年,巩秦阶道李璜又改甘南中学堂为陇南中学堂并附设师范讲习班,李璜自任总办。据《天水市志》载,至“宣统二年(1910年),陇南中学堂有教员3人,招生20余人。…学生太少…同年,陇南中学堂改为陇南初级师范学堂”。至此,陇东南地区第一所新型完整的培养小学教师和中学管理人才的初级师范学校正式诞生。民国二年(1913年),陇南初级师范学堂有教员10人,学生100余人,同年,甘肃省设立四个中学区,将其改为甘肃省立第三中学,继续保留师范部。民国六年(1918年)甘肃省议会决定,全省设立师范学校8处,其中省立第六师范设在天水。民国七年元月,省教育厅委任省立三中校长胡心如兼任六师校长,并要求以三中师范部为基础招收新生,暂借三中校舍一边办学一边选址新建第六师范学校。民国10年(1921年)6月,六师始由三中移入贡院新址独立办学,民国19年因马廷贤攻陷天水而停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名为甘肃省立天水师范学校。此后的天师,既经历了战争年代的动荡和文化革命的洗礼,也经历了文革前十七年的健康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虽几迁新址,几易校名,几次合并,几次分设,历尽艰难曲折,确也铸就了辉煌,1962年天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属4所重点师范之一;1998年天师被评为甘肃省首批标准化师范学校。2007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天师与市职业中专合并,保留天师和职专原名称的同时,建立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百年天师,四迁新址、五易其名。 如果说,1906年陇南中学附设师范讲习班,仅仅是一个班级不能作为天师办学开端的话,那么,以1910年陇南中学改为陇南初级师范学堂,作为天师的诞辰,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的确,甘肃省教育厅决定在天水成立第六师范的时间是1918年,但六师的建立并未脱离原师范学堂的基础,六师成立4年后才从原师范学堂大城旧址迁入贡院新址,这仅仅是天师历史上四迁新址、五易其名之一次。显而易见,天师创建于1918年的说法是是一种误判或讹传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2.6,27《天水日报》 </p><p class="ql-block"> 天师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应珍惜和保护师范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 刘启昌</p><p class="ql-block"> “丹青难写是精神”。百年天师,积淀了一笔极其厚重的历史财富和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过去,这种独特的精神文化,是天师由弱到强、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天师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支柱,也是莘莘学子前来求学、心驰神往的独特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教育至重,职业至上的事业追求:历代天师人,把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视为富国强民的生命线,把教师职业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实现人才强国之梦,许多家庭,几代为师,成为教师世家;许多学子,毕生从教,一生清平乐道,临终时,还把自己的微薄积蓄献给教育事业。2000年,远居台湾、八十高龄、并无固定收入的邓清莹女士,为完成母亲李凤琴女士(上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天水师范)的临终遗愿,从儿孙孝敬老人的费用中挤出20万元,设立“邓夫人奖学金”,“鼓励和资助母校贫困女生勤奋学习,毕业后献身教育事业”。其高尚情操和良苦用心,可感天动地,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取向:汉代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范”就是“做人之范”;“为人师范”者,就要有“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经明行修”的人品和学品。百年来,天水师范坚持把“为人师表”当作校训,努力够建“厚德、博学、尚俭、求实”的校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两代师表共勉、经师人师同求”是天师人坚定不移的信念,教师员工,不论教辅工勤,必须以自己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生在校,不论将来工作变化,必须着眼于未来教师形象完善自我,塑造人格。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启蒙教师,是天师办学的神圣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天师校园文化的核心和传统内涵,不辜负社会的重托和家长的期望,成为天师学子最大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 甘为人梯,默默耕耘的人生实践;弘扬“蜡烛、园丁、粉笔、春蚕”精神,献身教育,任劳任怨;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回去”,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践行“师范无小事,事事需垂范”,严谨求实,克己奉公;所有这些,历来都是天师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仪表礼仪、行为礼仪、言谈礼仪是天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身正气,一手好字,一表人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天师对师生的基本要求。操场草坪、课堂食堂,处处是学习的课堂,人生的考场,文明的橱窗。《乡村女教师》、《一个也不能少》同样是许多天师学子执教生涯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乐勉结合,积极进取的教育氛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把学生勤学自强、尊师守纪的良好习惯同快乐的情感、稳定的情绪结合为持久的恒心,才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浓烈的艺术教育氛围是百年天师校园文化的亮点,晨有歌舞诵读训练,晚有弹奏书画辅导,加上五项全能大赛(器乐、声乐、朗诵、舞蹈、书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天师校园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四大块、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的目标要求是百年天师教学活动的特色,它使未来小学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储备。因此,学生在校,乐而有勉,勉而有乐,陶冶情操,展示才艺,彰显个性,健全人格;学生毕业后,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栋梁,同时成为艺术教育的骨干和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军人物,其中也不乏书画大家和歌舞英才。 </p><p class="ql-block"> 百年天师,积淀了一笔极其厚重的历史财富和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教育至重,职业至上的事业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取向;甘为人梯,默默耕耘的人生实践;乐勉结合 ,积极进取的教育氛围…</p><p class="ql-block"> ——师范精神咏流传</p> <p class="ql-block">元旦文艺会演 三十年不中断</p><p class="ql-block">这方舞台 培养了多少歌舞英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28日市委党校礼堂演出独角戏《把根留住》</p><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在市哲学学会年会上以《应珍惜和保护师范教育资源》为题交流发言</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30日,校歌词曲征集演唱会</p> <p class="ql-block">2021元旦前,组织策划了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特邀五县两区及市直校友代表回母校献艺,与在校师生同台齐唱《同一首歌》,气氛热烈,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 23盛夏,穿越十届</p><p class="ql-block"> ——7.18 相约母校</p><p class="ql-block">  天水师范1992级到2004级200余名学生代表,2023年暑期自发回母校举办“滚浪杯”足球赛…</p><p class="ql-block"> 开幕式致词</p><p class="ql-block">——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启昌</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在毕业离校二三十年之后,冒着酷暑烈日,百忙之中再次回到天师,来到职校,追忆青春年华,看望曾经的老师,关心发展中的母校,我谨代表全体在校师生,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天水师范、天水职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沉淀了一笔极其厚重的历史财富和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教育至重、职业至上的事业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取向;甘为人梯,默默耕耘的人生实践;乐勉结合,积极进取的教育氛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流政要、歌舞英才、书画大家、文学青年、更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你们来自全国各地,闪烁在各行各业,大多在三尺讲堂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你们都是优秀的毕业生,学校因你们而骄傲,老师因你们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前年,学校开展百年校庆活动,我曾通过两个美篇文章,一个叫“永远的记忆”,一个叫“问候与祝福”,对全体同学和曾经的学生干部发出问候,今天请允许我再次引用: </p><p class="ql-block"> 岁月也许将过往的一切,褪了颜色,但心中的记忆,早已转化为永恒的惦念。这些日子,你们好吗…</p><p class="ql-block"> 当年,你们是“干部”是“官”,为美、追梦,把泪水和汗水洒在校园,校史不会忘记,你们曾是排头兵、领头雁…</p><p class="ql-block"> 今天,无论你官再高,位多重,无论你在哪里,走多远,你若心存老师,这里,有你的初心。你若深爱教育事业,这里,有你的初恋…天水师范,与你终生结缘…</p><p class="ql-block">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师生,祝愿你们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并通过你们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天水师范学校、天水职业技术校发展变化的新老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成县礼县两师范</p><p class="ql-block">渭师天师现比县</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似弟兄</p><p class="ql-block">天师而今望星空</p><p class="ql-block"> ——百年天师情何以堪</p> <p class="ql-block">百年圆一梦</p> <p class="ql-block"> 结 语</p><p class="ql-block"> 我极不愿说天师百年,因为"百年"有寿终正寝之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今天,在天师百年之际,让我们回望那个并不遥远的世纪,让我们向那些曾经为天师百年历史付出心血的老前辈致敬!向关心、热爱、献身于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天师学子致敬!感谢他们给教育事业留下天师文化这样一笔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说而不敢说的是:职教园区是一场梦,说我诋毁府委决策,我着实无意也不敢。只能说是个别好大喜功者强烈的“事业心”与资本运营者极端的“功利心”各取所需最终制造了泡影,造成当前难以全面竣工的态势和现任领导难以破解的困局。</p><p class="ql-block"> 自始至今,职教园都存在着思路不清、定位不准、方向不明、措施不力的问题:初建就要国内一流西部领先,让省属职院、国家双高,情何以堪?工农艺师职体卫皆入园能不能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当地什么产业链?动议至今时隔8年,建成教室30或是90间,怎能成“园”,怎能称“园”?如今让“师大”托管中职,政策依据是啥?房地产赠予简单,整体并入近600(职校加卫校)教职工,现实可能多大?可谓一个时代几届班子数套方案仍是雾里看花一片茫然…</p><p class="ql-block"> 话说天水师范,或将淡入云烟。自2011年申办幼教师专,全国仅6所,13年考察了四川绵阳幼专、陇南师专、平凉师范,16年考察了山东家政学院,18年全国增至51所,中办”意见”依然支持各地申办幼教师专,而我市18年开工建设所谓“职教园”,21年4月天师校园划转秦州区立等入“园”,22年又将“园”改报成“职业技术学院”,23年退出省“十四五”规划,而今赠“园”給“院”支持天水师院升“大”…假如一以贯之,坚持申办,填补省内幼专空白,“十三五”或许已经完成幼儿师专的初建乃至发展,如今即便让师院托管或者并入,发展路径或许更广更宽。多年来,如将职教“精力”用于支持县域职校和驻市职院,服务当地,职普双赢或许早已实现…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容假设,我们已无法回到原点!</p><p class="ql-block"> 天水师范的牌子还在,百年历史不容诋毁,若问,谁能活埋天水师范,政客、看客、过客、漂客、夯客、说客?有人说是运势…</p><p class="ql-block"> 对,有运势,而我们绝不是宿命论者,天师有极其厚重的历史和几近悲壮的历程,天师人从来没有“躺平”,从来没有羡慕嫉妒恨。当下,我们在新一届班子带领下,更应该挺膺担当审时度势,更应该坚定信念,争当主人、争当智者、争当实干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校为家卅八年 德能勤绩似云烟</p><p class="ql-block">秋色萧萧夜光寒 阑珊深处觅师范</p><p class="ql-block">果真搬迁恋故园 园丁暮归家灯远</p><p class="ql-block">百年寿终功德满 情结未了终有憾</p><p class="ql-block">一朝穿越天定间 高速驱车走河南</p><p class="ql-block">遥望河北新校园 烟雨迷茫白草滩…</p><p class="ql-block"> ——无地自容</p> <p class="ql-block">作者:刘启昌,1965年农历8月生于清水,1987年6月西北师大政治系毕业,法学学士,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学历,曾任市职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天水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从教以来,任教研组长6年,艺术专业组长5年,班主任11年,任政教处、学生处副主任7年,总务处主任12年,2016年4月任副校长至今。38年以来,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讲授《思想品德教材教法》、《经济常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素质教育新理念,尊重个性,颇受学生欢迎。多次带领学生前往基层小学幼儿园实习,建立四十多处实习实训基地,牵头举办了“天水市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论坛”,策划组织了110年校庆系列活动和校史资料征集活动,策划组织了校歌词曲征集演唱会并创作了校歌歌词,组织实施了校史编撰和校史馆建设工程。作为学校政治学科带头人,能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教学之余,积极倡导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及各类文章20余篇,完成省市级项目、课题 5项 。提出并推广了中职学生职业理念层级教育方法——“导向教育、定向教育、志向教育”三步推进法。近年来,致力于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积极申报、躬身创建、团结协作、不懈努力,学校被认定为甘肃省中职双优校,本人被省教育厅遴选公示为中职学前教育省级骨干专业负责人和技能甘肃内涵建设项目“课程思政”省级示范专业负责人。能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对帮带的青年教师荣获“全省优秀团干”、市园丁等荣誉称号,学前教育专业21级1班团支部荣获团中央授予的 “全国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本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市哲学学会两届年会上分别以应珍惜并保护师范教育资源和农村文化文物保护为题两次发表演讲,在市委党校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把根留住》反响强烈。省八运会、农运会、西交会开幕式,市国防比武、春晚社火等大型活动中冒酷署严寒组织排练成功演出受到表彰,抗击非典、疫情防控中恪尽职守、得到好评。本人是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市级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人社厅、团省委联合表彰的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