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历时约九十年。

黑猫警长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欢迎围观浏览🍵☕</p> <p class="ql-block"><b>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b>,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b>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b>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处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在古代,三江水肆虐,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海通禅师立志开凿大佛,欲仰仗佛法永镇风涛,便于唐代开元元年开始建造,直至贞元十九年完工,<b><u>历时长达九十年。</u></b></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整座大佛通高71米,其中头高14.7米,肩宽24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一座典型的弥勒佛。在唐代弥勒佛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佛像,佛经中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而且弥勒佛还是能够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保护</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保护如今乐山大佛已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但依旧保持着雍容的盛唐风貌。除了历代的维护,还得力于大佛本体设计巧妙的排水通风系统。在大佛发髻的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分别有三条排水沟,同时大佛的衣纹线条也是隐蔽的排水沟,这就有效减免了雨水对大佛的冲刷。另外,在大佛的耳朵和肩膀背后还凿有通风洞穴,这就有效缓解了岩体渗水对佛身的侵蚀。最后,大佛阁的覆盖也对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大佛阁仅存世四百多年,于宋元之际损毁,<b>今天我们看到的乐山大佛已曝露在天地间800余年。</b></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大佛雕凿完成后,曾建有7层楼阁覆盖(另有9层或13层之说),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但佛阁屡建屡毁。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16日,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23日,乐山大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佛像建造者</p><p class="ql-block">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海通是贵州人,在凌云山结茅修行。他看到三江水肆虐,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立志开凿大佛,欲仰仗佛法,减煞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于公元713年,动工开凿。当时弥勒佛像作为武周时期广泛流传的佛像代表,自然成为海通造像的首选。当大佛头、胸初具雏形,海通就圆寂了,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p> <p class="ql-block">文人墨客赞美</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送张嘉州》一诗中写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长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陆游有江山壮丽诗无敌句,宋代邵博更有精辟之论:"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嘉州之胜日凌云。郭老在1907年离开沙湾返回嘉定府中学堂的途中,也曾写下《夜泊嘉州》一诗:"乘风剪浪下嘉州。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隐约云旗峨岭暗,浮沉玉影沫江流。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戴月收。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张爱萍将军在1982年游览乐山时曾题写一联描写乐山山水。</p> <p class="ql-block">临时抱佛脚🤓😎</p> <p class="ql-block">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来观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