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两牙之旅 (四) 科尔多瓦

晋客

离开千年古都托雷多,汽车在漫无边际的丘陵和原野上一路向南。这片广袤的荒原有一个名字,拉曼却。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他忠实的仆人桑乔,就是在这里四处晃荡,“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堂吉诃德的第一仗,就是把风车当做巨人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战斗。而被当做“巨人”的风车,位于离托莱多约65公里远的孔苏埃格拉小镇,一座高约数十米的山梁之上。 蜿蜒起伏的山梁之上,散布着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11座风车。据说每座风车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一座矮矮胖胖的,就叫做桑乔。事实上,这些风车属于一座叫做鲁西奥的古老风车磨坊,建于16世纪,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风车至今仍然在正常运转,而且使用的还是16世纪的机械。<div> 鲁西奥磨坊建于16世纪,《堂吉诃德》发表于17世纪初。如果上面的信息属实,那么塞万提斯完全有可能就是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灵感。</div> 风车之间,还座落着一座圆型古堡,最早由西哥特人修建,12世纪时马耳他医院骑士团重修。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时,法军也曾在此驻扎。 此次出行的全部同学,共9人。 方大侠,与吉诃德大侠,合影留念。 今天天气实在给力。相信每个人都有几张满意的照片。 山丘两边,辽阔的原野,红色的土地,金黄色的麦田,与头上的蓝天白云,组成了一道风景线,美不胜收。 经过300公里的行程,我们来到古城科尔多瓦,这里属于西班牙南部的安塔卢西亚地区。这个地区有三座同样重要的城市都是我们的目的地,科尔多瓦是第一座,另外两座是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三座城市鼎足而立,被称为安塔卢西亚的“三颗珍珠”。<div> 在西班牙历史上,科尔多瓦是一座值得大书特书的城市。这里曾经是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的领地,公元711年穆斯林军队征服了西班牙之后,建立了哈里发王国,科尔多瓦被定为王国都城。公元749 年,阿拉伯帝国改朝换代,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整个王族被屠杀殆尽,王室仅存的一个孑遗阿卜杜拉·拉赫曼,历尽千难万险,间关万里,从大马士革逃到科尔多瓦。在忠于倭马亚王朝的大臣的拥戴下即位,是为拉赫曼一世。他所建立的王朝史称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年),是一个独立于阿拉伯帝国之外的伊斯兰国家。</div><div> 公元10世纪,拉赫曼三世(912—961年在位)在位期间,后倭马亚王朝臻于极盛。与此同时,科尔多瓦城市也达到鼎盛时期。整个城市有50多万人口,城中有数不清的宫殿和公共建筑,清真寺多达300多座,路边房屋中射出的灯火,把大街照得通明,而“七百年后的伦敦,还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就在科尔多瓦。此时的科尔多瓦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同为中世纪西方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之一。</div><div> 公元11世纪,穆斯林西班牙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1031年,后倭马亚王朝分崩离析,分裂成了23个小国。1236年,天主教军队夺回了科尔多瓦,使这座古城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直到今天,在这座城市里仍然处处可以感受到伊斯兰文化浓墨重彩的存在。</div><div>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就是一座弥足珍贵的伊斯兰文化的奇珍,同时又是异质文化冲撞和交融的艺术结晶。</div><div><br></div><div><br></div> <div>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原来是罗马人的一座神庙,公元六世纪时,西哥特人在神庙的遗址上建立了一座圣文森特教堂,摩尔人入主科尔多瓦后,部分撤除了西哥特人的教堂,将其改建成为清真寺。此后的几百年里,特别是在后倭马亚王朝时期,统治者踵事增华,把这座清真寺建成了阿拉伯建筑文化的瑰宝。</div><div> 大清真寺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30米。围墙内北边四分之一的地方是桔树院,一个准备礼拜和参观的院落空间。院内有树木花草,有喷泉吐水。在围墙内南边四分之三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建筑顶盖,里边就是清真寺的礼拜堂。而在礼拜堂的正中部分,有一个天主大教堂的拱顶凸起。<br></div><div><br></div> 大清真寺的一个角落,陈列的这些出土的雕像和建筑构件,应该属于罗马人或者西哥特人的东西。 礼拜大厅,是大清真寺最为震撼的所在。进入大厅,迎面就是一片柱林。850根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构筑而成的科林斯石柱,其上是红白相间的马蹄形拱券,使我立时想起了塞哥维亚的罗马大渡槽,一眼望不到尽头,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之中。当时这个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名信徒做礼拜。<div> 据说,这些石柱是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四世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分别来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以及迦太基的神殿废墟。</div><div> 1236年,基督教军队驱逐了摩尔人,科尔多瓦回到基督徒手中。一开始,大清真寺被保留下来。但此后不断有人呼吁将其拆除改建为基督教堂。这个主张最后终于被采纳了,大清真寺的拆除工程开始进行。但是它实在太过精美豪华,撤除工程进行了三分之一的时候,终于被雄才大略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叫停了。他对主持工程的阿隆索•曼里克主教说:</div><div> “你建造的东西别人在别处也能建造,而你毁掉的东西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div><div> 据说礼拜大厅里的立柱原来共有1200根,卡洛斯一世的一念怜惜,使其中的850根保留了下来,一件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得以留存后世。</div> 阳光从天窗玻璃投射在地板上,使人感到了冥冥之中的神秘和神圣。 大厅南边的壁龛朝向麦加方向,是穆斯林的礼拜处,来自拜占庭的镶嵌技术装潢的墙壁和天花板,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div> <br></div><div><br></div> 当我沉浸在摩尔石柱之林的精美和震撼之中时,移步之间,又进入了基督教的世界。卡洛斯一世虽然保留了大清真寺,并没有阻止将其改建为基督教堂。基督徒的建筑师们在礼拜大厅中间,建造起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教堂穹窿。摩尔式的拱券之上,直接建起了罗马式的穹顶。于是我们又看见华丽的天主教祭坛和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还有一具具精美至极的巴洛克雕塑。<br> 就这样,一座宏伟的基督教堂在清真寺里破壳而出,清真寺的宣礼塔变作教堂的钟楼,教堂又被清真寺包裹着。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形态,成为人类建筑文化史上最精美的异质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 清真寺出口。 清真寺的这道门,莫非是拍婚纱的圣地?上面的照片来自网络,下面这张是我亲手所拍,都是同一个地方。其中可能有什么讲究。 易老师也来到门前。遐想一下穿婚纱的感觉?小曾不解风情,也不晓得上来凑个趣。 我们下榻的酒店和大清真寺只隔了一条窄窄的石板路,距离罗马桥很近。 清晨起个大早去看罗马桥,沿着空旷的街道下行,慢慢欣赏大清真寺满是沧桑的外墙。 大清真寺尽头拐个弯,就看到圣拉斐尔纪念柱。柱顶站立的是科尔多瓦的守护天使圣拉斐尔。 桥门广场。这座像凯旋门一样的就是桥门,地处罗马桥头,故名,又被称为小凯旋门,正式名称叫阿尔莫多瓦尔门,为摩尔人建造,是科尔多瓦古城南面的城门。 小凯旋门的正面, 横跨在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罗马桥,由罗马人在公元前1世纪初期建造。后来经过穆斯林的重建,桥总长247米。宽约9米,有16个桥洞。桥北端是圣拉斐尔柱和小凯旋门,南端是卡拉欧拉塔楼,现已辟为安达卢斯博物馆,展示着从9世纪至13世纪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存的历史。 从罗马桥上远眺大清真寺。正面的高大建筑是大清真寺,背后是曾经的清真寺宣礼塔,现在的教堂钟楼,建筑上的圆顶是建在清真寺中心的天主教堂穹顶。 瓜达尔基维尔河,曾经是科尔多瓦的交通大动脉。河上的航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15世纪以后水位下降,大船无法进入航道,科尔多瓦就此衰落,停留在了中世纪。但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古城历久弥新。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历史中心”(即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科尔多瓦古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清真寺的东北面,是曾经的犹太区。窄窄的小巷,雪白的墙壁,地面发亮的鹅卵石,使人的心情也变得清爽。早晨在小巷中散步,远处走过一位姑娘,一袭红裙,黑发飘飘,映在雪白的背景之下。倏忽之间,又消失在小巷的拐角。<div> 与“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相映衬的,是小巷墙壁上永不凋谢的鲜花。从小巷中拍摄大清真寺的教堂塔楼,是这里最浪漫的取景。在旧犹太区随处可见这样优美的小巷,其中有两条格外有名,百花巷和丝巾巷。</div><div> 我们来时,科尔多瓦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庭院节。节日期间,一些私人庭院会向旅游者免费开放。原以为多了一道风景,没料到随着庭院节的举办涌来了大量的游客,大街小巷游客摩肩接踵,联袂成幕,无论百花巷、丝巾巷还是其他什么巷,无一不是水泄不通。好在我们的酒店离百花巷很近,第二天一大早再来这里,终于清清静静拍下了几张照片。</div><div> 在科尔多瓦哈里发帝国时代,摩尔人因为强大而显得宽容。犹太人善于理财,被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得到优待。无论在科尔多瓦,还是格拉纳达、塞维利亚,犹太人都能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社区。穆斯林和基督徒、犹太人都能和睦相处。如今的犹太区早已没有犹太人了,1492年以后,随着摩尔人完全撤出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政权开始强迫犹太人改宗基督教。不愿改变信仰的犹太人被没收财产,远走他乡,就此从这座城市消失。也许城市里还有改宗基督教的犹太后裔,但是,不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还能叫犹太人吗?</div> 天主教国王城堡位于大清真寺西边300米处,建在瓜达基维尔河的北岸。城堡呈正方形,每个边60米。<div> 在罗马人和西哥特人占领时期,这里是一个河边的军事要塞。穆斯林统治时期,这里成了科尔多瓦哈里法的宫殿,里边建起了花园。 13世纪天主教军队夺回科尔多瓦后,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于1328年在原哈里发宫殿的旧址上建了这座城堡。 西班牙双王就曾经将这个城堡作为他的长期住所。<div> </div></div> 从城堡外广场上看城堡。西北边(图右)的塔楼就是狮子塔。 上图的废墟就是摩尔人宫殿的遗址。 这位头戴王冠的女子,应该就是伊莎贝拉一世。 城堡西边是一个精致的皇家花园,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摩尔园林风格。 从狮子楼上俯瞰下面的花园。 御花园景象 摩尔风格的水池。尽头是一座群雕,再现了哥伦布谒见西班牙双王的场景。<div> 1486年5月1日,哥伦布为了寻求探索新航路所需的资助,在国王城堡拜见了西班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这是哥伦布首次谒见双王。雕像把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固化在了这里。<div>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西班牙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无论怎样夸张都不为过。哥伦布能够发现新大陆,离不开西班牙双王的支持。这一风云际会就发生在安塔卢西亚,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个开头。 <br><div> </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