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十六日,是新发现的“父亲节”的日子。我与我的五位知青朋友、也就是六位老父亲聚到一起喝午后茶。选择的地方是静安公园“八景园”茶室。</p> <p class="ql-block">静安公园是上海有名的“上只角”闹猛地。公园正大门正对着金碧辉煌的“静安寺”,一园一寺坐落在繁华的南京西路上。</p> <p class="ql-block">“八景园”是园中园。有没有“八景”,不必计较,反正这里是闹中取静,小景别致,颇有园林风格。在这里喝茶,要“抢位置”,去晚了根本没有座。我的一位大哥朋友早早地到了那里,“占了一个桌子”。</p> <p class="ql-block">不过,毕竟“八景园”在静安公园的一角,受到公园其他地方的声音影响,并不安静,有点影响聊天效果。</p> <p class="ql-block">公园大道上成群的靓丽的中老年“舞者”,在响亮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公园里的其他游客起到的影响是好坏参半。</p> <p class="ql-block">我个人并不反对“舞者”自娱自乐,只是不能长时间的欣赏他们。</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其他景致,完全可以在心静的状态下慢慢地品味。</p> <p class="ql-block">我与我常年溜达的杨浦区黄兴公园作对比,静安公园就像一位江南年少女子,细肢蛮腰。黄兴公园则像中原壮年大汉,大手大脚。</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论是否具备必要条件(居住地远近),选择常年散步地点,我还是选择黄兴公园。</p> <p class="ql-block">参加午后茶话的逊克知青朋友有张玉泉、朱银龙、黄建强、沈春达、毛亚宁与我本人(图中从左到右排列)。</p> <p class="ql-block">春达兄为午后茶话提供热点。前几天,他受邀在《金色年华》视频节目里作一次特邀嘉宾,完成一个半小时的访谈。</p> <p class="ql-block">他讲事情经过以及自己的感受,还鼓励在座的朋友也可以尝试一下。</p> <p class="ql-block">春达兄在退休后勤于笔耕,参与编纂《慈溪师桥沈氏宗谱》,著《逊克往事》,参与编著《北疆青春之歌》丛书(三册)。</p> <p class="ql-block">在一同编著《北疆青春之歌》丛书(三册)的过程中,春达兄作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枝末节但又是必要必须的事情,特别是初步建立起“逊克知青历史资料数据库”,其功居伟。</p> <p class="ql-block">亚宁兄(六人集体照前排中)是每次茶话会的骨干成员(或者叫活跃人物),这次朋友相约在静安公园喝茶,看中那里的大环境,还兼顾探访亚宁兄出生成长地的意义,并且也算为他即将回呼和浩特度假送行。</p> <p class="ql-block">亚宁兄是写作高手。我在十多年前的“博客”年代认识他,真正见面相识还在五年之前。他在“博客”里发表许多文字,我关注到其中逊克知青内容有很多,就与他有笔谈。笔谈,毕竟不及面谈好。近几年,我俩面谈机会不少,我算是佩服他了。他本是地质专业的高工,又是兼职律师,但是文采斐然,叙事有条有理,给读者打开很多发现世务的新窗口。听他讲话,更有意思,有声有色,手舞足蹈,朗朗上口,不知疲倦。但要重点介绍亚宁兄的《岁月留痕》,厚厚的三册。全书收存数十篇散文,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回忆与追记;还有数篇带有研究探讨性质的小论文(调查报告)。我经常推荐朋友们阅读这三册书。</p> <p class="ql-block">亚宁兄的午后茶,喝得带劲。一旁另一桌的茶客也一直听着他讲,看着他手势。</p> <p class="ql-block">银龙兄(六人集体照后排右一)很有灵性,他担任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杂志的责编有十多年了,经他修订后发表的文章恐怕有百十篇了,他自己写的文章也有数十篇。他参与《北疆青春之歌》的编著工作,做出很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看,玉泉兄模样五大三粗,外形遮掩了他的内秀。他是知青活动的骨干,长期召集逊河公社上海知青开展集体活动、协助冯志敏、喻祥光等人开展逊克知青合唱队、舞蹈队以及逊克知青旅游团队活动。他多才多艺,曾在七十年代后期参加“高考”,录取一所本科院校的艺术专业,因急于“返城回家”的原因弃学,没有就读。返城后,在大企业搞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玉泉兄(前排)的摆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与玉泉兄在旅游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玉泉兄为亚宁兄制作一枚“藏书印章”。</p> <p class="ql-block">玉泉兄为我制作的“藏书印章”。</p> <p class="ql-block">建强兄(六人集体照前排右一)是标准的笔杆子,退休前在区政府秘书处工作,几十年把笔杆子捏得牢牢的。工余写知青岁月回忆,写有很多文字,汇成一部回忆录《黑土地插队生涯》。此图是下乡前夕,他与中学班主任老师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部书《黑土地插队生涯》是他自费自己印行,赠送亲友阅读。因为需要量大,先后印刷了三次。</p> <p class="ql-block">银龙兄与亚宁兄在公园小路上边走边聊,我抓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借这次午后茶话聚会,我对几位朋友多说了几句,希望读者感兴趣,注意我们逊克知青!</p><p class="ql-block">当然,也请注意一下我的小模样:这是在1972年春节前,我与本队知青周自强、梁立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另外也记录一下,前日,我去松江,到访本队知青安晓岗、贾桂珍夫妇家,与安晓岗的见面合影。</p> <p class="ql-block">松江方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再记录一下,半个月前,假上海社科院场所举行的逊克知青中型茶话聚餐会,与会人员选择佳景拍了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茶话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欢乐合影。</p>