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马上出发—北京</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们乘坐的是: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高铁🚄G910复兴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沈阳北站18.42—北京朝阳站21.27</span></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简介</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千米,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千米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颐和园</b></p> <p class="ql-block"><b> 休息中</b></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介绍</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p><p class="ql-block">中文名:颐和园长廊</p><p class="ql-block">外文名:The Summer Palace promenade</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牛雕塑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牛雕塑,也被称为颐和园铜牛,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品。它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建于1755年,是乾隆皇帝为了“永镇悠水”,即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而特别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这座铜牛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艺术的精湛技艺,也是水利文化的重要物证。铜牛的背上铸有乾隆帝御笔的《金牛铭》,寄托了当时人们对远离水灾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关于颐和园铜牛的传说,虽然有人将其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但乾隆皇帝的初衷并没有这样的寓意。这一传说后来被大臣们穿凿附会,铜牛成为了“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乾隆皇帝仿效大禹治水时铸铁牛镇水的典故而造,表达了他对昆明湖水利功能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此外,颐和园铜牛还成为了文化和创意产业的重要元素,例如与菜百首饰联合推出的贵金属珠宝文创产品,以铜牛为设计原型,制作出摆件、手镯、挂坠等多种文创产品,展现了铜牛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府井步行街</b></p> <p class="ql-block">摄影、录制:李忠彬 郭继英</p><p class="ql-block"> 李 雪</p><p class="ql-block">音乐合成:李 雪</p><p class="ql-block">排 版:桑翊博</p><p class="ql-block">发 行:李忠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